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每20個65歲以上老人中,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而且隨著國人愈來愈長壽,失智症的比率有急速上升的趨勢。以日本為例,3年前失智高齡者的人數約205萬人,可是推算到了2035年,失智高齡者將倍增到445萬人。
失智症引發的問題往往不只影響一個人,一旦家中有失智者,整個家庭連帶受影響,同時衍生出的醫療、照護問題,更成為許多家庭難言的苦處。有些家庭甚至無力照顧失智患者,讓患者成了人球,在家庭、社會間擺渡,不知流浪到何方,到底哪裡才是失智患者的家?
《大家健康》雜誌和長期關注失智照護議題的「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合作,透過網路調查的方式,瞭解民眾對失智症的認知情形與失智照護的觀點。
九成民眾 對失智症有基本概念
在基本的失智症常識上,有91.8%的民眾知道失智症不是只有老人才會罹患。92.8%的民眾知道失智症可以預防。如果家中有失智症患者,98.9%的民眾會帶他就醫。有92.3%的民眾知道「忘記剛剛發生的事」、「懷疑別人偷他的東西」、「忘記親人是誰」、「忘記回家的路」等是失智症的症狀。
教育程度愈高 愈不容易得失智症?
有90.6%的民眾不認為教育程度愈高就比較不會得到失智症。不過,臨床觀察發現,教育程度高低與失智症罹患率似乎有些關連。
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職能治療師柯宏勳在他9年多的治療生涯經驗中發現,臨床上的確是教育程度高的人,較不會罹患阿茲海默症引起的失智症。因為教育程度高的人,通常接觸的人事物廣泛,需動腦的機會較多,不過,與其說教育程度高或聰明的人不易得失智症,不如說「有正面積極人生觀的人比較不會失智。」這類人因為有開放的心胸,給自己較多的彈性,也樂於學習,有利於刺激大腦。
失智症 可以治癒嗎
74.3%的民眾相信失智症是可以治癒的。事實上,失智症是一個統稱,臨床上,約有1/3的失智狀況是能避免惡化下去,其中10%是可以治癒的,像是外傷、水腦等,只要將病因治療好,失智症的症狀是可以恢復的。不過,另外的2/3失智症狀況可能無法完全治癒,像阿茲海默症即屬於一種腦部疾病,它會造成腦部神經細胞逐漸喪失。
家裡有人罹患失智症 怕別人知道嗎
調查顯示有85%的民眾表示,如果家裡有人罹患失智症,不會怕別人知道,只有15%的民眾怕人知道。這與實際情況頗有差距。長期與失智家庭相處的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的照護經驗顯示,許多家屬都怕別人知道自己家人有失智症。
有失智問題 該看哪一科?
如果家中有失智症患者,接受調查的民眾有49.3%表示,會帶他去「精神科」就醫。其次,是去「神經內科」就醫,占29.7%;去「家醫科」就醫,占15%;去「復健科」就醫,占6%。事實上,如果懷疑家人有失智問題,至神經內科接受診斷,是較為推薦的管道。
為何有近一半的民眾遇到失智問題會想求助精神科?主要是失智症的症狀常伴隨著憂鬱症的症狀,民眾因而找精神科醫師求助。無論選擇哪一科就診,民眾遇到失智問題,不逃避就醫行為就是對的。
失智症患者 可以自行照料自己嗎
61.5%的民眾以為失智症的患者可以完全照料自己的生活,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
失智症患者表面上意識清楚,但記憶力、注意力、判斷力、定向感及情感表達等認知功能都已受損,語言能力及社會功能也逐漸退化。絕大部分的失智症患者會漸漸喪失生活自理能力,中期以後失智患者更會因判斷力誤差,出現幻聽、幻想的問題,容易有疑心和妄想的現象。有些失智症患者還會將原始衝動表現出來,甚至出現攻擊破壞的行為,所以失智症患者需要有人照顧,比較安全。
四成民眾想請專業看護 照顧失智症患者
