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知名鐘錶企業的中國生產基地——廣州西鐵城精密有限公司,2月5日清算解散,並和全體員工解除勞動合約。公司聲稱「終止解散」行為得到了廣州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的批准,也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提出了報備。
頭牌外資 漸行漸遠
進入2015年,越來越多的頭牌外資企業開始加速撤離中國。外資撤離除了撤走巨額投資,這些企業龐大的海外市場也一併帶走。中國面臨著製造業倒閉潮和失業潮雙面夾擊的局面,中國人民則面對了改革開放後又一次命運大轉折。
2014年12月17日,微軟公司宣布將在春節前關閉位於北京及東莞的諾基亞手機工廠。關閉中國工廠後,部分設備將轉移到越南河內工廠。此外,日本松下把直立式洗衣機和微波爐生產從中國轉移至位於日本靜岡縣和神戶市的工廠;夏普則計畫在日本栃木縣矢板市工廠和大阪府八尾市工廠分別生產更多機型的液晶電視和冰箱,推進回遷。
2015年,日本大金工業公司董事長井上禮之2月7日表示,計畫進一步把投放日本國內市場的家用空調生產從中國遷回位於滋賀縣的工廠;全球電子零組件及記錄媒體領導者TDK,則預計也將把部分電子零部件的生產從中國轉移至秋田縣等地的工廠。
日本知名休閒服裝公司優衣庫(UNIQLO)、美國知名運動用品耐吉(Nike)、台灣鴻海集團旗下富士康、全球代工及電器產品日本大廠船井電機、經營生產和銷售車輛音響和電子導航儀器產品的日本歌樂、韓國三星等世界知名企業,也紛紛在東南亞和印度開設新廠,加快了撤離中國的步伐。
股市大漲 風險堪憂
2014年中國股市可謂出盡了風頭,不僅股市持續大漲,而且成交量持續創新高,並一舉創了一天成交量超過萬億元的紀錄。2月17日馬年最後一個交易日,滬綜指數收在3246點,可能是全球馬年表現最佳的股市,升幅達六成。
然而,在這樣大好的情形之下,卻出現了外國投資者撤離A股現象。資本的嗅覺,總是靈敏的。高盛亞洲投資管理部董事總經理哈繼銘最近研究發現,最近中國資金的流動變化,顯示外資正在悄悄地賣出。2014年12月1日到5日,從A股市場上流出的外資達到22.5億美元。與此同時,《華爾街日報》也以〈中國股市大漲引發對風險的擔憂〉為題報導稱,中國股市成交量創出新高,但近期的回升也令人想起2008年股市大跌之前出現的那種狂熱。
更多的資料也顯示,整個外資都在撤離A股。英國《金融時報》稱,來自基金跟蹤研究機構EPFR的資料顯示,目前,外國投資者從亞洲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股市,撤離了資金,儘管中國股市持續反彈。根據澳新銀行的統計顯示,僅僅2014年12月的第一個禮拜,從中國股權基金撤出的資金就有22.49億美元,是三年中規模最大的一次。
外資撤離 事出有因
外資企業忍痛放棄在中國深耕多年的產業鏈,忍著解散員工需要支付巨額賠償的痛苦,斷然撤離中國,顯然是事出有因。
首先,中國的生產成本高了。美國次貸危機之後,全球多數國家的勞動力工資都有不同程度的縮水,但中國勞動力的工資成長速度未曾降低,多個年份甚至是全球第一。
其次,中國工人的職業素養下降。上世紀90年代,外資企業之所以拋棄東南亞而選擇到中國投資,主要在於中國第一代農民工特別能吃苦耐勞,而且具備老闆們非常看重的服從精神。然而,這種優勢隨著時間的推移,新一代的工人明顯不如上一代,罷工鬧事時有所聞。
其三,越來越重的社會保險繳費負擔令企業不堪重負。2010年前後,全國各地強制要求,凡在中國境內的企業必須為非本地戶籍勞動力繳費。另外,2007年出台的《企業所得稅法》規定外企稅收從15%提升到25%,也是導致外資撤離的一個因素。
此外,中國反壟斷當局近年來以違反《反壟斷法》和商業賄賂等為由,加強對所謂的違規行為進行監管,對外資大企業相繼展開調查。2013年1月,包括南韓三星、LG以及台灣奇美、友達等6家大型液晶面板廠,以外企價格壟斷為由,遭到中國國家發改委經濟制裁3.53億元人民幣。2014年,日本佳能、豐田,美國微軟、蘋果、克萊斯勒,德國福斯,韓國LINE等企業,都曾因違反《反壟斷法》,遭到調查和處罰。今年2月10日,美國半導體巨頭高通被認為在智慧手機技術領域存在「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受到創新高的9.75億美元罰款。
曾幾何時,「中國製造」曾是中國人的驕傲。現在,「中國製造」正遭遇著空前危機。2015年的中國製造業,勢必面臨更大挑戰。若放任倒閉潮、失業潮肆虐,在住房、教育、醫療、養老四座大山的壓迫下,不僅中國人民的生計不保,中國經濟的前景也將更為渾沌不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