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政府日前拋出開放陸生來台留學的政策,其提案基本上卻仍延續上一個政府的路線,以負面、小心限制為內容,勉強有的一點點正面因素,竟然層次低到--吸引大陸學生來支持過剩的大學!這些過剩的大學,台灣人都不要去唸,又憑什麼吸引大陸學生?
十九世紀結束、二十世紀開端之際,在歐洲人心目中,美國還是一個邊遠無趣的地方。那個時代的美國人也覺得自己的國家不如歐洲大國,很羨慕歐洲的文化與生活。一百年後,二十世紀結束時,美國卻成了再驕傲的歐洲人都不可能不承認的世界霸權,而且是蘇聯瓦解後,全世界惟一的霸權。
短短一百年間美國能夠快速崛起,一部分靠歐洲、尤其是德國的嚴重錯誤。德國高唱「亞利安優越論」,恣意煽動反猶主義,進而在全歐洲進行對猶太人的大迫害、大屠殺,讓猶太人無法繼續住在歐洲,他們祇有逃往美國。大批猶太人快速提升了美國的科學、藝術與金融水準,而這幾個面向,原本正是美國落後於歐洲的。頂尖猶太科學家、音樂家、美術家、舞蹈家和金融業大腕,一時之間齊聚美國,美國焉得不強?
美國崛起,還靠第二次大戰後,有意識有計畫地對外推銷其文化價值。讓全世界認同美式生活、美式價值,其中一種手法是讓美國校園對全世界年輕學子開放,甚至動用公共資源鼓勵其他國家年輕人到美國留學。留學、在校園裡長期居住,體驗美式生活,感受其自由民主的氣氛,成了傳播美國文化信念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這些在人生關鍵青年期去美國的學生,必然維持著和母國密切的互動,也就很自然地會把他們在美國看到、學到的送回去。
美國也善於運用其國際外交上的優勢影響力,促成曾經到過美國留學的人,回到母國取得政壇地位。如此一來,那麼多留學生在各地組成不同程度的親美政府,宣傳發放美國價值信念,美國焉得不強?
美國的歷史例證清楚說明了:開放留學是多麼重要、重大的國家策略。要用什麼方式去吸引什麼樣的留學生,進而希望他們留學期間學到什麼,再以學到的知識與經驗發揮什麼樣的作用,應該從客觀的國家發展眼光認真、仔細思考規畫的。
尤其如果開放留學的對象,是既敏感又關鍵的中國大陸,我們有理由期待政府對這件事有最高層級全面綜合的政策想法。
但現實上,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教育部拿出來的案子,大部分都還是延續上一個政府的路線,以負面、小心限制為內容,勉強有的一點點正面因素,竟然層次低到--吸引大陸學生來支持過剩的大學!
這些過剩的大學,台灣人自己都不要去唸,憑什麼吸引大陸學生?更糟更嚴重的,讓大陸學生去唸那種瀕臨淘汰的三流學校,他們能學到什麼?他們會對台灣社會、台灣的教育、台灣的同輩年輕人留下怎樣的印象?
教育部跟大學經營者還在「一年一千名」的額度上斤斤計較,讓人看了啼笑皆非,不去討論如何提升這些學校的教育內容與品質,卻怕一千人的名額不夠,有道理嗎?光靠地理上的接近與共同語言環境,就有辦法吸引到每年一千個冤大頭來幫我們養辦學失敗的眾多大學?甭開玩笑了!
這麼重要重大的事,用這麼輕率輕忽的態度來處理,我們實在很難相信這個政府真的以兩岸關係為其施政的焦點。可是如果不以兩岸關係做焦點,這個政府在其他領域,又有什麼值得稱述的成就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