如果家中不幸有人罹患失智症,有41.6%的民眾想請「專業看護」來照顧。其次,32%的民眾想「自己」來照顧。20.7%的民眾會請「兄弟姊妹或其他家人」來照顧,5.6%的民眾會請「外籍幫傭」來照顧。
不過,專業看護並不是人人都請得起,市場專業看護的行情,一天費用約1800~2500元,如果請一個月,少說要花費近5萬元,一年至少也要60萬元。根據主計處統計,全台730多萬戶的家庭裡,年收入未達65萬元的家庭共有164萬戶,如果想請看護根本是緣木求魚。
推估扣掉家庭生活開支,一個家庭再省,至少要年收入達150萬元以上,才請得起專業看護,即使這樣,全台還是超過七成五(557萬戶)的家庭無力請專業看護。
四成民眾想將失智患者 安置於專業照護機構
如果家裡有失智患者,52.3%的人會把他安置在「家裡」,41.6%的民眾,想將患者安置在「失智相關的專業照護機構」。4.9%的人想將患者安置在「安養護中心」。1.2%會將患者安置在「其他親人家」。
民眾想將失智患者安置於專業照護機構可行嗎?目前台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約有236萬人,如果以65歲以上失智症盛行率約4%來推估,全台約有9萬多名老年人罹患失智症,不過,符合標準的收容失智症老人機構卻明顯不夠。
據內政部96年的統計,專屬失智養護機構有2家(台北市私立聖若瑟失智養護中心、台灣省寧園安養院),設有專區照顧失智老人的機構有5家(內政部中區、南區老人之家及彰化老人養護中心、台灣省私立健順養護中心、高雄市私立方舟養護之家),加上部分設有失智床位的醫院、機構、護理之家、榮家,所能提供的床位還是少之又少,如果以中重度的失智患者床位需求約2萬床來計算,顯然不足。
結論與建議
1.加強預防宣導,提高民眾就診率
醫學資料指出,失智患者平均餘命約7年,但若能及早發現、對症治療,平均餘命可延長到8~10年,甚至15年,可見預防失智症衛教宣導及加強民眾就診率是重要的,目前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設計簡易失智症篩檢量表,民眾可做簡單測驗,一旦發現有失智傾向千萬不能忌醫。
2.政府推動失智照護工作,速度恐趕不上失智症上升比率
目前政府為推動失智老人的照顧工作,已由衛生署、內政部及教育部,分別就醫療照顧、生活照顧及教育面向,提供相關服務。可是在硬體方面,尤其照護失智患者的機構,明顯趕不上失智症患者增加的需求,未來需多獎勵民間設置照護機構,並妥善管理。
3.給失智老人一個理想的家
失智症患者的心智衰退是漸進式的,輕度的失智症者或許還有簡單的自我照顧能力,若照護者有基礎的照護常識,當事人可在家接受照顧;然而,當失智症患者進入中重度後,由於智能退化及行為能力下降,無法獨立生活時,家屬可能會考慮讓其接受機構長期照顧,這時照護機構應當提供理想的照護環境。理想的照護環境是什麼?不是讓患者、家屬感覺像收容所,而是該像生活場所的家。
此次施測採網路調查,並無限制受測對象,未來可朝縮小受測對像或失智症家屬做調查,同時針對全台各地的區域差別來看失智症的問題及照護認知。
*調查單位:大家健康雜誌
*調查合作單位: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
*調查分析報告:葉雅馨(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大家健康雜誌總編輯)
*調查執行:楊育浩、蔡睿縈、魏妤娟
*統計資料處理:蔡睿縈
*調查方式及樣本:網路調查,有效樣本共2213份。
*調查時間:2007年10月15日~10月31日
*施測對像:使用網路的一般民眾
(於董氏基金會網站設立調查網頁,並與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聯結,並透過網路電子報、BBS等形式發佈訊息)
*問卷內容大綱:
1.瞭解民眾對失智的迷思與看法。
2.瞭解民眾對失智症狀與照護的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