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入學方式愈趨多元,高中生如何選擇?
台北市中正高中校長簡菲莉觀察,多數高中生對自己的興趣與適合的入學方式並不清楚,因此,高中三年可視為認識自己、準備自己的過程,每年都應達成階段目標,高三時才不會措手不及。
高一:從選組開始釐清興趣與能力
中正高中輔導老師金瑛說,高一時,先引導學生從選類組開始,釐清自己的興趣與能力。大學有18個學群、1700多個科系,中正高中會陸續請各大學教授來學校演講,讓學生有基本認識。
高一時,即使目標仍不明確,還是能及早準備一個袋子,把未來可能用到的獎狀與作品先放進去。
中正高中去年有位學生想申請設計系,從高一起,他就把自己設計送給同學的卡片、幫學校畫的海報、自己裝飾的書包,全都留下來或拍照保存,最後順利申請上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
高二:鎖定一個大學、一個科系
高二,可說是高中的關鍵年。不但課業變沉重了,擔任社團幹部的人,更要學會時間管理;還要摸索出未來目標,許多學生都不免感到挫折,因此更需要一個明確的目標來指引度過迷惘。
高二上學期,金瑛會要求學生試著鎖定某一類科系,研究自己的特質是否符合它的需求。
「選校系,第一看興趣,第二看能力。要真不知道,就看自己日常生活偏愛做什麼事。」金瑛說,曾有學生問她,「我不知道要讀醫科,還是法律。」「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要念?」她反問,對方才恍然大悟,「你問了我才知道好像該想一下。我原本以為我就應該念這兩個科系。」
深談後發現,這個學生家境不好,他有助人的特質,但潛意識也想找份收入穩定的工作。問題釐清後,學生就明白符合這兩個條件的工作不是只有法官和醫師,於是又發展出新的選項。
「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一路往下想,慢慢會有變動,也愈來愈清楚。」另一個學生告訴金瑛,未來想當土木工程師,「因為我喜歡疊磚塊。」主動去工地實習後,才發現工程師要做的不只於此,她很慌張。但金瑛提醒她,「沒關係,這透露你喜歡動手操作。」學生便繼續研究,最後決定讀海洋造船系。
事實上,高二上學期能確定未來就讀科系的學生通常只有1/4。「因為課業壓力,孩子生活廣度不夠高,沒有接觸,就無法想像。」金瑛說。因此,中正高中會安排學生參訪各大學,聆聽系所簡報,透過親身接觸增加理解,更堅定目標。
到了高二下,學生開始撰寫自傳,透過書寫蒐集高中的學習歷程。「課程內、外的學習,都要扣著這個科系的需求,」金瑛會要學生思索,「哪些面向我還沒接觸到?」「哪些經驗還要補齊?」她舉例,許多申請醫科的學生會在面試時說,「因為家人生病,所以我要讀醫。」這種說法缺乏深刻的個人感受,說服力不足。所以一旦確定方向,就要利用剩下的一年,朝著科系需求深化個人經驗。
高三:研究簡章,確定入學方式
高三一開始,最重要的就是研究入學簡章,確定要採用哪一種入學方式,並且排定序位。「如果想以繁星入學,但沒上怎麼辦?有人直接衝指考,也有人一落榜就拚申請。」金瑛強調,確定順序,就能排定接下來每個時間點該做的事。
分享
無論用哪一種入學管道,自傳和讀書計畫一定要在上學期寫好,最晚也要在學測後的寒假完成,否則一定來不及。更重要的是,繁星是三種入學管道中最先確定你是否被錄取的方式。但繁星的分數波動大,如果要走這條路,千萬不要為了及早從升學壓力中解脫而低就,「不要低就到個人申請都能上的學校,最後心裡一定會過不去。」
金瑛提醒,申請校系時要謹記12字箴言:「目標校系,夢想學校,不要低就。」這樣才會開開心心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最大!
繁星推薦、個人申請與指考,你適合哪一種?
繁星推薦適合對象:
喜歡讀書,高中三年成績穩定、名列前茅
各科成績一樣好,沒有弱項
對未來就讀科系目標明確
個人申請適合對象:
對未來就讀科系目標明確
高中三年持續累積與申請校系相關的作品、競賽成績或社團經驗
遇大考易緊張失常,各科成績落差大
指考適合對象:
抗壓性高、耐力強
擅長考試,不擅長面試
對未來就讀科系目標不明確
沒有作品或不想準備申請資料
單科能力超強,各科成績落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