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燒燙傷類型、原因
兒童燙傷基金會顧問謝俊昇醫師說,嬰幼兒燒燙傷與成人一樣,分為熱液燙傷、接觸性燙傷、火焰燒傷、化學灼傷、電擊灼傷及熱輻射等六大類型,其中,又以熱液燙傷最常見。日前一名媽媽帶6個月大的女兒到台北101鼎泰豐用餐,喝雞湯時不慎打翻,以致女嬰臉部、胸部、左手臂等全身18%二度燙傷,就是熱液燙傷最明顯的例子。另外,媽咪幫嬰兒接的洗澡水過熱、幼兒拉扯桌巾使熱水瓶翻倒、熱油潑濺也都是熱液燙傷常見的案例。
接觸性燙傷則好發於可以自主活動的幼童,可能發生的原因譬如上下機車遭排氣管燙傷、碰觸熱電鍋鍋蓋、不慎觸碰電熨斗、摸鐵板燒爐面等。而幼童好奇玩火、玩炮竹或拜拜燒金紙、烤肉炭火都可能造成火焰燒傷意外。廚房、家庭清潔用品若擺放位置不當、易於小孩拿取,化學灼傷的風險相對高。有些好奇心旺盛的幼童喜歡拿鐵絲戳插座或啃咬電線,會導致電擊灼傷。而許多媽咪冬天會用電烤箱、電暖爐、烤燈為寶寶取暖,如果太過靠近或時間過長,會導致熱輻射燙傷。
不同類型的燒燙傷在第一時間該怎麼急救?
謝俊昇醫師表示,常人熟知的「沖、脫、泡、蓋、送」是急救的大原則,無論化學灼傷、火焰或熱液燙傷的傷口處理都適用。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孩童被火焰灼傷痛得到處跑,會讓火勢燒得更快,第一時間應該要雙手掩面在地上翻滾,家長可以拿手邊衣物協助將火撲滅。若是化學灼傷,應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受傷部位10分鐘以上,降低皮膚表面的化學劑濃度;如果化學劑潑進眼睛,當下應以大量的水沖洗並送醫處理。受到電擊灼傷的嬰童則有可能會停止呼吸心跳,爸媽要儘快切掉電源,施行體外心臟按摩、心肺復甦術,否則錯過延續生命的黃金時間,送到醫院恐怕也為時已晚。
分享
如何鑑別嬰幼兒燒燙傷傷口深度?
謝俊昇醫師解釋,嬰幼兒皮膚較嫩薄,面對同樣燒燙傷傷害,受傷程度通常較成人更深;傷口深度級別分為一度、二度(分淺二度與深二度)、三度、四度。一度是表皮層受傷,顏色發紅如太陽曬傷,外觀不會起水泡,但會有強烈疼痛感,大約一個禮拜就會復元。淺二度除了表皮外層還會傷到真皮層,傷口多為水泡,要花一至二周癒合。深二度的皮膚已經破掉,只有紅色傷口,真皮層受傷深度比淺二度更深,照顧得宜會自行癒合,照顧不好可能會升級到三度,必須清創、植皮。三度是整層皮膚死掉,外觀呈白色皮革狀,因為皮膚神經受損,傷口不大會痛,但比較深,通常要靠植皮才能癒合。四度深到肌肉層以上,常因骨骼、肌腱、神經血管等裸露,植皮不見得能覆蓋傷口,需要做皮瓣重建治療,常見於電擊灼傷。
嬰幼兒燒燙傷治療方式
輕度、中度和重度燒燙傷病患,有不同的治療方式,所以要以何種方式治療,首先要看傷口的嚴重程度,而「深度」和「面積」是決定燒燙傷程度的關鍵。以嬰幼兒來說,輕度指二度燒傷小於10%,或三度燒傷小於2%的體表面積,通常在門診換藥追蹤即可。中度是二度燒傷面積在10%~20%,或三度燒傷面積2%~10%,需住院治療。如果二度燒傷超過20%或三度燒傷超過10%,即為重度燒燙傷,要送往專門的燒燙傷加護中心。此外,受傷部位也是判斷受傷程度的考量因素。假設頭頸部、手、腳或會陰部受傷,因為屬於功能性部位,列入重度燒燙傷;若傷口之外合併吸入性灼傷,或化學、電擊灼傷合併頭部或腹部外傷、骨折,也會歸在重度燒燙傷的範圍。
