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慈悲的療癒力量

文/石世明(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臨床心理師)    

每個人都不能決定自己的出身,也無法掌控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哪些人,受到什麼樣的對待。也因此,我們在早期的生命經驗中,就建立了對逆境的生理與心理反應。

Paul Gilbert這位英國臨床心理學教授,原本受認知行為治療的訓練,在心理治療中,引導病人轉換另外一種方式思考時,病人說:「邏輯上,我知道自己不是一個失敗者,但是我還是感到自己是一個失敗的人。」

Gilbert發現,這種認知與情感之間的不一致,發生在過去受到忽略或不安全成長環境的人身上。此外,具有複雜心理議題的人,經常需要在他人心中創造正向的自我形象,並且常會嚴厲批評自己。

人人都具有慈悲的動機和能力

Gilbert所創建的「慈悲焦點治療」,採用演化心理學的觀點,認為演化的大腦,提供了利他、依附與歸屬行為的基礎。一個人具有的慈悲動機和能力,與此生理基礎緊密相連。

他歸納出慈悲之心(Compassionate Mind)具備的六大特性,包括:

1.對自己和他人的關懷;

2.對自己和他人的受苦,能開放並敏感地注意;

3.對受苦具情感上的同感(sympathy);

4.對痛苦感覺具有耐受性;

5.具同理(empathy)能力;

6.保持正向關懷所需的不批判。


李昌元
分享
他認為,透過想像、注意力與感官等技巧的引導,可以協助一個人開發慈悲能力。

慈悲心,能有效協助發展「歸屬與撫慰」系統

此外,Gilbert也援引神經生理研究中,所發展出來的「情緒調節系統」,包括:

*以「威脅與自我保護」為焦點的系統,讓人尋求安全。相應的情緒為生氣、焦慮和厭惡(體內相關神經傳導素為血清素)。

*以「動機/資源」為焦點的系統,給人愉快的驅力,啟動行為,追求並保有所需之資源(多巴胺)。

*以「歸屬」為焦點的系統,給人安全感、幸福感,並獲得撫慰(腦內啡、催產素)。

其中歸屬系統能讓我們與他人產生依附連結、歸屬行為,並具有撫慰性質,能調節威脅與動機系統。

而慈悲焦點取向,著重在一個人的經驗如何形塑威脅、動機和歸屬這三大系統。特別是種種刺激的威脅,如何造成人的內、外在恐懼,進而採取安全策略來保護自己。整個運用策略、應對威脅的過程,一方面形塑一個人的自我感,另一方面,所造成的非意圖結果,卻也變成了個人心理健康議題的來源。

比方說,某人對於外界權威性的威脅,習慣用經驗性逃避的策略來因應。非預期的結果是,此人就無法有效處理衝突或生氣,總是表現得唯唯諾諾,而在這樣的表現之後,又對自己的行為感到不滿意。

一個人要靠自己的力量在內心製造安全空間,是很困難的。也因此,在治療中,是協助人們探索困境產生的源頭,承認它們,並用內在深具的慈悲力量來加以處理。

提煉內在的慈悲能力,化為滋養彼此的療癒能量

慈悲焦點取向,協助人們發展「歸屬與撫慰」系統,以平衡所面對的威脅與驅力。慈悲之心的訓練,即是建立內在的慈悲能力,來參與、面對個人的創傷記憶或強烈的情緒,而不是用逃避或自我責備的方式來因應。

此外,建立正向的情緒經驗,特別是歸屬感與滿足感,是運用多重介入方式,將焦點放在:平靜地韻律呼吸、正念之注意力訓練、認知與情緒偏誤之探索、行為逃避與感覺動作焦點等。

影像所產生的力量,遠大過文字或語言。對不同面向的心象運用,則是慈悲焦點取向的主要介入模式,而這些練習,大多以正念的方式進行,包括發展:

*內在的慈悲自我:想像自己是一個具有深度慈悲品質的人,這樣的我如何面對困境。

*從我流向他人的慈悲:透過慈悲自我,將正向能量傳遞給關心的人,如慈心觀之運用。

*流向自我的慈悲:對他人仁慈地開放接納。

*對自我的慈悲:運用心象,探索如何能夠對自己慈悲,以讓自己幸福,免於受苦。

*慈悲心象之工作:探索如何容忍不同情緒、勇敢改變行為。

相關技巧訓練,包括:慈悲信件書寫、空椅法、處理回憶、情緒衝突和慈悲轉換等。

﹝實際案例﹞

曉芬是一位42歲女性,離婚,有兩個小孩,憂鬱症狀況時好時壞。

小時候,她的媽媽罹患憂鬱症,沒辦法在情感上給她太多支持,並對她管教嚴厲。爸爸長年在外工作,沒有在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她的外在恐懼是:擔心被批評、被情緒孤立。她試著想要發展關係,但別人總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內在恐懼是:從未感到與人親近或感到被愛。她總是覺得自己不足,常被孤單與生氣淹沒。為了因應恐懼,她嘗試取悅別人,逃避內心真實的感覺,遇到困難,就會出現強烈的孤獨感。

其結果是,她覺得跟人距離遙遠,對內心的矛盾感到困惑,生氣時愈感到自己不足,甚至想傷害自己。

慈悲焦點取向的治療師,對於這種轉移與反轉移之關係敏感,習慣取悅他人的主題,先形成治療關係,並給予支持、包容和界線建立。治療師與曉芬一起探討問題的形成背景,並傳遞這樣的遭遇「不是妳的錯」,也協助她看見無法對自己產生悲憫,並藉由呼吸韻律和正念練習,引導她進入慈悲感受。

曉芬選擇從慈悲自我的練習開始,整個治療目標在於活化情緒調節的歸屬系統。

建立內在空間和慈悲自我的感受後,情緒衝突的練習,讓曉芬逐步看見內心的憤怒、記憶,不同部位身體感受和種種想法之間的關聯,也看到焦慮的我、生氣的我、難過的我…間的複雜關聯。

透過慈悲自我的心象運用,曉芬逐漸看到不同自我的需求,並在此過程中產生慈悲的能力,也能夠覺察到自己原來的許多想法,並給予正念的慈悲關注。

*     *     *

慈悲焦點取向,結合了正念與慈悲,這樣的結合,不僅發生在接受治療這端,或是治療者這端,同時也發生在彼此共在的關係之中──一個人願意讓真實的困境呈現,而另一個人也願意透過慈悲空間的開放,予以接納;每一個面對面的當下,即是相互的滋養。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3506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流行時尚雜誌最優惠活動!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張老師一年12期 (此方案08/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2016 1680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張老師一年12期續訂(請提供續訂編號) (此方案08/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2016 156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