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流傳著這麼一段文字:「年輕時,喜歡一個人;結婚後,嚮往一個人;中年開始,學習一個人;老年以後,面對一個人。」
一個人,代表什麼?自由自在、無羈無絆、獨立自主,或是孤單寂寞、無依無傍、隔絕無助?
不同的年紀看待一個人,心境竟然如此不同。
不過,人們常說的「一個人」,往往取相於外,是從生活形態來區判:獨居或者群聚。但是,就生命的本質,回歸心靈層面,人,自始至終,都是自己一人。
一個人的心靈,不管獨居或群聚,難免孤寂。
翁開誠老師認為,孤寂感,往往來自個體的獨特性,或者源自於對真善美的堅持和追求,曲高難免和寡。不過,看懂看透了,便可以擁抱清明與沉靜。一個人,也無風雨也無晴。
陳舜文老師從發展需求分析,人們會在自我與團體之間,或近或遠地取得平衡;提高主觀控制感與自我效能,一個人,可以享受靜謐,也能與人同樂。
一個人的心靈,見喜、見悲、且鬧、且靜,像是一首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唱腔和詮釋。歌,不必然唱給誰聽,不盡然等到知音。
「人難免會脆弱、會難過、會寂寞,但並不代表就無法勇敢,無法看見自己的價值。」愛情心理達人海苔熊強調,生活中、心靈上,練習一個人,是生命的必然與必須,過程中,可以讓人看到更多、成長更多、獲得更多。
自己的歌自己唱,當自己的聽眾、自己的知音。如是暢快,如斯陶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