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企業減資一魚兩吃 拉高股價,資金轉海外

游常山 攝影∣陳之俊    

以往,企業減資象徵經營不善;

如今,企業卻在多頭市場,利用現金減資或買回庫藏股減資,

一來,可以改善財務上的操作,藉以獲得更高的股價,

二來,甚至將資金轉往海外投資,達到一魚兩吃的效果。



這一、兩年來,台灣上市、上櫃公司,流行減資。

行政院金融管理監督委員會,9月底甫通過兩大電信業者的百億台幣減資案:台灣大哥大減資120億台幣,而中華電信也破天荒減資96.68億台幣。兩家業者的減資申請案,都被金管會指定在今年10月17日生效。

以減資的規模來看,台哥大是第二大規模的減資,不過比起榜首的聯華電子573.93億的巨額減資,台哥大減資幅度也只有聯電1∕5強。

為什麼大型企業紛紛在近年來減資?原因很多,不過提出減資申請案的企業,大都是因為注意到自己的股價被低估。

近幾年,台股起不來,直到近幾個月才見起色,但是第三季結束時,大盤指數仍在8000到9000點徘徊,無法破萬點。

很多不甘心的企業,深覺自己基本面不錯,為何股價遲遲不漲,因此下猛藥,申請減資。

值得重視的是,台灣引以為傲、全球競爭力很強的台灣科技產業,卻也開始流行減資。

去年12月1日,瑞昱半導體董事會也通過減資五成,減掉41.8億台幣的資本額,每股發還股東現金5元。

連規模較大的科技產業集團,也不例外。今年3月26日,光寶集團的光寶科技公司也向行政院金融管理監督委員會提出減資三成(約87.3億台幣)的申請案,旋即獲准,光寶減資案已經於5月9日生效。

根據統計,自去年1月迄今年8月底,共有116家上市上櫃公司,向金管會申請減資,扣除六家被金管會裁定不准許,短短一年半之間,共有110家企業申請減資獲准。(見頁102表)

這110家企業中,有45家是因為虧損而必須減資。例如,因為雙卡風暴、資金滿溢很難放貸,導致整體營運績效不好的金融業,就出現減資風潮。

前年5月26日,已經減資19.9%的兆豐金控子公司兆豐票券,今年5月26日又宣布減資50億台幣,減資幅度高達24.86%,將近1∕4資本額。

其餘65家都是在「公司帳上現金太多,於是發還股東的情況下,進行減資,」IC設計公司凌陽科技負責投資人關係的賴玫蓁指出。

方式/買回庫藏股和退現金





台灣大環境缺乏投資標的的情況下,減資已經成為企業理財的重要手段。

因為公司理財的考慮,企業現金減資的財務操作,近年來蔚為風潮。這種非因虧損,而純粹是因為公司理財需要的「現金減資」,半年前又由IC半導體雙雄之一的聯華電子,創下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減資。

擅長公司理財的聯電,今年上半年,就已經宣布現金減資574億,減資的金額是光寶的6.5倍,這是近年來最大的減資案。

聯華電子此次減資,和光寶類似,約占聯電股本的三成,每股退還3元給股東。

6月11日,當時還是第二季的上市上櫃公司的股東大會熱季時節,在竹科的聯電總公司,聯電董事長兼執行長胡國強在股東會議上正式宣布,「聯電以後發股票員工分紅將全數配發現金,不發股票。也不排除繼續執行庫藏股買回。」

兩個月後,聯電的減資申請案,金管會正式核准於今年8月6日生效。

聯電這項宣布看在同屬電子業的華通電腦財務副理莊宗勳的解讀是:「聯電的經營團隊以減資和執行庫藏股的方式向股市間接喊話:聯電的股價被市場低估了!」

有趣的是,台北股市的聯電股價隨即暴出大量交易,並創下聯電的股價八個月以來的新高。這是台灣證券市場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減資行動,各界議論紛紛。

事實上這不是聯電第一次減資,一年七個月前,聯電也曾買回庫藏股來減資,當時實施了第十次從公開市場買回庫藏股,一共買回5.05%的聯電發行總股數。那時聯電手上現金多達1000億台幣。

效應/一季33家減資,繼續發酵





聯電減資效應還在發酵。從今年1月下旬到8月底,短短一季,共有33家橫跨各個產業的上市公司: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凌陽科技、日盛金控、和成、光寶科技、明基、瑞昱半導體等公司董事會陸續通過減資。

不只科技業如此,連服務業也追隨此風潮。5月7日台灣大哥大電信公司也宣布,為維持穩定的每股盈餘及股利發放能力,將減少資本120億元,減少發行股份12億股,減資比率達24%,以提高股東權益報酬率。

台哥大的競爭者,遠傳電信、中華電信,分別在兩個月後、五個月後的6月27日和8月30日,也不甘示弱向金管會申請77億4532萬的現金減資,今年8月10日開始生效;中華電信減資的金額更高,達96.68億元,將於10月17日生效。





優點/帳面好看,公司利多





現金減資對公司理財有什麼好處?

