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北京奧運開幕,俄羅斯與喬治亞的運動員滿臉笑容地列隊進入了北京鳥巢體育館;但與此同時,在亞洲大陸的另一端,兩國卻突起爭端。儘管戰爭起因非關石油,戰火未波及喬治亞境內由英國石油公司控股30%的世界第二大輸油管線,也不致影響全球第一大產油國俄國的石油生產,但戰事一起,國際油價依舊應聲上漲。
這只是全球各種有形、無形「石油角力」的一小段插曲。在油源日益稀少、昂貴之際,台灣的原油從哪裡來?又有哪些秘辛?一塊兒來看看。
清晨5點,桃園沙崙外海,一艘30萬噸的巨型油輪正緩緩駛近如小艇般的卸油浮桶,待停妥後接上浮蛇管,將船上運載的原油輸送至岸上的油庫之後,這艘17天前自沙烏地阿拉伯塔駑拉港裝油啟航的油輪,便算是完成了任務。
石油是現代工業的血液,沒有了它,現代經濟體系就會崩潰;而台灣9成以上的原油都仰賴進口,這些石油就是這樣一船一船地輸進台灣。
油,怎麼買?
半世紀以來,台灣的原油進口情況一直十分穩定,就連1972及1978年兩次石油危機、1990年代的波斯灣戰爭,以及2003年美軍攻打伊拉克,似乎都沒有波及台灣的原油進口。但一般人不知道的是,台灣原油進口的過程其實充滿變數,全賴中油人員全力以赴,才能完成一趟又一趟的購運。
2007年,中油買進了1億9千萬桶的原油,約佔國內總進口量的一半;而與台塑靠原油裂解後大量出口獲利不同,中油生產的各種油品,80%皆供應國內市場。中油向外購買原油有兩種契約模式,約6成是透過長期合約(簡稱「期約」),即以10至20年為期的連續採購合約,每年第4季議定下年度的採購數量與價格。此種期約多與各產油國的國營公司或具有產油權的大型石油公司(如英國石油、雪佛龍、艾克森、殼牌等)訂定。
另有4成則是購買現貨,即由中油每月計算未來的煉製、銷售需求量後,依法招標,讓已通過中油審核合格的全球47家大型石油公司與原油商來競標。
中油歷年來的購油在市場上擁有良好的信譽,成為我國能穩定購油的本錢之一;例如,在1990年波斯灣戰爭初期、科威特被伊拉克入侵佔領期間,中油仍然依約將鉅額貨款匯入指定帳戶,科威特高層為此曾在戰後特來我國致謝。
租船大學問
可別以為購油契約簽訂後,台灣就可以輕鬆地坐等石油運來。中油少數契約採CFR模式,由賣方負責運送到台灣指定港口,但大多數契約則屬FOB模式,由買方到賣方指定的港口去裝油,途中運送則由買方自行負責。那麼,到哪裡去找可以運油的油輪呢?
凌晨2點,中油公司的3位交易員依舊在辦公室裡忙碌著,他們正與倫敦一家船公司通電話。
目前中油所屬船隊有6艘油輪專運原油,但這只佔全部所需運量的25%,另外的75%都要透過倫敦的油輪市場租賃。因此,中油租船小組人員經常必須熬夜猛打越洋電話,敲定租船事宜。
油輪租賃並不是簡單的例行公事。出現於1998年的「運費期貨市場」(FFA),原本對實際的運費市場並無影響,只是船東用來避險的工具,但自前兩年起,部分船東與國際熱錢利用此一市場炒作運費獲利,使得油輪租價一日數變、大起大落。再加上國際油輪市場漸趨集中與壟斷化,使得擁船自重的賣方更加強勢,為談判、議約憑添不少困難。
中油租船小組召集人施志昌表示,一艘30萬噸的油輪租價,這幾個月為一趟300萬美元左右,但前年卻一度被炒高到1,100萬美元,差異極大。
有「油」自遠方來!圖為台灣中油自有油輪「有巢二號」(10萬噸級)在高雄港大林浦外海卸油一景。原油透過蛇管輸送至海上浮桶(下圖紅色裝置),再傳至岸上儲油槽。(圖/台灣中油公司提供)
「有些公司看準市場價格會走揚,就故意不租、拉抬價格,導致談判僵持不下。有時甚至欺負我們在台灣熬夜加班,故意拖延時間,打心理戰、體力戰,」施志昌說。
同時,租油輪還不是中油與船公司敲定就算數,還需要賣油方確認,看該艘船隻是否符合裝油港對設備、安全、規格、商業記錄等等的相關要求;一旦被打了回票,就必須要求船公司限期改善或是另租他船,一來一往之間,可能就延誤了裝油的期限。
緊張刺激運油戰
千辛萬苦租到了船,油輪是否能及時抵達裝油港口,也是另一個變數。
以今年為例,我國原油主要購自中東(約70%)與西非(約15%),以及南美洲、東南亞等其他地區(約15%)。中東油質硫份高,對後續煉製設備的要求也較高,而西非的油質硫份低,品質好,因此近年來西非購油的比例持續成長。
地處東亞的台灣,距離中東與西非皆十分遙遠,為求經濟效益,30萬噸的大油輪往往必須在一趟運油航程中,前往兩個港口裝滿油再航向台灣,裝油期程的安排難度相當高;加上颶風等海象天候的不確定因素,使得中油人員必須持續「緊迫盯船」。
尤其是西非的油田大多是海底油田,其儲油槽就設在海上平台,容量有限。一旦油輪延誤抵達,儲油槽無法及時卸油,油槽滿載,整個油田就必須停產,屆時不僅開採者損失慘重,延誤的採購者也必須付出鉅額賠償。西非買油的過程幾乎可用「分秒必爭,神經緊繃」來形容。
「有時真的趕不及,只好緊急與已先抵達、在附近等待裝油的他國油輪『換油』,讓他們先裝。」施志昌說,最驚險的一次是到剛果買油遲到,對方緊急將原油灌入盛裝著另一種油的未滿油槽,使損失降到最低;由於中油在國際上信譽良好,對方竟未向中油索賠,堪稱幸運。
麻六甲,有海盜
好不容易裝到了油,橫越半個地球的旅途中,還有可能半路殺出海盜。
從中東、西非到台灣,途中必經之路就是有東亞「能源生命線」之稱的麻六甲海峽。據專家估計,全球有四分之一的貨物與二分之一的能源需通過此處,是全球最繁忙的水道之一。然而,麻六甲海峽卻也是世界上海盜出沒最多的海域,劫船的消息時有所聞。
中油的油輪便曾於1990年代在此遭遇海盜,船上財物被洗劫一空,所幸人、船與原油安然無恙。由於海盜猖獗,那一陣子中油的油輪都必須避開麻六甲海峽,繞道印尼、菲律賓海域。
近年來麻六甲海峽因美國艦隊的強力巡航而稍顯平靜,卻也因此激起美、中及東南亞各國新一波的地緣政治角力,為區域局勢投下變數。
從遙遠的中東、西非油田,到台灣大街小巷的加油站,台灣的每一滴油都得來不易。下次當你到加油站加油,也許會對現代經濟的運行有更深的體會,也會更加珍惜手中的每一滴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