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哪對父母,都希望能平安且穩定地度過280天的孕期,迎接小生命。然而,有時候可能會碰到一些難以預料的狀況,而讓母體、胎兒遭逢到風險;為了幫助母胎度過危機,平安結束孕期,就必須採取安胎的相關措施。
4跡象‧儘快就醫以安胎
潘恆新醫師說明,當產婦需要進行安胎時,最主要是希望胎兒能發育得更好、更健康。比起胎兒體重的增加,醫師更關注、希望能藉由「安胎」達到兩個目的:
1.讓胎兒在子宮內待得久一點。
2.讓胎兒的肺泡發育得更成熟。
然而,在胎兒未足月(未滿37週)的前提下,倘若孕媽咪察覺到以下跡象的出現,便成為需要安胎的高風險族群,建議儘快就醫;屆時醫師會根據懷孕週數、生理狀態等加總考量,給予產婦最適當的處置。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分享
跡象1:破水
一旦破水,代表保護胎兒的屏障即將消失,且受到外界病菌沿子宮上行性感染的機會也會大增,嚴重感染時還可能引發菌血症。因此,只要孕媽咪發現破水,就得馬上就診檢查。潘恆新醫師表示,以懷孕36週為基準,分別會採取不同的處置。
‧36週前:建議住院並安胎,直到胎兒足月成熟再看後續狀況。
‧超過36週:通常不會主動安胎,並觀察母胎狀況後,考慮引產。
跡象2:宮縮
指的是「規律的宮縮」,頻率約每3~5分鐘一次,持續至少半小時;尤其到了懷孕中後期,孕媽咪更要特別注意宮縮狀況。一旦宮縮出現,潘恆新醫師建議孕媽咪,先放下手邊的事情,放鬆、最好平躺休息,如狀況沒有改善,必須趕快就醫,以免持續宮縮而使其頻率變得密集,進而導致陣痛,甚至可能讓胎兒面臨早產的風險。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分享
跡象3:子宮頸口擴張
到了預產期,頻率愈來愈高、愈來愈強烈的宮縮,會促使子宮頸變軟、其開口逐漸擴大,等到子宮頸口開到約8~10公分,便進入第二產程,準備分娩出胎兒。然而,如果懷孕還未滿37週,不但出現持續宮縮的感覺,到院檢查後更發現子宮頸口呈一直擴張的狀態,此時醫師會緊急進行安胎處置。
跡象4:出血
如果懷孕初期,發現陰道出血症狀,部分者還可能有腹痛等下腹部不適感,建議儘快就診檢查,以確認胎兒狀況,必要時將需要安胎。
潘恆新醫師進一步表示,到了懷孕中、後期,如果孕媽咪察覺到鮮紅的、一次比一次多(甚至是大量的)且無痛的陰道出血,代表情況危急,務必趕快就醫、緊急處理,進行安胎,以免使母胎性命遭受威脅。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