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三季經濟表現是二○○九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差的一季。官方的解釋不外乎是「全球經濟復甦力道不振」等公式般說辭。進一步分析,可發現主因是對中國與東協兩個市場的出口衰退,構成了七成五的出口衰退總額。為什麼這兩個市場會巨幅衰退?
行政院主計處日前公布台灣第三季經濟數據,令人意外的差到離譜,GDP成長率為負一.○一%,是從二○○九年金融危機以來,經濟表現最差的一季。我國前二季GDP成長率分別為三.四六%及○.六四%,第三季轉為負一.○一%,下滑速度之快,實在令人擔憂。
救市錢還未撒下,經濟已急凍
依主計處的說法,目前我國景氣是「外冷內降溫」,惡化速度有暫時止住現象,但止穩力道不是很強,聽起來令人感覺「毛毛der」,或許暗示著台灣經濟寒冬還沒過去,離春暖還有一段時間。
記得八月的時候,政府主政經濟事務的官員,還在為如何保一、保二忙得焦頭爛額,並提出屬擴張性財政政策的「經濟體質強化措施」,來因應經濟衰退的情勢。此政策措施尚且被批評為「撒錢救市」,唯兩個多月過去了,措施還沒來得及點燃救市熱火,企業就已經哀鴻遍野了。原本打算對非中小企業提供五千億元新台幣、中小企業二四○○億元的貸款額度,恐怕要得留給下任政府來執行了。
當經濟負成長的警訊一出,行政院及國發會亦立刻祭出總額四十.八億元的「消費提振措施」,想藉此提振約○.一個百分點的GDP,也就是一五四億元新台幣的消費。立意雖善,但也馬上也被社會各界打臉,批評是杯水車薪浪費國庫的短期作為,對於提振消費不會有太大幫助。
對於我國經濟急凍,官方提出的說法是,由於我國出口占GDP比重逾近七成,出口衰退幅度大於預期,是導致第三季GDP由微幅成長轉為負值的主因。
台灣電子業對中國出口銳減,中國紫光還放話想併台灣聯發科。 本刊資料
分享
國際景氣不是最關鍵因素
根據財政部進出口貿易資料,我國第三季出口六九九.五九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率為負一三.九%,也就是今年第三季與去年第三季比起來,出口減少了超過三十億美元。而其中影響我國出口的主因,不外乎是公式般的說辭:全球經濟復甦力道不振,電子產品庫存去化速度緩慢,加上中國紅色供應鏈排擠效應,以及原物料價格持續下跌,導致第三季出口銳減。
我國經濟急凍,官方說法是出口衰退幅度大於預期。 林瑞慶
分享
首先,對於景氣是大幅影響我國出口主因的說法,我不大能認同。以東亞主要國家經濟來看,至目前為止衰退較為嚴重的(負成長)也只有台灣而已;中國官方經濟成長數據是六.九%;日本則是較上季小幅下滑,但全年預期還可保有○.六%成長;韓國及新加坡甚至第三季都還是正成長,分別為二.六%、一.四%;而越南更是有六.八%的成長幅度。
可見國際景氣雖然沒有很好,但也沒有差到使各國經濟萎縮的程度,故景氣恐怕不是最為關鍵的原因。
既然出口占我國GDP成長的七成,那以實際的進出口數據來剖析原因,今年第一季到第三季,我國出口總額為二一二三.七億美元,與去年前三季相比,下滑九.五%。
(本文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