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過勞已是全球關注的焦點,近幾年臺灣也因新聞版面中經常出現過勞議題而備受矚目。目前大眾檢討的方向,多以企業的文化與政策為主,事實上,會影響職場過勞的因素很多,一項加拿大的研究指出,「通勤」也是其中一項要素。
這項研究是調查加拿大魁北克的通勤狀況與工作過勞的關聯性,從「情緒耗竭」、「懷疑抱怨的態度」和「專業效能」三方面,來看通勤對過勞所造成的影響。
針對近兩千名人口的調查結果指出,通勤所產生的壓力與過勞有高度相關性,一般而言,超過二十分鐘的路程,就會對通勤族產生壓力。
更細部的調查結果指出,通勤的方式與公司所在地,對通勤族影響最大。以開車族來說,開往市區時的壓力倍增,而且如果是採共乘的方式,乘客的壓力會比駕駛來得高。原因在於乘客的掌控權不如駕駛。
李昌元
分享
相對地,開車的方向若是前往郊區、近市郊區,壓力就會輕得多。不過,如果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乘客,反而情緒容易緊繃,因為郊區的路線和班次,都不如
市區健全,常常可能因為無法預期的臨時狀況而影響能否準時上班。
對某些人來說,單車是另一種通勤選擇,不過在非市區騎單車,壓力可不小。原因是因為在非市區,不如市區會有單車專用道與行人道的規劃,因此對路程中的變化缺乏預測度與掌控度,壓力由此而生。
雖然受制於現實考量,改善通勤的空間有限,但是研究者則建議,以目前對通勤過勞普遍缺乏意識的情況下,只要能試著採用彈性的通勤方式,對於壓力調適、專業表現,都能夠有所改善和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