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上海是魔都,一座變幻莫測的城市,因為這個城市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
而這幾年,孌化的腳步更是迅速,簡直到了日新月異的地步,黃浦江的兩岸就有兩種迥異的城市面貌。
上海是典型的雙子城(twin city),以黃浦江為界,分成東、西兩城。黃浦江以西,稱為浦西,是開發較早的老上海,尤其外灘一帶的租界區,還存有歐洲古城鎮的風貌。以東則是浦東,是近年急速開發的新上海,區內的陸家嘴金融區,高樓林立,恰似紐約曼哈頓。
浦西曾經的十里洋場
浦西外灘一帶的租界區,在1900年代初期,是中國接觸西方的窗口,西方傳統資本主義在這塊土地上留下了很多事跡,浦西租界區正是當年「八國聯軍」各依所需發展而來的城市面貌。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風情,多元一如浦西街道的彎拐曲折。
浦東的陸家嘴金融區則遲至1990年才開始建設,它是依據中國式資本主義所建設而來的城市,也是中國式思惟所追尋的國際化城市,大家口中所謂的新上海。
我第一次來到上海,走在浦西外灘的萬國建築群中,二、三十幢1900年代初的歐美建築,匯集了古希臘的穹窿、哥德式的尖塔、巴洛克的廊柱等豐富建築風格,如同罝身一座大型的建築博物館。建築群的樓層雖不是太高,但主體厚重的石材外牆、西方色彩濃厚的建築風格及頂端裝飾,抬頭仰望,往往有置身歐洲古城鎮的情境錯覺。
帶我導覽的上海友人,特別引領我繞到外灘萬國建築群背後的四川中路,細數馬路兩側的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當時,雖然南方的廣州、深圳等城市,現代化的腳步已是如火如荼進行,但上海似乎仍停駐在歷史的休憩站,尚未甦醒過來,不只看不著十里洋場的繁華,更多的是褪色的蕭瑟與落寞,讓我也不免感到失落帳然。
上海浦東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是中國式思惟所追尋的國際化城市樣貌。 攝影/楊志弘CTPphoto
分享外灘後花園,素顏的老上海生
稍後,友人帶領我轉入九江路,由東往西走,並沿路一一指示當年外資銀行和洋行的所在處,原來當年的「中國的華爾街」,竟藏身在這不起眼的老街裡。緊接著,我們轉到向南二條街的福州路,找到1897年商務印書館開業舊址,端看近代中國出版文化的發源地。
那一天下午,我從中山東一路往西到四川中路,再從北邊的南京東路,向南邊的沙市二路、九江路、漢口路、福州路、元芳弄一直走到廣東路,踏遍了這塊由八條道路交叉組成的長方型街廓。
嚴格說來,這區的道路不寬,卻反而因此顯出兩傍建築的高聳。我因著友人的指點提示,時而仰頭,時而彎腰,東張西望,尋尋覓覓,就怕稍不留神,遺漏了曾經的風華上海。
此後,我常在這一帶街區閒逛,尤其喜歡一個人,漫無目標,不經心地悠晃。我很喜歡這片藏身外灘宏偉建築後面的長方塊街區,並自稱它是「外灘後花園」。在朋友的分享下,爾後這塊區域也變成我的私房景點。
這些年,上海移山倒海的變裝,整座城市從裡到外,猶如進行一場全身整型的大手術,幸好「外灘後花園」被列入優良歷史建築地區,只在外表抹脂擦粉,躲過開腸破肚之災,全身骨架依然保存。旅遊行經此處,只要有心,慢活中,不愁在「外灘後花園」,找不到素顏的老上海。
抬頭仰視外灘擁有西方建築風格的牆面及頂端裝飾,有置身歐洲古城鎮的情境錯覺。 攝影/楊志弘CTPphoto
分享上海───「天空之城」
抬頭仰望天空,總是想像無限。我喜歡宮崎駿的卡通「天空之城」,故事雖然簡單、直白,但引人深思。
影片中的「天空之城」(Laputa),象徵著眾人共同追尋的目標,然而,趨使眾人追尋同一目標的慾望卻各自不同。換句話說,「天空之城」在不同人心中,呈現著不同的理想面貌。這個影片的故事結尾是,本來飄浮在雲層中的「天空之城」,最終消失在雲堆的彼端,猶如在現實中,永遠不可能出現的幻想一樣。
今年三月,我在浦東陸家嘴看見高聳入天,即將完工、成為世界第二高的「上海中心」。這幢632米高的龐然大物,使得緊鄰的兩幢超高層建築「環球金融中心」(492米)和「金貿大廈」(420.5米)相對地渺小,至於電影中經常出現的地標「東方明珠」(468米),也顯得時不我與了。
如果你也看過「天空之城」這部影片,應該會感覺,採礦城鎮架高的環城火車軌道,像極了上海穿梭城區的高架車道。上個月,我從浦西要往浦東,車子開上高架,穿過巿區,我不禁回想「天空之城」,那帶給人夢幻的理想追尋。
我很困惑:變臉中的上海,究竟在追尋何種理想的「天空之城」?
在浦東新興開發區,建築物高聳入天,上海儼然如同一座「天空之城」。 攝影/楊志弘CTPphot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