減資後,企業股本分母變小,稅後淨利的分子變大,將使EPS(每股盈餘)和ROE(股東權益報酬率)提升,因此股市(特別是證券分析師)一向視為上市公司在放利多。

「2008年起,台灣大哥大將因為股本減少24%之效益,將使EPS(每股盈餘)和ROE(股東權益報酬率)提升三成以上,且2008年股利發放金額加上減資款總數也將會超過往年之現金發放水準,」台灣大哥大公共事務處副處長洪川詠指出。

其實這一波企業減資潮,性質上與過去長久以來為了彌補經營虧損、實施減資的舊思惟,原本就大不相同。

依照台灣過去30年發展製造業的策略,賺錢的公司應該「保留盈餘」,靜待日後投資機會才對,怎麼反而把錢發還股東,希望股東去投資別的地方呢?

過去對減資的印象也不太好,「減資通常是股東認賠,不得不然的決定,」一位企業界的財務主管說。

「因此過去減資多給一般投資大眾負面的觀感,」32歲、年輕的上市公司華通電腦財務副理莊宗勳說。他一面工作,一面念EMBA,碩士論文的主題正要討論股利政策,尤其是減資。

局限/企業追求小而美





而且依照正常的市場經濟下資本主義的生產邏輯,公司現金多,才應該把握機會壯大規模,借更多錢。正常的經營環境下,還是經濟規模大者取勝。

「Scale matters(公司經營的經濟規模還是非常重要),」外商銀行30年資歷的台北富邦銀行總經理丁予康,談到台灣金融業目前的困境時,就曾以簡潔的英文如此主張。

此外,製造業的台塑集團、服務業的長榮集團,何嘗不是規模經濟致勝的鐵證?

問題在聯電、光寶、瑞昱、凌陽這些坐擁「現金的金山」的企業,他們的經營企業的思惟邏輯開始不同:他們認為自己的產業,未來在台灣發展空間有限,寧可減資,求小而美。

減資後,股東直接拿回現金,不要再和公司一起承擔未來的投資風險,不見得是壞事。

然而,近年來卻有不少高科技公司營運狀況也不錯,卻因為現金很多,又不希望股本膨脹太快,於是提出減資計畫。

企業集體用「減資」的手法,當做公司理財操作的新招,其實是在當前經營壓力下不得不然。

從公司理財的觀點看,減資後的公司短期財務體質,都會變得比較精實,因此證券市場都給予肯定。

隱憂/環境不佳,資金外移





很多企業界人士認為,如果企業無法善用手中的資金去生財,那麼採取減資直接退還股東現金,讓他們去其他地方找更好的投資機會,其實也無可厚非。

但是從公司治理的角度來看,減資的功過其實是爭議的。

減資容易讓人聯想到台灣的投資環境對這些減資企業而言,是不是已經不具備吸引力。

早期上市上櫃公司對海外投資,仍有很多人生地不熟的風險,而且那時還符合公司法規定的轉投資上限:公司淨值的40%以下,所以當時很多公司保留很多現金在帳上。

但是當海外投資已經開始獲利(如大陸),賺來的錢又不能匯回台灣時,如果有大股東想獨自享受經營成果,就可以藉著減資拿回最早在台灣公司投資的資金,再藉著海外第三地參股方式(通常是私募基金方式,比較可以保密),個人在大陸的公司的股權比例就大大提高。因為參加的股權是在外籍私募基金,已經不具備台灣國民身分,也就不受「公司法」的公司淨值的40%以下才能投資大陸和海外的法令限制。

如此一來,大股東就可以不受金管會和證期局的規範,順利地可以在大陸擴大投資。





後遺症/國家經濟負向發展





因此,在台灣減資,去海外增資,這家公司到底對台灣的投資環境有何評價?就很耐人尋味。

此外,從國家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企業減資風潮,尤其是現金減資,其代表的意義就是:「台灣的投資環境已經不容易獲利,錢難賺不如把現金還給股東,讓股東自己去找投資機會,」一家資深的銀行企業金融事業部負責人忍不住說,從國家發展的這個意義來看減資潮,其實是非常負面的。

更可怕的是,企業減資後,公司的現金愈來愈多,愈來愈不需要向台灣本地的金融行庫借錢,而且依照目前金融無國界的趨勢,股東們拿到減資退還的現金後,傾向會把這些現金帶到有更多賺錢機會的國外去投資。則影響所及,爛頭寸更貸放不出去,已經讓很多大型金融機構的放款部門負責人憂心不已。

目前台股在9000點上下,以過去歷史看,算是高檔,投資算熱,所以資金不再外流,紛紛回過頭來投資台股。

可是一旦台股冷下來,應該帶頭往前衝的企業,又不往增資路走,反而因為現金太多而減資,這是好現象嗎?「這麼多人圍著吃這麼點小市場,早晚會出問題,」中國信託銀行法人金融總經理陳佳文說。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6698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健康休閒類我最優惠!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遠見一年期掛號郵資 240 240  
遠見雜誌一年12期新訂 (此方案08/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0 2080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遠見雜誌一年12期續訂(請提供續訂編號) (此方案08/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0 208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