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為人才開大門:政策與反思

文/黃國治    

過去幾年全球景氣空前繁榮,經濟成長驅動著人才需求,人才短缺議題成為普世焦點,東亞各國也紛紛推出各種吸「人」大法,如中國大陸以吸引管理與實用技術長才為主的「引智計畫」、香港的「優秀人才入境計畫」、新加坡整合性的「人力21」計畫等等。如今雖然高油價、高通膨及金融風暴烏雲罩頂,全球景氣有陷入衰退之虞,但對於吸「人」條件較差的台灣而言,反倒是個向全球落難人才伸出友誼之手的好機會。



只是,人才引進,遠比資金與技術的全球流動複雜許多。台灣真的準備好了嗎?



今年8月中旬,經濟部「延攬海外科技人才訪問團」帶著浩浩蕩蕩、總計35家的法人及廠商代表前往美加徵才,這已是「攬才團」連續第6年出訪。



新生力軍



據隨隊的外貿協會官員表示,原本鎖定以美國華裔人才為主的攬才行動,這次卻來了許多美加當地人。



「或許是因為美國經濟前景黯淡吧,可以感受到他們真的很想轉來亞洲發展。」官員表示,現場詢問最多的還是薪資,至於環境轉換如果一時適應不來,也可以擔任台商全球佈局的駐外人員,協助廠商加強與美國的網絡連結與市場開發、技術引進等,以多元方式貢獻能力。



「攬才團」只是政府眾多引才方案之一,去年各方案總計延攬了271位海外高階人才,成果不錯。今年各界更是積極,光是產業研發大本營之一的工研院,就一口氣開出62個職缺。只是眼見許多外籍人才想來亞洲發展,政府卻因預算年年刪減,無法擴大辦理集體攬才行程,只好回歸市場,請廠商自行把握良機了。



外籍人才轉進亞洲,對於過去向來以「華裔人才回流」為核心的引才思維,的確是個新契機。



一方面華裔人才若回鄉效力,不管是心存「大中國情懷」,或是考量實質的名利報酬,台灣都競爭不過香港和大陸。而過去20年台灣出國攻讀博士的菁英人數減少,專業領域和地區則更形分散,想再用從前那種順著人脈、「同學同事相招來」的方式攬才會很困難,而一些新興領域如高分子奈米、同步輻射等,也將難以擺脫人才不足的窘境。



移工移民,一兼二顧



過去台灣吸引海外人才的另一個政策盲點,是「移工易」而「移民難」。



一般而言,政府站在發展經濟的立場上,都會鼓勵甚至協助廠商引進人才,但是否讓這些人才從安居樂業進而落地生根?要考慮的就多了,包括國家安全、人口密度、是否排擠本國人民就業,以及教育及社會福利的胃納量是否足夠等等。



台灣在這方面素以「不夠友善」著稱,例如「入出國及移民法」第25條規定,外籍白領必須在台連續居留5年、且每年居住183天以上,才可申請永久居留權,雖有但書規定「為我國所需之科技人才」例外,但實務上卻少有前例、難以落實。而且工作證到期需換新,萬一到期前後正好出國或是不慎錯過了日期,對不起,以前的居留年資一筆勾消,一切又重頭算起!





熙來攘往的人潮中,人才在找尋識才的伯樂。能夠敞開大門廣迎人才、留住人才的國家,才有可能成為下一波競爭的贏家。(攝影/莊坤儒)



近年來,除了為爭奪人才提供誘因外,嚴重的「少子化」與「高齡化」隱憂,也逼使各國逐漸開放「移工」與「移民」的界線。去年7月經建會曾提出研擬在2050年之前引進百萬名投資或專業技術移民的大計劃,移民署也提出了「入出國及移民法」修正草案,並於今年8月1日正式實施,為政策鬆綁邁出第一步。



禮遇人才開大門



事實上,將延攬人才與居留、移民政策掛勾,正是新加坡及香港在人才爭奪戰上得以勝出的原因之一。



在新加坡,大學學歷以上、具有專業技術的外籍白領被當地公司雇用後,只要獲得「就業准證」(EP),就可以向移民局遞交永久居留(PR)申請,從申請到批准,大約是3-6個月。PR到手後就可以租國宅(即政府組屋,有配偶者可直接購買)、子女可用同樣條件享受公民教育(需經過考試分校,公立學校每學年費用約合2,000-3,000坡幣,即4.5萬至6.6萬元台幣)、配偶與21歲以下子女可直接申請PR、父母也可申請「家屬准證」;持有PR兩年後,則可以申請歸化為公民。這樣的開放魄力,難怪擁有PR的新加坡技術移民佔總人口的比例快速增長,從1990年的3.6%躍升到2000年的7.2%。



至於韓國,則從校園就開始扎根,南韓教育部推動的「南韓就學計畫」,預計在10年內吸引5萬名外籍留學生,並發展為「亞洲人力培育中心」;對於外籍專才,也提供如延長居留時間的「金卡制度」以示尊重。



莫忘本國人才



話說回來,引進人才固然很重要,也是國家競爭決勝未來的關鍵,然而弔詭的是,目前我國大學及以上畢業生的失業率高達5.26%,這其中,大學氾濫、後段班學生程度低落,以及教育供給與產業需求不能相符的「學用落差」等兩大問題,各界討論已久,必須儘快找出解決之道,才不會出現外來和尚有念不完的經,本地學子卻遊手好閒的怪現象,對社會的長遠發展更為不利。



此外,「人才是磨練出來的」,李家同教授曾撰文指出,他有許多台清交名校畢業的學生,進入科技界後雖然薪水不錯,但卻有個共同的牢騷──工作太簡單了,挑戰性不夠。



他指出,論能力、論學識,台灣學生在畢業時不會輸給歐美明星大學,「可是進入職場後,慢慢地差距就拉大了。」



原因很簡單,台灣廠商總是急功近利,例如需要某種電路設計時,十之八九會向國外要求授權,自家工程師只能把買來的線路當黑盒子般使用。



「我們使用現成線路10年,和別人動腦筋設計了10年,誰比較厲害呢?」李家同提醒,「我們要引進國外的科技人才,在國內要先營造一個有高挑戰性工作的環境。」否則過了一陣子,人才就不再是人才。反之,如果政府贊助一些高難度的大型研發或生產計畫,外國的人才會「不請自來」的。



不管外來人才,本國人才,能讓各方近悅遠來、人盡其才,這個國家就已立於不敗了吧。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1207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健康休閒類我最優惠!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光華一年12期 0 1500  
光華一年12期續訂 0 125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