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全球經濟就幾乎再也找不到什麼好消息。
有價證券退燒硬資產正夯!攝影/鄭暐琪。
然而,更正確地說,有價證券、基金老早已經數位化,沒有在高點落袋為安的投資人,往昔擁有的只不過是「虛擬富貴」的「紙資產」(paper asset),所以如果不幸踩到地雷,則連留作紀念的壁紙也沒有,資產直接人間蒸發。
看得到最安心
從某個角度來看,全球金融海嘯緣起於「紙資產」的衍生性商品過度擴充,甚至氾濫,造成萬千投資人血本無歸的連動債,僅是冰山一角而已,因此不少投資者反璞歸真,決定回歸投資看得到、摸得到、可以保存的「硬資產」(hard asset),讓自己可以安心睡覺。
某些媒體所定義的「硬資產」,也把石油、黃金、玉米、貴金屬的期貨算在內;但實際上,石油、玉米期貨的投資者擁有的還是「虛擬資產」,而非直接將幾桶原油、數噸玉米買來擺在家中,說穿了也是「紙資產」的衍生品而已!
而《理財周刊》所定義的「硬資產」,除了骨董、藝術品、黃金、鑽石、郵票、骨董、機械表等主流商品,還有許多低價便可投資的標的,例如紅酒、原木、鮑魚、品牌玩具等。
相對於「紙資產」,「硬資產」最大的優勢在於,如果妥善保存,增值、獲利空間將有過之而無不及,就算國際經濟局勢再嚴峻,其價格也不會無量下跌,就算不出售,也可自己把玩、欣賞或使用,遠遠勝過「紙資產」。
萬物皆可投資
許多當鋪在地方電視頻道打廣告時,最常強調「萬物皆可當」,而「硬資產」的疆域面積,可能比大多數人可想像的更為寬廣,幾乎可說「萬物皆可投資」,多的是探索不盡的寬廣藍海。
除了前文所提到的物件,投資者可留心注意的「商品」還有很多。例如,往昔被台灣農家視為害蟲的獨角仙,近年來搖身變成日本人最喜愛的昆蟲寵物,價格更水漲船高;不少音樂愛好者熱中收藏手工大師所製作的木吉他,其價值隨時間愈久而愈高;過去較為廉價的鈀飾,今年也迅速翻紅,甚至連隕石、恐龍骨頭,也都有收藏者。
此外,台灣廢耕農地愈來愈多,甚至一廢耕就長達10年或20年,擁有田地的地主如果懂得木材行情,在廢耕的田地上種植樹木,不但可力行「節能減碳」,還可為自己累積財富。因為同樣經過20年,廢耕的土地只有土地的價值,但這些樹木成材之後,卻可能價值7位數,甚至8位數。
從某個角度來看,投資「硬資產」正是知識經濟的一環;許多人誤以為所謂的知識經濟,必定牽涉極為尖端、新穎的學問,其實不然,懂得愈多「硬資產」的相關知識,愈可能從中獲利。其相關知識雖不尖端、新穎,卻同樣廣闊深邃,投資者不但可藉此增加財富,還可擁有許多樂趣。
注意風險管控
經過此次金融海嘯,大多數投資人都已經深刻領悟到「紙資產」所蘊藏的風險,但可獲利的商品必有其風險,「硬資產」也不例外,投資者不能只看到了美麗的「錢景」,卻忽視了暗藏的危機。
投資「硬資產」的原則,其實與投資「紙資產」相去不遠;例如,最好運用自有資金投資,千萬不可為投資而借錢,要注意資產配置,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絕對不能道聽塗說,更別輕易受親友慫恿,最好熱愛所投資的「硬資產」,而非純投資,認真研究其歷史、知識、行情,更要有「長期抗戰」的準備,才能從中獲利。
而且,「硬資產」更存在著「紙資產」所沒有的風險。投資者購買股票、基金,只要向合法的券商、銀行購買,絕不可能買到假貨,但「硬資產」最大的風險便是買到假貨、物件毀損,一旦如此,損失就比買到地雷股還可怕許多,因此辨識真偽、妥善保存,便是投資者的必要功課。
留心法令條例
更重要的是,投資者要注意相關法令規定,否則可能誤觸法網,得不償失。例如,政府規定酒類不能上網拍賣,因為賣家無法確定買主的年齡,是否真的超過18歲;而原木也得確定來源是否合法,因為即使是河流旁的漂流木,在法律上都是屬於國家的,不得隨意撿拾、買賣。
本期內容:
◎封面故事:郭巴啟示錄/國際股災+台股重挫 我不要賠錢
◎封面故事:金融風暴從美國→歐洲→亞洲?
◎新聞熱線:全球貴金屬專家 一致看好金價長多
◎焦點人物:晶華飯店賴建宏:人生的長度自己決定
◎投資關鍵報告:台股關鍵100檔
◎分析師擂台:油價走空 能源概念股降溫
◎產業櫥窗:意外爆紅的科技新品 小筆電Netbook在4年內銷售破2億台
◎特別企劃:紙資產變壁紙 硬資產正火熱
◎金融講堂:中國是個還沒有到壯年的經濟體/全球金融風暴下一站~亞洲?
◎基金風向球:生技醫療最抗跌 可長線布局
◎理周書摘:星爺精神完整剖析《向周星馳學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