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建築 是記載在木土上的歷史地理

撰文/鍾婉華    

拆掉漏雨滴答、水管不通、沒有抽水馬桶、廚房不夠現代化的老屋,在原地新蓋大樓——這在現代再平常不過了,之於老舊殘破,不知有啥可留戀,自然揮揮手不留惆悵。可是誰沒有過去?現代多數人至少花了六年時間在學校死背史地,但對生活的痕跡卻矇懞懂懂,沒有意識到歷史地理就在腳邊不遠。

其實歷史地理就積藏在土木之中,一棟建築承載的不僅僅是一戶人家的喜怒哀樂、生離死別,尚且訴說當時當地的政經富足狀況、天候、特產、習俗、信仰、貿易、運輸、緯度、樹木生態、生活習慣、人口數量、行業興替,不止是外觀的顏色造型、工匠的技藝等級、異文化的融合程度而已,拆掉一間老屋,等同將儲存無數時間空間的史地檔案在瞬間銷毀,一車兩三千台幣運走的破銅爛鐵廢土爛木之中,隱埋有更多無價無形的寶藏。


馬廷英故居 攝影/任中豪 CTPphoto
分享然隨著西方文化引入,多數中式傳統屋宅已不符合更高的居住標準,傳統屋宅在三、四十年間大量退場,加上近年來土地材料取得不易、工匠技藝失傳,難有以傳統工法來建新屋,在在都加速這些文化史地結晶無立錐之地,幸好有越來越多有志之士,猛醒過來熱心解囊奔走、回溯舊資料,為垂老廉頗填肉換新骨樑,於是看似殘敗的土木才漸漸披了件新衫,抖抖舊箱子的樟腦陳味兒,將兩三百個春秋落於身後,似胭脂扣裡幽婉的如花見盡世事蒼涼,哪管人面變異,只盼再重逢相依。
東西建築的千秋百世


illustration_陳巧廷
分享十七世紀以來,東西方文化交流日漸興盛,受西風影響所及,東亞的生活方式以新替舊,如今要見到純正血統的老漢宅,恐怕要溯及十七、八世紀八國聯軍之前的建物,如最近開放使用的北京戲樓正乙祠;而臨近的日本,和式屋亦從懸空的高床走到地面了。
西式的建築,經歷古希臘、羅馬帝國到歐陸民族國家整合,從約西元前五世紀的希臘式風格、至羅馬、哥德、文藝復興、巴洛克、洛可可等至近代,由於多民族遷徙相互傳播,風格形式多元、更替明顯。

早期由於石材礦業發達,可見許多雄偉的大理石殿堂,後來羅馬人研製出混凝土,土和磚之間擠壓的平衡力學使得拱形應運而生,如圖例中的提多凱旋門,為十五公尺高的拱形建物(約五、六樓高);歐洲大陸平地多山林少,粗壯木料不多,加上木材容易失火,因此大型建築少見以木材為架構,也由於多以土石為材,建物穩固,可往上延伸至二樓、三樓。


西什庫教堂配樓 攝影/麥翔雲CTPphoto
分享反觀中國大陸地形豐富,不乏各式木料,建築便多為木構磚造,支撐建物的樑柱計算須十分精準,因而發展出檁、桁、樑、枋、柱等與斗拱交錯的複雜形式,如圖例中的佛光寺東大殿,至今仍保留唐代的木構架和斗拱,與建築面寬、進深、柱高之間繫以明確的比例。與西式建築同樣因木造容易失火,中式建築的屋脊有神獸守護,神獸的種類和數量則反應了當地的習俗、屋主的地位身分。
相較於風格明顯的西式建築,中式建築的變化較保守:一方面是中國以中軸線對稱延展的建築形式和布局,在隋唐已趨定型;二者因政府為建築制定了嚴格的身分等級,如「一品二品廳堂五間九架」等清楚規範,雖然富賈士族不一定依從遵循,但多少還是手腳難伸;再加上雖有北方民族融入,但他們的屋宅相對比中原簡陋,自然沿用漢族形式,而且漢族的偏安時間不長,改朝換代、南北動亂遷徙頻仍,居已大不易,自然難求建物風格變異。

然而這延續了兩三千年的風格,在清朝逐漸脫胎換骨。清初、十七世紀末時,廣州十三行對外開埠,讓洋人進駐蓋起洋樓;同時期日本則在長崎出島與荷蘭人貿易,因而興起蘭學,導致後來的明治維新。

鴉片戰爭、甲午之戰後,中國沿海城市成了各國瓜分的肥肉,租借地紛紛矗立起洋式或半中半西建築,除了商務之用,還有許多是傳教士從本國募款而建的教堂,如後續將介紹的西什庫教堂、北京聖公會。

這時具備洋技術的中國師傅越來越多,如東北的張學良舊居的大青樓即是當時的傑作;而還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台灣,也開始有和洋混搭的日式房舍建築群,如馬廷英故居。

中日屋舍變遷


馬廷英故居 攝影/任中豪CTPphoto
分享早在先秦,中日間的文化交流便十分緊密,細觀東亞的歷史、文物,處處可見中國的影響;而在日本亦可見到佚失的中國的禮儀習俗,如花道、茶道、建築形式等。中國自周至清末,在戰亂間不斷與異族文化交融,皆守住以南北中軸線布局的風格,日本受中國影響,無論佛塔、皇居、民家,兩國的建築看起來都類近:屋宅以木構居多,山形的屋檐、斗拱無一不似;除了建物外觀,日本亦參用左青龍、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四方風水來探勘、設計城市,如平安京的位置即是依此四神相應的地形。
既然兩者如此相像,那麼日式屋舍的榻榻米也是受中國影響嗎?的確是,椅子是胡人的玩意兒。在地上墊一張蓆子正坐是先秦以來的習慣,由此衍生跪、踞,跽、趺等不同雙膝著蓆的姿勢,當時坐臥都在蓆子或胡床上,不同身分用不同的蓆子,如曾子寢疾、管寧割席的故事。

雖只是坐姿的變化,卻影響了建築的材質、高度,以及向外看的視平線。即使中國人已經坐上椅子,日本還是維持正坐了兩三千年,但隨著明治維新之後,榻榻米的應用也開始逐漸減少了,從馬廷英故居可見到這樣的消長。


攝影/任中豪CTPphoto
分享日式房屋中的和洋交替裝潢,正紀錄了當時逐漸洋化的生活習慣,其實明治四年天皇即已頒訂「立式」禮法,但直到近代仍可見到鋪著榻榻米的民宅。像青田七六的廚房還保有矮矮的檯面和櫃子,恐怕也是因早年日人在廚房是「坐式」工作,為了配合坐姿,洗碗台、工作桌都相當矮,這習慣直到民家都換上洋式廚具才改為全「立式」。
「坐式」生活究竟有什麼迷人呢?「正坐」可表現禮儀之外,亦是居住空間窄小的活用術:一室多用。既可吃飯睡覺會客、不用買太多家具,只要有一張小几和被褥若干即可,視野也遼闊些。而且地面(榻榻米)須常保清潔,無形中養成對細節的要求;榻榻米的鋪設亦有規則,長邊須與門平行,格局有一定面積比例,這樣的井然有序、謹小慎微,也就衍生較高的生活美感標準,雖然華人轉換「立式」生活已久,但還是保留了入門脫鞋的習慣。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13356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流行時尚雜誌最優惠活動!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旅讀or一年12期 0 158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