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4大教養迷思,挑戰超完美父母

林玉珮    

多人感嘆,生了孩子,才知父母難為!

別急著搶當直昇機父母,隨時盤旋在孩子左右。



天下父母心,為人父母總希望孩子有能力贏得未來,卻往往因為教養思維或態度上的迷思,反而壓抑或妨害孩子發展挫折忍受力。以下是許多父母教養子女時難以穿越的主要迷思:



教養迷思一:「我就是這樣長大的」



許多父母常抱怨孩子,「怎麼這麼浪費、不惜福?」「孩子怎麼這麼不能吃苦?」然而此一時彼一時,研究指出,當父母愈執著於過去的經驗,愈難以同理心來教養孩子,愈容易重蹈自己成長經驗的覆轍。



華視總經理李遠(小野)坦承,自己考高中考的奇差無比,他父親看到成績單跪下來哭,「我被他的反應嚇到了」。他父親那套「高期待」教養方式帶給子女長期的焦慮和不安,等他有了孩子以後雖開始懷疑卻仍不免對兒子有要求。兒子在小四時曾形容李遠看他的眼神很可怕──「眼神很荒涼」。



但李遠在兒子進入青少年期後,父子關係有如「哥兒們」,這轉折緣故很多,「反省」是其中影響關鍵,就像兒子形容他「是一個會反省的父親」,「這是兒子給我的最大讚美。」不斷的反省加上不斷的自我調整,李遠終能超越上一代的「教子有方」,發展出不同的教養腳本。



教養迷思二:「不要給孩子太多的愛,會把孩子寵壞」



雷同的迷思如「不能花太多時間陪孩子,孩子會軟弱依賴」、「不要太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會需索無度」「不能太尊重孩子,孩子會目無尊長」「不要讓孩子凡事作主,孩子會自私自利」。



事實上,正好相反,當小孩自覺被愛、被尊重,才更容易接受父母的約束,發展同情心,並且願意承擔責任。



「父母絕對不可能用過多的愛寵壞孩子,」美國天普大學心理學教授史坦堡博士非常肯定,因為有太多以親子關係為主題的研究發現,「那些調適最好的孩子,總是擁有最豐厚的父母之愛」。



不是愛得太多,而是缺乏有效的管教,才會寵壞孩子。

教養迷思三:「我這樣做,是為孩子好」



最常見的情況是,父母把孩子送到才藝班、送進補習班,把孩子的時間幾乎填得滿滿,理由是「為了增加孩子未來的競爭力」。



父母做這些是為孩子好,還是安自己的心?曾有一位小二的孩子告訴心理醫師陳質采,「我就像籠中鳥,每天從一個籠子被換到另一個籠子。」陳質采問,這樣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一語中的:「想學,沒環境會偷著學;不想學,請到李遠哲來教化學也沒用。」



處心積慮為孩子未雨綢繆布局人生的父母,應該警覺,自己可能變成「直升機父母」,隨時盤旋在孩子的左右,過度保護和介入,就像正在雕刻一尊完美的孩子雕像而不是真正的孩子。



父母迷思四:「親子相處的時間重質不重量」



親職作家游乾桂形容品質不好的親子相處時間,就像在做「噩夢」,但不只要有品質還要有時間,時間投入愈長,愈有益建立親子親密關係,就像為親子情感帳戶增加存款。



如果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時間非常有限,對於孩子在乎的場合,如生日、表演、比賽,或者孩子需要有人談一談的時候,父母因故缺席或要等到有空再回來陪孩子,對親子相處的品質一定會大打折扣。



父母的陪伴很重要,而且愈小的孩子愈是需要。日本有研究發現,青少年犯罪在幼兒3歲之前決定。這聽起來很駭人聽聞,然而根據板橋地院少年保護官盧蘇偉的研究觀察,孩子在6歲之前與父母的關係,和孩子未來會不會藥物成癮,或會不會成為一個負責的人,以及未來會不會失去人生的方向等都有相關,「安全的依附經驗,是無法等到父母有空了再回來陪伴,」他提醒。



自我測驗:你是「超完美父母」嗎?

