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故事>勇治胰臟癌 不放棄一線希望
60多歲的柯女士4、5年來飽受腸胃問題困擾,習慣了用藥物控制。直到今年4月初,她感覺上腹悶悶的,肋骨下方隱隱作痛,身為腸胃科老病號的她,很清楚的感受到這種不舒服和以前的症狀完全不同。
診所醫師一照超音波就發現問題不尋常,立刻轉診到醫院檢查結果顯示,是超過2公分的胰臟腫瘤。讓柯女士很震驚,因為胰臟癌惡名昭彰,是治癒率極低的疾病。
在就診後7天內,柯女士轉診國內胰臟癌治療領域頗負盛名的台北榮總一般外科主任石宜銘。「石醫師建議我開刀,但我並沒有很積極,多活半年、一年,好像也沒有太大的意義。」但先生及醫師的鼓勵,卻讓她燃起對抗疾病的信心。
柯女士的先生姓葉,深知胰臟癌是最難發現、治療的癌症,「因為存活率實在很低,到底該不該手術?是很難決定的問題。請教很多醫師朋友,得到兩極化意見。」為了太太,葉先生透過醫界人脈收集意見,多方考量後,終於決定接受手術。
在決策過程中,石宜銘醫師給了他們夫妻「不放棄任何希望」的信心。「聽到石主任說:如果是我的家人,我會選擇開刀。」這句話打動了葉先生,鼓勵太太接受治療,「我想,不治療也是活在恐懼中,接受治療還能抱著一線希望。」而且石主任的團隊擁有胰臟癌治療的豐富經驗,主刀的王心儀醫師也在美國接受過機械手臂手術的完整訓練,讓夫妻倆更有信心。
做好心理準備,柯女士決定接受醫師建議,選擇機械手臂手術,因為葉先生在醫院服務,曾經負責院內機械手臂的採購評估工作,了解此項手術的優點,他表示:「我們看中的就是此項手術的傷口小、出血量少,可以讓病人少受點罪。」畢竟在抗癌路上,多一分體力,就多一分戰力。
減少術後痛苦 提升治療信心
胰臟手術是一般外科領域中,耗時最久、最危險的大型手術;90%以上的胰臟癌遲早會復發,5年存活率僅10%,極少超過20%。聽到這些事實,不只病患及家屬心慌,就連有志走外科的醫師,也很少有人選擇專攻胰臟。
台北榮總一般外科主任石宜銘率領的團隊,是台灣少數擁有豐富胰臟手術經驗團隊,平均一年執行50、60例,也是少數能以機械手臂進行胰臟手術的團隊,自去年7月至今年6月,已執行16例,替柯女士主刀的王心儀醫師,從實習醫師開始就跟著石宜銘學習,並曾出國接受機械手臂手術的完整訓練。
石宜銘主任表示,傳統胰臟開腹手術,傷口長達30、40公分,手術後病人恢復期很長,不只疼痛,傷口即使癒合,還會有很長一段時間感覺異常;選擇機械手臂手術最大的優點是傷口小,患者術後恢復較迅速,根據目前臨床經驗,機械手臂手術應用在胰臟尾癌的案例較多,胰臟頭癌受到部位的限制,手術難度較高。
「機械手臂手術只是一種工具,不能改變胰臟癌患者的預後狀況。」但石宜銘強調,不開刀,胰臟癌患者幾乎不可能活過5年,而且因為太難早期發現,平均每7個胰臟癌患者中,只有1個人還有機會動手術,柯女士就是其中之一。
石宜銘表示,有些患者因為年紀大、身體不好,覺得何必再接受手術,白白受罪,不如過一天賺一天;但也有患者不想每天活在恐懼中,覺得不如動手術拼個結果,而確實也有病人手術後10幾年還過得很好。他強調:「胰臟癌預後確實不樂觀,要不要積極治療,取決於病人的想法,但對我來說,哪怕只有1%的機會,也好過零。」
<個案故事>二度罹癌 樂觀迎戰
