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從生到死,食宿、穿衣、讀書、就醫,無一不需要花費,賺錢換取所需,似乎是天經地義的,很少人質疑、或曾認真想過其他生活的可能。
一個叫「阿不」的大男孩,卻勇於向這樣的生活說「不」──為什麼不「工作」就活不下去?衣服一定得用買的嗎?一定得聽專家的,才能吃得健康嗎?
本名黃鵬錡,住在林口的阿不,一個月5,000元就搞定生活所需,他沒有正職,自己種菜、做堆肥,還寫書推廣;食衣住行,能DIY的就不花錢,篤行互助分享,不存錢、也不買保險;他還陪伴「高關懷青少年」,目前正和一群認識或不認識的朋友自力造屋,預備蓋好後做為林口地區的二手書屋和公益活動空間。
8月的第一個週末,來到阿不的造屋工地,由綠樹和稻田圍繞的黃土地上,已經架起6根鐵柱,艷陽下,或新或舊的木材各據一方。7、8個不像「工人」的男女,有的測量畫線、有的用電鋸鋸木頭,有人用工具拔出舊木材裡的鐵釘、有人用回收機油塗在木材上防蛀。
來幫忙蓋屋的,包括他的朋友、網友和許多素昧平生的人,有台北來的家庭主婦、竹科工程師、花蓮老師、自由工作者,都是在網路上看到這次協力造屋「工作假期」的消息報名而來。造屋經費,一部份靠青輔會「青年社區參與行動計畫」20萬元補助,一部份是朋友的贊助和參與學員每人4,000元的活動費(為期一個月)。
究竟,為何要自己動手蓋房子呢?
「因為這樣可以省錢?還是比較環保?或者說自力造屋就是夠酷?」阿不在他的部落格寫到,這些都對,但都不是重點,重點是要找回「生活的能力」。
尋尋覓覓
「現代都市人已經徹底『退化』,失去了生活能力。以每天的『吃』來說,你知道自己吃的食物是怎麼被生產出來的?我們不會栽種、不會養蠶取絲製衣服、不會蓋房子,不要說造汽車、單車了,就憑著雙腳,你覺得自己擁有挑著魚貨從金山走魚路古道、翻山到士林賣魚的腳力嗎?」
他認為,這些從亙古一直保留到我們祖父世代的生活能力,都被現代社會的細密分工剝奪了,人生受了漫長的教育,似乎只是為了工作,成為一個大機器裡的螺絲釘,忙碌一生,卻對世界上真正重要的事無能為力──例如糧荒、被剝削者遭受的不公義、或是與生活脫節的教育......。
他認為,如果不做改變,現代人就只能困在社會、經濟體制的大羅網裡搖頭嘆息;而人們一旦能恢復「生活能力」,才有本錢、有機會擺脫大環境的制約,「該是放下知識,捲起袖子,自己動手實踐的時候了! 」阿不呼籲,一切就從找回生活能力開始吧。
素人造園者
找回能力的歷程是曲折的,阿不也不例外。
畢業自明新工專電子科的阿不,退伍後5年間也曾做過上班族,他在貿易公司做葡萄酒、雪茄的行銷,當過旅遊網站的圖文記者,也做了一陣子SOHO族,直到2002 年春天,一位他曾經採訪的民宿老闆,在陽明山有塊地想規劃成咖啡花園,邀他合夥經營。從小嚮往自然的阿不,便拿出僅有家當,加上向家人借的錢共三十多萬元,開始實踐他的田園夢。
憑著之前一年多栽種香草的經驗,和滿腔的興趣,他向民宿老闆租了地,著手打造「絹絲谷香草園」。他努力看書、逛花市、參觀別人的庭園,邊做邊學。
「很多人說我太冒險,但我認為『做了才知道』;不做才是最大的損失。」阿不說,從規劃、採買資材、植物,到動手整地、砌磚、栽種,都是土法煉鋼自己摸索出來,大約花了8個月。