一個3歲小孩走著走著不小心跌倒了,家長會做何反應?

情節1「啊!」尖叫一聲,快步跑過去,把他扶起。

情節2「沒事沒事,站起來就好,你好勇敢!」邊安慰小孩,邊走過去抱抱他。

情節3 裝做若無其事。



這些都是再熟悉不過的畫面,卻也透露出為人父母的各種掙扎。保護與放手的界線該畫在哪?是父母面臨的一大難題。



請做以下測驗,找出自己是抓太緊或放太鬆的父母,並看看專家給你的建議。



給2~5歲小孩的父母



你和2歲的孩子在遊戲區,他想去玩比半層樓再高一點的滑梯,你會……

□ A:立刻拿玩具轉移他的注意力,畢竟他還太小……

□ B:跟著他走到滑梯,扶著他爬上去,當他滑下時接住他

□ C:面帶微笑,放手隨他去玩



5歲的孩子每次下輸棋就哭,你會……

□ A:繼續讓他玩高難度的,偶爾他得接受失敗

□ B:希望增加他的信心,因此創個玩法,儘量讓他贏

□ C:找個不憑技巧只靠機運的玩法,讓他體會有輸有贏



3歲孩子上幼稚園第一天,他又哭又黏不讓你離開,你會……

□ A:前幾天先留下來陪伴他,再漸漸縮短每天待在學園陪伴的時間

□ B:親切但堅定地向他告別後便離開

□ C:延後入學,等過一年他學會更多事再來



孩子4歲.久病的祖母剛去逝,你會……

□ A:告訴他祖母搬到很遠的地方,遠到即使他想念祖母,祖母卻再也無法來看他

□ B:向他解釋,醫生已盡力救祖母了,但她的病嚴重得無法醫好便過世了

□ C:如B做法,再加上帶孩子去參加祖母的喪禮,及之後所有的聚會



你的孩子怕狗,又正好要到養了一隻大狗的同學家參加派對,你會……

□ A:先帶他去其他養狗的朋友家,看一些小型溫馴的狗,再帶他個別拜訪這位同學

□ B:婉拒邀請,或堅持對方家人要把狗留在籠子、拴起來

□ C:告訴孩子,怕一隻溫和的狗很蠢,接著帶他去參加派對



孩子的同學邀他和同學家人(或保姆)一起外出去玩,你不認識同學家長,你會……

□ A:婉拒邀請,或堅持要玩就到自己家來

□ B:答應讓他去玩,並詢問接回兒子的時間

□ C:向其他家長或老師打聽這位同學家長,或主動聯繫同學家長,了解去哪邊?都玩些什麼?



