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碳不再只是一種社會責任,更是職場上的致勝關鍵。因全球暖化而產生的綠色商機中,為工作者創造了新的職銜、新的專業,還有更多新的機會,「綠色技能」成為未來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在綠色經濟的浪潮洶湧來襲前,最早成為綠領的工作者,與成功的距離最近。
工業革命始祖福特汽車正賣力朝綠企業前進!打從一九二○年代開始,福特汽車位在美國密西根州的胭脂河工廠(River Rouge),就以充斥著煤鐵、橡膠、沙子的汽車製造裝配線著稱。福特的第三代掌門人比爾.福特(Bill Ford)決定換顆綠腦袋,斥資二十億美元,將污染、半廢棄的胭脂河工廠區改建成有著太陽能屋頂、環保的新廠辦。這不只意味硬體變成綠色,整家福特汽車的研發、生產、配送所有人員都必須開始思考,如何以更環保的方式工作,福特甚至將推出由大豆與玉米所製作的汽車。
綠色新職銜紛紛產生
在全球綠色意識抬頭的風潮下,企業綠化已是關鍵課題,對所有工作者而言,現在都要成為綠領工作者,因為「綠色技能」將會繼資訊技能之後,下一個現代工作者必備的基本能力。根據美國太陽能協會(American Solar Energy Society)研究指出,到了二○三○年,美國每四位工作者,就有一位「綠領工作者」。這些工作者需求,將從能源相關的產業擴大到各種產業,工作職缺將從現在的八百五十萬名,大幅增加到二○三○年的四千萬名。
這些新產生的工作機會,將放大到製造、建築、金融等各種產業,甚至深入每個產業的管理階層。例如杜邦(DuPont)的環保長(Chief Sustainability Officer)琳達.費雪(Linda Fisher)、昇陽(Sun)的環境責任副總裁(Vice President for Eco-Responsibility)道格拉斯(David Douglas),主導企業的環境策略與承諾,讓企業更具備綠色形象,發展更具競爭力的綠色產品與服務。
熱愛創業的矽谷科技新貴,也紛紛跳入這個正在崛起的嶄新領域。曾在IBM任職的大衛.柯普(David Cope),創辦Novazone,專門研究如何不使用化學藥劑清洗食物,「在矽谷,我學到的是如何創造事業,並讓企業成長,現在只是想在解決溫室效應的過程中貢獻一己之力,」柯普說。
高瞻遠矚的創投,也看到了綠色科技產業的無限可能。根據《財星》(Fortune)雜誌的報導,二○○七年美國創投的投資金額已經高達二十二億美元,希望能夠找到像網際網路那樣下一個關鍵的技術,把地球最大的資產──綠色能源,轉化成巨大的財富。
綠領工作已是未來全球職場最受重視的新族群。據英國環境工作人力資源公司Acre Resources的調查顯示,二○○六年到二○○七年,從事氣候改變相關工作的專家,包括碳權交易員、分析師、專案經理人,成長了三倍。例如二○○五年,零售業龍頭威名百貨(Wal-Mart)開始永續環境計畫,希望達到百分之百再生能源、創造零廢棄物、銷售可維持自然資源和環境的產品,這計畫已在阿肯色州的公司總部創造了許多新職位,包括安全及環境維護主管、資深能源經理、外包主管等。美國人力市場龍頭Monster.com也指出,在過去一年,搜尋環保產業工作機會的人數大增,在四月就達到一百三十七萬人次的紀錄。
綠色工作開始流行
