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世界變得更美好,除了捐獻,還有沒有別的選擇?
TOMS創辦人布雷克‧麥考斯基提供了另外一種方式,他比了比腳上的懶人鞋,說:你只要買一雙,偏遠地區的孩童就能得到全新的鞋子,生活因此獲得改善。透過消費,你也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這就是One for One(買一捐一),全新的商業模式,讓社會企業找到永續經營的解方。消費者的認同,就像病毒讓TOMS的故事傳遍世界。這一切都來自於阿根廷旅行的所見所聞,幫助沒有鞋的學童,除了仰賴捐贈,其實有更積極的作為。回到美國從一間破公寓開始,到現在全球有超過500名員工,公益也能成為跨國企業。
年僅39歲的布雷克來到台灣,除了介紹One for One的模式,也要讓大家知道,做慈善並非苦哈哈,公益與商業絕對可以結合。像革命家切格瓦拉,從阿根廷出發,將旅途見聞的衝擊,轉化成一場改變世界的溫柔革命,來聽聽布雷克的故事,和對《30》讀者的分享:
2006年,我給自己放一個長假,打算前往阿根廷旅行,那年我29歲。
當時我正在經營我第四個新事業,那是結合環保課程的網路駕訓班,即便事業對我很重要,但我始終認為旅行對靈魂有所幫助,再怎麼忙碌也不可或缺。
那是我第二次造訪阿根廷,之前是跟妹妹佩姬參加CBS的真人實境節目《驚奇大冒險》,當時完全沒有辦法好好的感受這個國家,這一次我決定要盡情體驗,除了跳探戈玩馬球,還入境隨俗穿上阿根廷的國民鞋─懶人鞋(alpargata),當地幾乎每個人的腳上,都有這麼一雙質地輕柔的輕便帆布鞋。於是我靈光一閃,這種懶人鞋,說不定能吸引外國市場。
切格瓦拉翻轉世界的旅程從阿根廷開始,改變我一生的故事,也從阿根廷醞釀。
分享
One for One 永續才能談營利
「改造世界,先改變自己」--甘地旅程結束時,我遇到一位從美國來的志工,她正在募鞋,送給有需要的兒童。一開始覺得這概念很有意思,但創業經驗告訴我,這樣的模式很可能會成為她們的致命傷,因為她們完全仰賴別人捐贈的鞋。
我很想為她們做點什麼,何不從當地的懶人鞋開始呢?我在熟悉的商業與創業領域尋求解方。這時我腦海蹦出一個點子:何不成立一個專為貧窮兒童供應鞋子的營利事業,並設法取得穩定的鞋子來源,而無需仰賴善心人士的捐贈?換句話說,透過創業而非慈善活動,我馬上幫新公司想好了名字:TOMS,代表的是Tomorrow’s shoes(明日鞋),TOMS 不是指某個人,而是代表一個承諾──創造更好的明天。接著營運模式很快的也跟著浮現,「One for One」:今天賣一雙鞋,明天就捐一雙。
能讓世界變得更好,我想我做的不只這些!未來的幾年,「One for One」的模式沿用到眼鏡、咖啡、還有包包等產品。消費者每買一個產品,貧窮地區的人們就能接受視力治療、得到乾淨的飲用水、甚至孕婦還能有安全的生產環境。目前全球有包括中國、柬埔寨等64 個國家,都是我們提供服務的區域。
當時別人都以為我腦筋有問題,認為我們的商業模式走不久,也禁不起考驗。把「營利模式」和「社會使命」綁在一起,只會將事情複雜化,對兩者都不利。但我們發現TOMS 之所以成功,正是因為我們創造了新的模式。我們製造的鞋子,不只是一項產品,也是某個故事,使命,運動(任何人都能參與)的一部分。
感動行銷:讓消費者幫我說故事
故事是最原始、最單純的溝通方式。西方文化中最歷久彌新、最振奮人心的概念和價值觀,就埋藏在某些故事裡。
當時會想成立TOMS 純粹只是想幫助別人,我沒有製鞋背景,對時尚更是一竅不通,之所以會成功,也許是因為TOMS 的故事讓許多人認同吧。
TOMS 既是個故事,也是個產品,消費者喜歡我們的故事,便會產生不可思議的口碑效應。
2006 年11 月,我在紐約甘迺迪機場發生了一段遭遇。當我在自動櫃台前報到時,注意到身旁有位女士穿了一雙紅色TOMS 懶人鞋。於是,我壓抑著興奮之情問道:「我好喜歡你的紅鞋,是什麼牌子的?」她杏眼圓睜,容光煥發的說:「TOMS!」她興奮的抓住我的肩膀,把我拉到一旁,連珠炮地告訴我TOMS 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