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花豹似乎隨處可見,根據當地的媒體報導,只要花豹現身就沒有好事。2014年2月,有隻花豹在北方邦的密拉特市(Meerut)掀起恐慌;同年8月,有名中年婦女獨力殺死了一頭攻擊她的花豹,還因此登上了全球媒體的頭條。這起事件發生在北阿坎德邦,與68年前吉姆‧科彼特(Jim Corbett)在《魯德拉普拉耶格食人豹》(The Man-Eating Leopard of Rudraprayag)書中記錄的事件地點相距不遠。
印度目前沒有正式調查過花豹的數量,但估計族群數約為一萬至兩萬頭。牠們的大敵是老虎,但印度的老虎數量在過去50年內銳減為1,520至1,909頭(2010年統計數據),花豹因此數量攀升。這些花豹不只是在森林中潛行,也會躡足悄悄穿過農田、村莊、城鎮,甚至在大城市中出沒。
錯誤政策引發慘劇
有些人認為野生動物就應該在野外生活,因此不太相信花豹可以和人類和平共居。畢竟花豹很可能會和哪個倒楣鬼狹路相逢,所以這些肉食動物當然不適合生活在農田和城市裡,不是嗎?以往印度的林務局、保育學家和社會大眾都有這種想法,其中許多人到現在仍如此認為。野生動物管理機關惟恐花豹在鄉間遊蕩會惹出麻煩,所以捕捉花豹帶到保護區釋放。為了預防花豹離開保護區,管理機關引進人工繁殖 的鹿做為獵物,並在森林中挖掘水坑,為花豹製造水源。
多年來,很少有人想到這些移置的花豹後來過得如何?大多數人會認為花豹回歸自然,應該會有更好的生活,可以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每當有花豹攻擊人類,大眾都認為是因為森林遭到破壞,或是缺乏食物或水源所致。但是2000年代初期,馬哈拉施特拉邦的久納爾(Junnar)突然發生多起花豹傷人事件,從2001年到2003年之間,花豹總共造成18人死亡、至少33人受傷,而這些攻擊事件卻沒有明顯的原因。
照片中這頭花豹住在印度拉賈斯坦邦的倫塔波爾國家公園(Ranthambore National Park),但這些大型貓科動物其實不需要關在國家公園裡。只要有預防措施,人類和花豹也可以和平共處。
分享
位處山谷的久納爾並不是生態旅遊的景點, 這塊肥沃的谷地盛產甘蔗、香蕉、玉米、洋蔥和花椰菜。舉目所及沒有任何樹林,遠方連一座矮丘都看不到,當地的大型動物只有牛、綿羊、山羊、豬和狗。根據這幾十年來 的衛星空拍圖顯示,久納爾的地景在這20年內都沒什麼變化,所以我們不清楚花豹的行為為何改變。
目前在野生動物保育學會(WCS)印度分會工作的生態學家薇迪雅‧阿提耶(Vidya Athreya)當時住在久納爾附近,她發現馬哈拉施特拉邦的林業部門把在農田遊蕩的花豹捕捉後運到森林地區釋放,相關的數據令人瞠目結舌:從2001到2003年,林業部門總共在4,3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進行103次的花豹捕捉行動,捕捉範圍相當於桃竹苗地區的面積總和。
這些移置的花豹會分別送往40與65公里外的兩個森林,其中較小的森林位在梅施卡德(Malshej Ghats),較大的則在皮馬尚格爾野生動物保護區(Bhimashankar Wildlife Sanctuary),在鄰近縣市捕到的花豹也會送到這些地點安置。由於森林管理當局過分仰賴移置花豹的處理方式,使得花豹與人類居住地重疊的問題演變成完全不同的局面。
移置計畫釋放了大量花豹,導致意料之外的悲劇。花豹在被釋放的森林附近多次攻擊人類,攻擊範圍相當於新竹縣市。「在大規模移置行動之 前,這個區域很少有花豹攻擊事件,牠們為什麼會開始攻擊人類令人匪夷所思。」阿提耶表示,「由於花豹是地域性強的社會性動物,所以移置後的心理壓力可能讓牠們開始攻擊人類。」
花豹的領地可以確保食物來源、交配和抵禦外敵,所以攸關牠們的生死存亡;一旦離開自己的地盤,花豹就喪盡優勢。梅施卡德和皮馬尚格爾已經有當地的花豹族群,不可能與外來的花豹分享領地。移置的花豹不願冒險和當地的花豹殊死搏鬥,而是選擇徒步走回老家,過程中往往要跋涉數百公里,穿越陌生的村莊、車馬喧囂的公路和繁忙的鐵道。
但在久納爾出現的花豹並不是從森林跑出來的,根據林業部門的紀錄顯示,這些花豹原本就生活在久納爾;移置計畫開始之前,牠們只會偶爾對家畜下手,造成的損害並不大。林業部門最後只得在久納爾捕捉大約60隻花豹,送到不對外開放的野生動物終身收容中心,當地的花豹攻擊事件才終於平息下來。
在相距不遠的桑賈伊甘地國家公園(Sanjay Gandhi National Park),管理花豹的政策也有類似傾向。凡是在國家公園附近發現的花豹,都會捕捉送到國家公園內的森林。光是2004年6月,當地就有10人死於花豹攻擊,有關當局為此將三十幾隻花豹送往收容中心。這裡每2.5平方公里就有一隻花豹,密度居全球之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