推廣綠領工作,甚至成了各國未來的重要政策。二○○八年美國總統選戰打得火熱,民主黨候選人歐巴馬(Barack Obama)和共和黨候選人麥凱恩(John McCain)在政見上針鋒相對,但是對「綠領工作者」的口徑卻一致。參選人更喊出「創造五百萬新綠領」的響亮口號。歐盟的英國部長墨菲(Jim Murphy)也在研討會上疾呼,英國現在於環境部門的工作者有四十萬人,希望未來二十年內,英國能有超過一百萬人服務於綠色產業。 儘管綠領工作者的定義尚不明確,但無庸置疑,為世界付出的滿足感,也是綠色工作開始流行的原因之一。專職經營綠色人力資源管理的Green Careers創辦人瑪麗.柯本(Marie Kerpan)認為,任何能夠幫助生態永續經營的工作都是綠領工作。柯本原本任職於紐約頂尖的莫林顧問公司(Drake Beam Morin),看好這一波綠領浪潮,她在二○○○年成立Green Careers,專門負責仲介綠色人才,至今已經幫助了成千上萬的人找到綠色工作。「踏入綠色領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你原本的技能,融入綠色議題的範疇,」柯本說。
每個環節都有綠職缺
綠色職缺在企業的每一個環節都備受重視,連續七年入選道瓊斯永續指數(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的3M公司,旗下環保工程師負責的不只是工廠廢水等問題,還必須在每個新產品研發前全程參與,考量產品對環境生態的影響。「只要一有新產品開發,從製造工程師、研發工程師到環保工程師都必須排排坐,參與討論,」台灣3M安全衛生環保工程師陳則旭透露,環保工程師必須為產品把關,檢驗製程和用料是否合乎各國法規標準,並申請認證為產品加分。「只要合乎環保標章,產品就能夠提高價格,對公司而言,不僅在成本上利多,行銷也更具說服力,」陳則旭表示。
把關之外,環保工程師永遠都在思考對生態更友善的解決方案。3M的暢銷商品「增光片」,能夠在減少耗電量的狀況下,增加液晶螢幕顯示品質。可是當產品熱賣,製程的塑料卻因為上面有塗劑,導致沒有廠商願意回收。這時陳則旭領軍環保工程師團隊,和工廠研發出一種藥水,將塑膠(PET)材質和塗料分開,原來要進掩埋場的廢料,現在全變成收益。
在台灣也有越來越多的綠領工作者。擁有台大、哥倫比亞大學碩士漂亮學歷的若水專案經理潘佳慧,捨棄高薪網路產業加入若水,在越南造林,尋求的也是為世界付出的成就感。原本從事企業資源規劃(ERP)的中衛發展中心TQM專案經理王浚民,現在則積極投入原住民有機蔬菜的專案。
綠色設計成顯學
在設計的領域,綠色設計也成為顯學。現在問飛利浦台灣區設計總監陳禧冠什麼是設計?他會帶點禪意地說:「設計,是與地球永續生存的哲學。」企業開始要求設計能夠再創新,把設計的層次拉高,不要去局限在設計一輛車子,而是設計一台能夠正向排放、並且對環境有益的交通工具。現在耐吉(Nike)已經設計出可回收的球鞋,波特蘭gDiapers公司生產出不含毒素的棉質尿布,內層可在一百天內由土壤分解。 儘管環境永續發展基金會董事長葉欣誠說,台灣目前在綠色人才的需求尚不明顯,但企業必須加快腳步,改變心態,「因為這是未來需要的人才。」綠色行銷的議題已開始發酵,根據研究機構安德森(Anderson Analytics.)針對副總裁以上的行銷人調查,三成以上的經理人認為綠色行銷很重要。連保守的金融業如台灣中國人壽,在強調社會企業責任方面也不遺餘力,公關協理陳慧文帶頭,以細膩的行動如大專青年環保競賽、捐助生態衛生廁所,而非單純捐錢給中國四川災區,打造公司綠色形象。
這股無法阻擋的綠色浪潮推力,台灣IDC研究經理曹永暉觀察:「控制成本、吸引顧客、實踐社會責任是企業邁向綠色的三要素。」台灣企業社會責任顧問公司利群會社顧問王敏祥建議,有志朝綠領發展的人,必須先建立健全的心態,「不要認為自己比較環保、愛地球,就比較高尚,這完全無助於在企業裡推廣綠色概念,」她指出。當藍領、白領都意識到綠色世界的無限可能,任何領域的人才都必須為此做好準備,因為未來正在等待著綠領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