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灣即將邁入夏季,某些病毒或細菌也開始活躍起來;對於年幼且抵抗力弱的嬰幼兒來說,更容易增加受感染而發病的風險!因此,建議家長對這些相關疾病有所認識,並做好防範,才能降低寶寶患病的機率。
新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陳怡伶表示,台灣夏季氣溫高又潮濕,因此有兩類疾病比較容易出現:腸胃道與皮膚症狀。雖然有些狀況乍看之下不會很嚴重,不過一旦發生在嬰幼兒身上,一不留心就有病況加重的可能,父母務必多加注意。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分享
病毒性腸胃炎
致病原因:以「輪狀病毒」和「諾羅病毒」為主。一般來說,兩者活躍於秋冬季節;但台灣的四季較不分明,因此整年都可能流行。
傳染途徑:糞口傳染,如排泄物、飛沫等,只要手去觸碰到受(病人)汙染的物體表面、或曾吃到或喝到受汙染的食物等,就可能遭到感染。
症狀:通常會先嘔吐、發燒,然後拉肚子(水瀉)達數天以上。
治療:補充水分,最好直接飲用口服電解質液(一般醫院均售)。陳怡伶醫師表示,不建議以運動飲料加水的方式餵食寶寶,因為運動飲料糖分偏高,進入體內滲透壓偏高,反而更容易使腹瀉程度變嚴重。
居家照護:剛開始若有嘔吐症狀,寶寶無法吃東西的話,可先禁食約半天(4~6小時);等到停止嘔吐後,就能少量多餐,以清淡少油飲食為主(瓜果類除外,以免增加脹氣發生率;蔬菜類可先斟酌減量,等痊癒再恢復標準);生病期間讓寶寶繼續攝取成長所需的營養也是很重要的。
預防:勤洗手,尤其是用餐前、如廁後,減少接觸病毒的機會。另外,亦可按時程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分二劑型和三劑型,需自費)。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分享
痱子
致病原因:由於寶寶的皮膚組織尚未成熟,排汗作用不佳,因此很容易受到外在溫度影響。尤其夏季氣溫高又悶熱,促使寶寶體溫容易偏高而流太多汗,阻塞毛孔,使之後的汗水無法排出,進而導致痱子的產生。
症狀:紅紅的皮疹,一點一點、或像水珠般的樣子,常分布在皮膚皺褶處(頸、胯下等)、背部、胸部。
治療:通常不需要擦藥,自然就會好;如果覺得狀況有點嚴重,直接就醫較佳。
居家照護:注意室內的空氣流通狀況,降低環境悶熱與潮濕程度。夏季炎熱容易令人流汗,建議多準備幾套棉質衣,一發現寶寶衣服變濕馬上換套乾淨的,並且每次洗澡後務必拿乾毛巾吸乾水分再穿上衣服。另陳怡伶醫師提醒,不建議使用痱子粉,不但防護效果有限,且其粉塵反而會對寶寶肺部有害。
預防:大原則以保持肌膚的通風與乾爽為主;而寶寶在夏季較容易流汗,應注意不要讓寶寶在溫度過高或過低的環境待太久。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