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23歲,大學剛畢業,出社會半年,現在的工作很穩定也很習慣,暫時沒考慮換工作。每月薪水2萬5,000元,雖然不高,但我省吃儉用,每月都可結餘1萬元,固定放到銀行定存。
我大二時開始記帳,當時父母每月給我5,000元零用錢,我每月都撥一半買儲蓄險,目前已經繳了3年,預計繳滿6年後每年可有2.25%的複利收入,比定存利息高,所以我都穩定地持續繳款。
3年前,我開始進股市買零股,目前有11檔股票,市值約2萬多元。同一年我也開始定期定額買基金,總共投資3檔基金、市值約4萬多元,最近因為績效不好、報酬率低,上個月我決定辦理停扣。
我的中期目標是希望能在26歲前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我希望目標要訂高一點,所以設定為120萬元。長期目標則希望在33歲時,能在台北擁有1間35坪屬於自己的房子。可是,我從大學念書就努力存錢、積極投資,但資產增長速度還是很慢,想請問《Smart智富》月刊按我現在的投資理財方式,能夠順利達成前述中長期的目標嗎?
針對Ada的疑問,本刊請到兩位專家提供以下建議:
第一位專家是統一保經總經理、認證理財規畫顧問(CFP) 徐采蘩,對於還年輕的Ada,她看到以下3個理財問題:(1)資產太分散、不易管理;(2)意外險與醫療險保障不足;(3)購屋超過負擔,不應是首要理財目標。因此,Ada應做以下3項調整:
1、先存3個月生活開銷當緊急預備金:由於Ada剛出社會,收支變動低,緊急預備金以3個月生活開銷估算即可,以她每月生活開銷1萬5,000元計,先預留5萬元。若收入變動幅度變大,就建議要預留到6∼12個月的預備金。這筆錢要放在可立即變現、波動幅度不大的工具上,例如銀行短期定存單等。
2、補強意外、醫療保障,每年保費支出多1萬5,000元:年輕人薪水不多,保費支出最好控制為年收入的1/10,投保順序如下:
(1)意外險:選擇壽險公司附約出單的商品,保額為年收入的5∼10倍,並附加意外醫療險。
(2)醫療險:可以規畫實支實付型與日額型保單,合計住院日額理賠共3,000元,建議雜費限額10萬元為佳。
(3)重大疾病險:針對7項重大疾病一次給付,保額建議為年收入的1∼2倍。
(4)癌症險:建議規畫每日住院日額2,000元,若覺得初次罹癌金不足可用定期重大疾病險補強。
3、資產重新配置,以存第一桶金為首要財務目標:第一桶金最好設定100萬元以上,方便做資產分配,像她設定120萬元就很恰當。將Ada資產重新配置,扣掉緊急預備金5萬元後,再扣掉她一筆2萬7,000元卡費,到時她有17萬元可做單筆投資。至於每月結餘的1萬元不再放定存,作為定期定額投資使用。
第二位專家是認證理財規畫顧問(CFP) 施國文,在與Ada討論後,針對她的投資建議,她可以先投資股票,以穩健追求年化報酬率10%為目標,如此她應可延後1年、在27歲時存到120萬元。操作步驟如下:
1、第1年單筆17萬元分批投入,且每月定期定額1萬元:Ada有17萬元單筆投入,可將資金分成5份,一次約3萬5,000元。一旦價格到年線附近就投入,最長在1年內布局完成,以免錯過除權息的機會。同時,每月1萬元則以定期定額方式投入,就算買不足1張也可以買零股,進場時不需看價位,固定在領到薪水後就投入,時間一拉長,成本就會維持在均價。建議可選2檔股價20元以下的金融股,A檔為官股持股比例高的銀行股,可避免倒閉風險;B檔為近5年獲利成長、近3年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維持在10%的高成長動能金融股。但2檔都必須有穩定股利政策,
2、第2年之後定期定額1萬元持續投入:第2年以後,每月定期定額1萬元仍持續投入A、B檔金融股,每年領到的股利股息持續滾入。建議她每週檢視1次股價變化,如果股價漲過20元就分批賣出,待股價回到20元以下再買回,每年股利加上簡單的波段操作,年化報酬率10%並不難達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