學齡前孩子問你:嬰兒是怎麼來的?你會……

□ A:不厭其煩地告訴他所有人類生育的細節

□ B:簡單回答,他問多少回答多少

□ C:避開這些問題,你認為學習性知識他還太小





◎看看你的得分

Q1– A3;B2;C1

Q2– A1;B3;C2

Q3– A2;B1;C3

Q4– A3;B2;C1

Q5– A2;B3;C1

Q6– A3;B1;C2

Q7– A1;B2;C3

給6~10歲小孩的父母



你兒子把數學習題攤在桌上,你看了一下,發現答案幾乎都錯了,你會……

□ A:和他一起坐下來,再把每題做一遍

□ B:告訴他必須再把數學作業看一次,遇到不會的,你可以幫他

□ C:不動聲色,你認為他需要從錯誤中記取教訓



你的孩子想加入足球隊,但他個頭小、運動神經又不發達,你會……

□ A:告訴他放膽去踢,並祝福他一切順利

□ B:為他安排其他活動

□ C:鼓勵他,並在週末幫他練習



9歲的孩子想要自己走路上學,而你不確定他沒問題,你會……

□ A:告訴他,至少到10歲以前都不可以

□ B:跟他解釋,若他能和你一起預習幾次,證明他能負起責任的話,你會讓他跟朋友一起走路上學

□ C:答應讓他獨自上學,並告訴他,他能主動提出這個想法,你以他為榮



10歲女兒最要好的朋友突然與她絕裂,還在背地裡說些殘忍的閒話,你會……

□ A:打電話給對方的母親問個明白

□ B:告訴女兒,她和她的朋友兩個人要靠自己解決問題

□ C:悉心傾聽,鼓助她去找其他的朋友,你只當最後的避風港



你的小孩和朋友在隔壁房間玩,突然你聽到他們厲聲吵架,你會……

□ A:不管,小孩間總會有爭執

□ B:先給幾分鐘,讓他們自行解決,若是繼續吵,就走過去調解

□ C:快步走過去,警告他們:再吵就不准玩



10歲的孩子想看一部嚴肅的影片,內容含有暴力與性,你會……

□ A:告訴他,還沒到青少年的年紀前,無論在什麼狀況下,都不可看

□ B:同意他去看,你知道他的朋友當中已有人看過了

□ C:告訴,他你會先看一次,若內容得當就讓他去看



你兒子不喜歡他的老師,出很多作業又很嚴格,他想大家的感覺都一樣,你會……

□ A:打電話給校長,要求把兒子換到別的班級

□ B:安排親師會評估狀況

□ C:告訴他,每個人偶爾都遇到困難,要盡最大的努力克服



◎看看你的得分

Q1– A3 ; B2 ; C1

Q2– A1 ; B3 ; C2

Q3– A3 ; B2 ; C1

Q4– A3 ; B1 ; C2

Q5– A1 ; B2 ; C3

Q6– A3 ; B1 ; C2

Q7– A3 ; B2 ; C1

解答



7~10分:

培養小孩獨立,你可能很在行,但繩子或許得勒緊一點。「小孩必須冒險,但他跌倒時你得在一旁抓住他,」兒童心理學家、《用品格教養小孩》作者柏格醫生說,就好像你站在滑梯旁確保學齡孩子不會跌下,或是在孩子情緒波動、社交受挫時支持他。而且還是得牢記,在情況可能危害身體、難以捉摸時,你最好選擇安全,美國佛羅里達情緒與行為健康中心兒童部門主管林格醫生提醒。



11~16分:

你已畫定好範圍,在其內你的孩子可以盡情奔跑,哪怕跌倒了也還可依賴你。柏格醫生說,保持這種平衡的關鍵在於控制情況,而不是小孩的行為。你願意讓他冒些風險,但你會先舖路,例如幫你學齡的小孩適應分離,或者趕在你10歲小孩看限制級的電影時,自己先看一遍。「最好的狀況是家長成了打氣專家,」柏格醫生解釋,「因而當小孩要自己做選擇時,可以父母做榜樣,做出聰明的抉擇。」



17~21分:

你把小孩的幸福列為優先,但可能擔心太多了。要是他很害羞或恐懼,你可能會認為避開一些狀況,或許會讓他較有安全感,但事實上正好相反。假如你本身容易杞人憂天,很可能又把這種特質傳給下一代。「孩子會察覺父母的焦慮,」美國費城大學心理學授史坦柏格說。「這讓小孩更恐懼,因而父母又更加保護。如此形成一個循環後更難再打破。」此外,林格醫生說,你的小孩若曾有些練習和鼓勵,成年後比較能解決困難和阻礙。因此,別擔心你的小孩輸掉一局棋,或者和數學問題交戰,沒有什麼比正面迎擊挑戰更能建立信心。(顧景怡編譯)



資料來源:《Parents》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5020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健康休閒類我最優惠!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康健雜誌一年8期無贈 本月特價 0 1400  
康健雜誌一年8期 (此方案01/29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0 1980  
康健雜誌一年8期續訂(請提供續訂編號) (此方案01/29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0 198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