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媽媽之間流傳著一句話:「第一胎照書養,第二胎照豬養……。」言下之意是第二個孩子已不必像第一個孩子那般處處呵護,就像台語俗諺所形容:「垃圾吃,垃圾肥」一般,隨便養養也會長大。
然而,現實的情況是:若真要照豬養,還不容易呢。隨著養殖成本越來越高,養豬要賺錢,必須煞費苦心,包括:篩選出好的肉質基因,讓肉質鮮美與換肉率提升、維持豬隻的健康以避免損失、減少用藥且提供安全保證等……,豬隻養殖已從講求量跨越到要求質的領域。
在台灣這樣密集飼養的環境中,若爆發疾病則一發不可收拾,不但危及豬隻性命,更影響食用者的健康。因此,以注射疫苗來預防各種疾病,保障豬隻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施打疫苗可預防疾病,不但能減少疾病發生時,伴隨而來的高額用藥費用與高折損率,還能避免用藥殘留,讓人們食用時更加安全。因此國內研究單位,無不致力於疫苗研發,並期待與國際大廠競爭。
實驗室專責研發,並將技術轉移給國內疫苗廠商,在經濟部工業局「農業生技產業化技術推廣計畫」中,就有這樣一個「豬隻細菌性多價疫苗開發計畫」的案例,由政府補助部分經費,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研發疫苗,與大豐疫苗科技公司合作量產製造,接著授權台灣拜耳做全球行銷,產官學充分合作,與國際藥廠成為夥伴,將疫苗研發到行銷的供應鏈緊緊相扣。
豬仔寮覓創業火種
國內的疫苗廠在市場限制下家數不多,大豐疫苗科技就是其中的老字號。董事長李裕松原本從事人類用藥的業務工作。有天發現,豬隻養殖戶竟然使用昂貴的人類用藥給動物使用,「養豬戶因為藥品費用昂貴,而捨不得用足量,當然效果不好。」他分析說道,於是李裕松興起了往動物用藥方向發展的念頭。
大豐疫苗前身為新興獸疫血清公司,1948年設立於台北新莊,是國內第一家民營的生物藥品廠,1967年改組更名為大豐獸疫血清公司,並遷廠到大甲;1986年為配合政府實施GMP政策,全面更新硬體設備,建造了現代化的廠房並順利通過GMP的標準。
2007年12月,配合公司現代化經營的策略,更名為大豐疫苗科技公司。公司主要生產豬與雞用的疫苗,像是大豐乾燥兔化豬瘟疫苗、大豐豬丹毒活毒疫苗、大豐豬萎縮性鼻炎不活化菌苗、大豐雞新城病、大豐家禽霍亂不活化菌苗等。 大豐疫苗副總經理,也是計畫主持人李獻德表示,「以往抗原分離、發酵培養、製造,是大豐比較強的能力。現在分子生物的發達,疫苗類型又有所不同,像是類毒素、蛋白質都是新科技發達後的產物,因此,我們也要跟著進步。近年來引進學術研發單位的各種合作計畫,不斷吸收新知,並融入生產製造的過程中。」
近年來,大豐疫苗積極朝基因工程及細胞組織培養方向發展,大部分研發作業都委外進行;委外單位包括: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淡水家衛所、中興大學病理學研究所、大仁科技大學生物技術研究所及永達科技學院生物工程系等單位。
「豬隻細菌性多價疫苗之開發」是大豐第一次參加政府輔導的專案。李獻德說,「以往很多補助計畫,沒有專責研發單位的大豐疫苗很難單獨申請。這次是在動科所的協助下,才做了這樣的嘗試。由於我們這種疫苗製造廠,在技術與觀念上的更新速度不快,希望藉此計畫提升我們的技術觀念與硬體設施。更高興的是獲得政府的輔導跟肯定。」此外,他還感謝動物科學研究所的協助,尤其是研究雙價黴漿菌疫苗的林俊宏博士。
對於這次合作,林俊宏說,「動物科技研究所有很高的研究能量,可以彌補大豐的不足,而大豐有量產製造的能力,可以將我們研發的結果製成疫苗。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採用這種合作方式,希望在台灣也可以建立產學合作的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