在門診換藥部分,謝俊昇醫師指出,較輕微的一度或淺二度傷口,可以選擇含銀的敷料,覆蓋在傷口上有殺菌及預防感染的作用,大約敷一個禮拜就會痊癒,若傷口較深,則會改以燒傷藥膏治療。
手術處理分為焦痂處理與植皮修復。根據兒童燙傷基金會網站資料,焦痂是傷口上壞死的皮膚真皮層與其他組織,醫師會依情況進行切開、切痂、及削痂,通常用於治療火焰燒傷、電擊灼傷等重度患者。若受傷部位呈環狀,例如手臂或下肢整圈受傷,為了預防遠端組職因血管被壓迫造成血液循環不良,會切開焦痂,讓傷口血管暢通,遠端肢體就不會因為缺血造成壞死。
除了較嚴重的焦痂處理,謝俊昇醫師說,如果傷者重要的神經血管及骨骼沒有暴露在外,肢體也沒有壞死,一般燒燙傷手術最基本的治療還是清創和植皮。植皮手術主要以自體皮膚為主,因為目前尚未有可永久取代全層皮膚的人造皮膚,像八仙塵爆事件使用的異體、異種皮膚,只是暫時性保護、覆蓋傷口及促進肉芽組織生長,近似生物敷料,無法與患者皮膚融合,要讓傷口癒合還是要採取自體植皮手術。嬰幼兒植皮通常以頭皮為優先,頭皮面積大、重生速度快,且沒有疤痕問題,傷口較不痛,會有的併發症也比較少。但要注意的是,癒合過程中若發生感染或其他問題,有可能造成疤痕性禿頭。
此外,有些深度燒燙傷病患無法僅以植皮治療,須做皮瓣重建,而皮瓣包括皮膚、血管、神經、肌肉,是複合性組織,可能要做顯微手術。至於電擊灼傷病患常見血管受損,以致血液循環不通而手腳壞死,截肢機率比其他類型的燒燙傷高。
如何預防嬰幼兒燒燙傷?
根據兒童燙傷基金會統計,燙傷事件最常發生在家中,其中又以零到九歲的嬰幼童占比最多,尤其剛學會行走的小貝比,體積小、活動力強,媽咪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打翻熱水或誤觸火源。
謝俊昇醫師表示,嬰幼兒無法辨別環境中的危險物品,此時照顧者若警覺性不足、疏於監督,加上安全防護措施不完備,很容易發生意外。預防嬰幼兒燒燙傷,首先就要做好居家安全防護;浴室、餐廳、廚房都是一級危險地點,寶寶若剛學走路,最好撤掉餐桌或茶几的桌巾,以免寶寶拉扯造成茶壺或熱水壺翻倒;熱水機、飲水機要放在幼童不易拿取的地方,插頭也要有保護裝置。廚房地板應保持乾燥,以免端湯或熱水滑倒而燙傷自己或幼童;此外,浴室或廚房清潔用品須置於櫃中,切忌置於角落,已經會爬行的寶寶可能會拿來啃咬,也不要拿飲料空瓶盛裝危險溶液,以防小孩誤食。提醒爸媽替寶寶洗澡時要先開冷水再開熱水,水溫約在攝氏40度,以免燙傷寶貝。冬天使用電暖爐、電熱器保暖時,可以先用手靠近感覺溫度,並保持一定距離,避免造成熱輻射傷害。
謝俊昇醫師說,預防永遠勝於治療,爸媽可以善加利用兒童燙傷基金會、陽光基金會網站提供的豐富資訊,為寶貝撐起防護傘。
謝俊昇
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醫學士、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營管理碩士經歷:高雄長庚整形外科醫師、國軍左營總醫院整形外科燒傷中心主任、國軍左營總醫院副院長、高雄市醫師公會理事、臺灣燒傷暨傷口照護學會第九屆理事長現職:臺灣燒傷暨傷口照護學會榮譽顧問、中華民國兒童燙傷基金會顧問、高雄建佑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