二月十一日,選在農曆春節前一周,中國發改委對手機晶片大廠高通發起的反壟斷調查總算正式落幕,中國政府給高通一個新年賀禮:罰款近十億美元,並且要調整專利授權方式。
不過,對高通來說,真正大的影響並不是罰金,而是被迫改變專利授權的方式,因為這將影響高通未來每年的專利授權費用達十八億美元。這麼一來,高通要如何因應,聯發科又要怎麼接招?二○一五年才開春,就已成為IC設計業討論的熱門話題。
過去一年來,中國積極扶植自家半導體廠實力,開罰高通只是手段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削弱高通對中國手機廠的箝制力量,如今,中國發改委大刀一落,就要高通改變專利授權方式,長期觀察兩岸半導體發展的瑞銀分析師陳慧明就直言,「此舉恐怕將使得高通在中國智慧型手機晶片市場,影響力縮小。」
分享
踩到手機業者地雷
成本壓力過大,反彈聲浪起
為什麼陳慧明會這麼說?這得從高通的獲利模式說起。試著拆解高通的營收項目會發現,專利授權金占高通整體營收比重達三成,其中多達五○%都來自中國;也就是說,向中國手機廠收取專利授權金,根本是高通最重要的一隻金雞母,營收貢獻度高達一五%。
「高通收取專利授權金,造成中國手機供應鏈的價格壓力,才是中國啟動反壟斷調查的主因。」工研院IEK半導體分析師陳玲君解釋,高通把非必要專利和必要專利綁在一起;換句話說,只要你想買高通的晶片,就算裡頭有很多專利用不到,都得付錢;而且高通的權利金收費是以整支手機作為計價基礎,隨著智慧型手機的功能愈來愈多,高通晶片只占整支手機一小部分,計價卻仍是按一支手機的價格來算。
這樣的收費方式,不只引起許多客戶反彈,連美國政府也介入調查。尤其,高通的收費方式並非所有客戶一視同仁,而是對蘋果、三星等一線廠較優惠,讓中國手機業者大感不滿,也對中國手機業者造成相當大的成本壓力。
因此,當中國發改委以反壟斷的名義開罰高通,要的可不只是罰金這麼簡單,而是要從高通最賺錢的根基—專利授權金,一次釜底抽薪,直接要求高通修改在中國的專利費用收取方式,不能以整機售價計算,而要降至售價的六五%,如此一來,高通的中國客戶不用再像以前,所有專利都要付授權金;二來,中國手機品牌廠的成本壓力也能減輕不少。
更重要的是,中國手機晶片廠也有了跟高通一較高下的機會。陳玲君分析,過去,中國手機晶片廠屢屢在智慧型手機市場踩到高通的專利,綿密的專利網成了中國晶片廠無法擴張的最深桎梏。一旦高通專利權利金收取方式改變,原本高通寡占的中國晶片市場版圖,勢必也將重新洗牌。
陳慧明就預言:「今年,高通和聯發科在中國中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的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特別是中國政府開了第一槍後,印度、巴西、俄羅斯等國家也可能進一步跟進。路透報導,二月中旬後,韓國政府也開始對高通進行調查,若引發骨牌效應,高通的麻煩可能才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