「既然要做園丁,流汗、曬太陽、受點傷都是正常的。」在過程中愈變愈「粗壯」的阿不說,比較需要調適的,是自己對天候、季節變化的起伏心情。比如連日高溫時,他會擔心纖弱的薰衣草苗是否承受得住;梅雨季來,必須無奈的看著百里香奄奄一息;下大雨則要擔心花圃的土壤流失;颱風天夜不成眠的等著天亮,隔天又得在風雨中扶起吹倒的花架,撐住即將撕裂的棚布......。
然而,這種種都抵不過大自然帶給他的感動。
「如今我全部的生活,就只是簡單的日出日落、澆水除草,一片緩慢飄過短暫地遮蔽了豔陽威力的白雲,也能夠讓我欣喜,一枝新吐的嫩芽就能博得我的歡笑。...我是幸福的。」阿不在當時出版的《打造我的香草庭園》中寫到。
農夫實驗
天光雲影共徘徊的日子過了一年半,就在庭園咖啡營業逐漸上軌道時,合夥的民宿老闆表示不再租地給他了。他搬回已經離開20 年、荒廢無人的林口老家三合院,開始整地、整房子,打算給自己一年時間,學習做個真正荷鋤耕地的農夫,再決定未來是否以務農為生。一年下來,他發現自己沒辦法像農夫一樣吃苦,5、6點起床做到日正當中,再做到夕陽西下,菜蔬的銷售問題也無法解決。阿不轉而決定以「公益事務」作為下階段目標,農耕就當成一輩子的興趣吧!
「實驗」期間,他曾幫忙一位山友帶著一群「難搞的孩子」去爬山,後來興起「何不教他們玩泥土、種菜?」的念頭,就毛遂自薦地找到樹林柑園國中,說服校方闢地嘗試這個新課程。
「我也是當了老師後,才學著怎麼做老師的。」阿不回憶,剛開始也碰釘子,許多學生態度冷淡或著根本不甩他,「我就示範給他們看,怎麼鬆土、播種、做堆肥......然後試著去當他們的朋友。」阿不認為,任何人要的都是別人的尊重及平等對待,他願以這樣的心情耐心等待。
為了讓孩子肯定自我,阿不在課程中安排他們幫有學習或智能障礙的資源班同學種花圃,完成後,請資源班全體學生寫感謝卡片,由輔導老師在課堂上正式頒發給他們。
「他們從沒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得獎,」阿不說,即便是這樣小小的獎勵,已經大大鼓舞他們,孩子開始變得有禮貌,行為也逐漸轉變。
田中書屋
綜觀阿不多年經歷,他既沒有錢,也沒有傲人的學經歷,何以能完成許多人都做不到的事?
顯然,阿不的不吝分享、真誠待人,讓朋友也樂於幫助他。比如蓋房子經費不足,有位朋友贊助他價值6萬元的鐵柱;擔任義務技術指導、有過造屋經驗的亞曼,則是以前出書合作的友人。
此外,善於廢物利用也是一大秘訣。在阿不的香草花園裡,幾個舊玻璃瓶、大小麻繩和漂流木,就可以變成一片美美的籬笆。不依賴現成商品的習慣,也激發了阿不源源不絕的生活創意,他在老房子斑駁的紅磚牆上,漆上黃、白、橘、藍的色塊和線條,後現代感十足,而他做的手工香皂一塊只賣一、二百元,品質不輸進口貨,他還是位香草料理達人呢!
聊到未來書屋的模樣,他說,屋子的北邊會做一個生態池種水生植物,一面做污水處理,也可做菜園、稻田的灌溉水源;二手書屋將以文學、生態、農業等書籍為主,並供應一些他烘培的咖啡和剛從田裡摘下的當令蔬果餐,沒有特定菜單,也不會定價,客人按自己心意付錢;來客若想下田採菜做飯,他也很樂於讓出廚房......。
今年秋天等房子蓋好,你期待造訪這座混合著咖啡香、泥土味和濃濃人情的田中書屋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