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波金融海嘯來臨,其規模之大、速度之快,的確震驚了全球。
金融海嘯與先前油價、物價上漲的情況比較起來,當然嚴重得多。就像油價調漲前有人屯積油品和商品、股價下跌時有禿鷹,這次金融海嘯來臨,同樣有許多人趁火打劫。祇是趁火打劫者除了外資、國內金控之外,還有令人意外的政府部門。
台新金控傳出可能被合併的消息已有一段時日,台新金董座鄭重其事地闢謠。祇是這樣的「謠言」從何而來?的確值得玩味。除了原有的兆豐金之外,有意購併台新金的又新增一家富邦金控,甚至外資私募基金也被捲入這場金融混戰之中。
政府原來被期望是要依法主持法理正義的,但為什麼也捲入金融購併的旋渦之中?原來是台新金手上持有彰銀股票。台新金入主彰銀的過程雖然充滿爭議,讓政府一直極為頭疼,因此有意藉台新金風雨飄搖時一舉解決,藉此丟掉彰銀民營化這個燙手山芋。
政府的目的雖然可以獲得認同,手段也合法。但是,合法不等於合乎正義,目的也不能讓手段合理化。
台新金入主彰銀的手法固然大有問題,但政府即便要解決,也應該透過合理的方式來操作,萬不可趁業者飽受全球金融危機之苦時,以脅迫或其他見不得光的方式來解決,否則與強盜何異?與聲稱要拿髒錢來做「建國基金」的貪瀆者何異?
台新金的風波未息,政府、外資、金控各打如意算盤,內情頗不單純,外界亦難窺全貌。這一期的封面故事爬梳事件脈絡,希望能藉此讓讀者瞭解這場禿鷹搶食腐肉的醜惡真象。
這些年來台灣人民飽受政治惡鬥之苦,好不容易換了政府,又趕上全球金融海嘯,經濟復甦前景更不樂觀。許多經營困難的文藝團體本就步履維艱,未來情況更是令人擔憂。如果連文化主管單位極力肯定的文藝團體都揭不開鍋,那新生的、尚未建立名氣的文藝團體如何能夠生存?
原來我們以為藝術可以洗滌人心、淨化靈魂,在政治惡鬥纏擾之際,應該能發揮安撫人心的作用。但是,一邊聽到政府高喊「文化治國」,一邊卻看著許多文化藝術團體關燈熄火。拿著官僚話語來搪塞,改變不了台灣文化漸趨枯竭的事實。
這期我們深入報導了金枝、春禾等劇團的經營困境,希望能藉此喚醒主管當局的注意。文化的長成多不容易呀!別等電影賣出好成績時再來錦上添花,政府真該好好注意,下一個「海角七號」的製片人、導演在哪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