53歲的莉姐已走過乳癌治療之路多年,但在今年例行追蹤時,意外發現肝臟長了個3公分的腫瘤,雖然不是乳癌轉移,但確認是惡性腫瘤。
說不緊張是不可能的,但身為基督徒的莉姐,仍然樂觀接受治療。「醫師說我的腫瘤位置不適合用腹腔鏡,只能開腹或用機械手臂手術。」莉姐聽到要自費,心理「哇!」了一聲,請醫師安排傳統開腹手術。
但機械手臂手術到底有什麼好處呢?常常要回醫院檢查的莉姐對「機械手臂」只有模糊的印象,於是她決定好好研究。莉姐記得,醫師提過肝臟血流豐富,手術時要注意大失血,當看到機械手臂手術的特色就是傷口小、出血量少,回家和家人、朋友商量後,大家也都建議她安全第一、費用第二,因此,她決定接受機械手臂手術。
「本來以為手術只要4、5個小時,後來醫師說要8個小時,我嚇了一跳,時間居然要那麼久。」所以她建議不管要接受什麼治療,事前有任何問題要問醫師和護士,自己想像的不一定是對的,「醫師護士會提醒你,也會簽一堆同意書,但我當時因為緊張,沒辦法那麼冷靜,事後才想到有好多事都沒問。」
就像疼痛,她原本想傷口小,應該還好,而且自己之前剖腹產、乳癌手術後都恢復很快,自認是個比較不怕痛的體質,「我乳癌手術出院回家就自己煮飯吃,但這次比較辛苦,也不完全是痛,就是覺得全身都不舒服。」莉姐說,原本護士問要不要術後自控式止痛,她想應該不用,結果術後感覺完全沒辦法忍耐,趕快拜託護士來裝止痛。
另外,機械手臂手術也不像她原來想像的只有打幾個洞,在她肚臍下面還有一個大約10公分的切口,「我其實並不在意傷口,本來選擇機械手臂手術也只是擔心出血、術後恢復。」但莉姐要強調的是,病人要多問,自己想像的未必正確,一定要和醫師、護士多溝通。
靈活操作 降低出血風險
莉姐的腫瘤約5公分大小,位在肝臟左葉,成大醫院肝膽外科主治醫師林毅志表示,針對肝臟,一般腹腔鏡手術比較適合生長在肝臟邊緣的腫瘤,以莉姐的情況來說並不適合,只能選擇傳統開腹手術或機械手臂手術。
「曾經試過用一般腹腔鏡,手術過程比較辛苦而且有引發出血的風險。」林毅志解釋,機械手臂能克服一般腹腔鏡的局限,有兩個重點,一是能提供更清晰、立體的影像,透過鏡頭放大,醫師在手術時能更準確的操作;二是機器手臂有兩處型彎曲的「關節」,可以進行多角度操作,尤其是縫合時更靈活。
對莉姐來說,選擇傳統開腹或機械手臂手術,不影響術後存活率,差別在於術後恢復。林毅志表示,傳統肝癌開腹手術要從胸骨中間直下開到肚臍再向右邊橫開,會留下大的L型傷口,而機械手臂手術屬於微創手術,傷口小,對組織的傷害比較少,而且,透過放大影像操作較精確,「尤其肝臟血管豐富,手術困難度較高,機械手臂的靈巧,讓緊急處理的狀況變得比較容易,比較不怕手術中出血的問題。」
林毅志強調,大的L型傷口不只留下疤痕,患者也會因此要多住院至少5天,回家後更要休養好幾個月,對於年長、肥胖(傷口更深)、心肺功能不佳的患者來說,影響更大。「肝臟開腹手術的L型傷口在上腹部,而越靠近上腹部的傷口恢復越慢,肺部也容易積水,術後至少3、5天才能下床走動;機械手臂手術將切口移到肚臍下方,患者術後當天或隔天就能下床。」林毅志認為,雖然手術時間較長,但術後恢復期短,是機械手臂手術最大的優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