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頭、短髮、矮胖、粗壯。」這是陳平在自己書中對自己的描述。陳平,是一個誤闖媒體界的中國商人。它離開了媒體,但還未忘情數位傳播。
先接手了虧損的「陽光衛視」,但這個基地在香港、面對中國市場的衛星電視台卻被中國封殺、無法落地。之後又在香港轟轟烈烈地搞了兩年的《陽光時務》,接連拿到亞洲出版協會大獎肯定。不過數位版媒體被中國封殺,平面版周刊又持續虧損,終於在二○一三年五月宣布停刊。
「倒爺」發跡的中國富豪
雜誌停刊後沒幾天,他又在香港被人用木棍突襲,案子一直沒破。之後陳平淡出香港,到美國發展。現在經營餐飲業、農場生意,做得有聲有色。
一九八九年六四之後下海經商,當時中國經濟到谷底,陳平靠著轉賣中國屯積賣不出去的商品到東歐獲利。從「倒爺」發跡,逐漸擴大事業,一度躋身富比士中國富豪榜。不過如今,他在中國的事業都結束了,自己也兩年沒回中國了。
陳平曾是經改智囊、一度躋身中國富豪榜,也是網路媒體先驅。
分享
陳平說,原本還搞不清自己為何在香港從商不成功,後來在一件巴基斯坦電廠改造案子上失利才知道,中共對他封殺不只在媒體,也不只在中國大陸,「手都伸出來!我就知道在這個地方不能做了。果然到了美國走上新的成功之路。」
陳平不只是個誤闖媒體界的商人,他在一九八○年代曾經是參與於改革開放的中共智囊。一九八四年著名的「莫干山會議」,是中國年輕一代經濟學者、工作者首度集體發聲,為經濟改革提供意見。會議對中國市場化、價格改革產生重要影響。
陳平認為經濟過度親中,是港、台被星、韓超越的原因。
分享
陳平是一百多名與會者之一,其他與會者包括之後在中共政壇的重要人物,如現任政治局常委王岐山、央行行長周小川、現任財政部長樓繼偉,及前證監會主席、現任山東省省長郭樹清等人。
港台親中後被星韓甩開
陳平形容自己是「從裡面出來的人」,與王歧山、習近平都有私交。過年時,還會和一些在檯面上的政治人物用微信互相拜年。這位「從裡面出來的人」雖然把事業撤離了中國,但對中港台情勢還是有許多精闢的觀察解讀。
《陽光時務》收攤,錯過了香港爭民主高潮的兩年。對於「雨傘運動」之後的香港情勢,陳平認為,泛民主派、親北京的建制派以及從運動中崛起的年輕學生,都出現新的分化重組。「香港開始考慮要怎麼辦、能怎麼辦。」現在港獨、反水貨客的聲浪高,卻只是表面現象。根本上,香港人認識到一國兩制走不通,「知道香港的變革與民主是和大陸的變革民主連在一起。」
「真正的本土力量是不可能形成的。」陳平說,回歸前,香港有獨立的實體經濟,成衣、玩具、電子、塑膠花等產業在世界上都占一定分量,同時還擁有自由港的優勢。不過,近三十年來香港完全空洞化,在經濟、文化、地緣上都很難獨立。
陳平一直提醒大家,港、台過去是排在四小龍前面,但現在落後星、韓很遠。港台「這三十年所走的道路是沾了中國大陸改革的光,這到底是不是好事?」他形容中國大陸是個非正常經濟體的黑洞,不是創造財富而是竭澤而漁、掠奪式經濟體。
「這種體制無法永續創新。」陳平說,「專制可以做到很多表面上輝煌的事情,但就一點做不到,那就是創造力。」沾中國經濟的光,「就像鴉片毒品一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保持點距離,近墨者黑,會傷到自己經濟能力。」陳平勸告台灣,貪小便宜必定吃大虧,「貪小便宜尤其是商人本性,這個本性害了港、台。把台灣主體搞成沒有創造力的掠奪式經濟。」結果只會讓高樓大廈愈來愈多,「這不是創造財富只是轉移財富」。
習近平「反腐敗」瓦解中共凝聚力
談到北京對太陽花與雨傘運動的反應。陳平說,中共表現出來的強硬底氣是假的,「內政已處在不穩定狀況,窩裡隨時會反,怎麼可能強硬?」他說,中國的動盪革命正在發生。
陳平認為六四之後所謂發展的二十年其實是在透支,也曾在○八年預言奧運是中國由盛而衰的象徵。如今這個經濟體再也無法承受官僚集權體下腐敗官僚的揮霍,所以習近平要展開反腐敗鬥爭。
習近平的「反腐」正在瓦解中共統治集團的凝聚力。
分享
「反腐」能挽救這個官僚極權體制嗎?陳平看到「反腐」的一個基本弔詭:
龐大尋租特權階層,讓國民經濟資源消耗過大,這種發展模式無以為繼,所以要「反腐」。另一方面,「統治集團為什麼要維護這個政權?講白了就是利益,掌握權力是為了利益。貪腐正是這個政權的凝聚力。」 所以「反腐」的結果只會是「另類地摧毀這個體制」。
習大、王歧山不是傻瓜
「習近平、王歧山會傻嗎?」陳平提醒大家,他們智商都很高,不會不知道「反腐」是在摧毀中共官僚統治集團的凝聚力。雖然他不能確定習、王是有意反腐、還是被歷史趨勢推到不得不這麼做,卻預見其結果就是讓中共統治集團垮掉。不反腐會垮、反腐也會垮,「中國大陸一定會走向民主政治變革,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他認為不論習近平個人目的是什麼,「他現在擇的路徑可以做為推動中國走向民主。」
有人擔心中國沒有反對黨,政權垮了會陷入混亂。陳平卻認為,這是「維護體制者的說詞」,他說,東方社會很少因為反對黨成型才發生變革,而現代科技發展讓有組織的反對型態不到政權崩潰前一刻不會成型,「但網路建立的信息對稱,讓社會重新組織的速度加快,因為重組就是形成共識。」他舉起手中的手機說:「這個手機可以讓社會在幾分鐘內形成共識。」
《陽光時務》是華文世界新媒體創新先驅之一,陳平持續關心著新傳播方式的發展與影響。不過,他不再用「新媒體」這個詞。「媒體兩字可以淘汰。」因為網路讓社會分工重新組合,他懷疑「媒體」這個分工現象還會不會存在?「大家還是用傳統社會的概念在解釋人類社會新狀態。」
他也承認過去《陽光時務》還是傳統分工思維下的產物。信息傳播會更發達,而媒體可能被淘汰。不論社會發展到什麼階段,思想文化的生產傳播都是必需的。雖然他還沒有看到一個新傳播的理想典型,但他感覺新典型的出現「近了」。
「陽光大眾」打破資本壟斷
不只持續思考著網路時代的文化傳播,他也要用網路「打破資本的專制,從政治民主、經濟專制走向政治與資本都民主。」他著手建立平台「陽光大眾」(www.suncrowd.com )即將推出。這個對象為一般人的網路平台有點像當紅的群眾募資,但不僅是募資,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點子出點子。
「大眾互助互惠,只有在網路時代才做得到。」陳平說,全球經濟真實需求不足,為了創造需求而製造許多誇張的奢侈品。相對的,一般人分享不到資源,所以要創造機會的平等民主,打破資本專制,才能讓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圓頭、短髮、矮胖、粗壯。」的六十歲男子人,還像三十多前擔任改革開放幕僚時一樣,不斷地想著創新與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