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孕期與產後憂鬱為什麼發生?
經過了以上量表的自我檢測後,媽咪妳是否發現選擇「時常、常常或總是」的機會比「沒有或極少與有時候」高,如果是這樣,表示媽咪妳可能有「憂鬱」的傾向,但並不代表妳就是憂鬱症患者。
孕期憂鬱‧都是「荷爾蒙」惹的禍
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秘書長暨長庚紀念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家銘表示,孕媽咪整個懷孕的過程,都深受荷爾蒙的影響,因此情緒起伏會相當大,尤其在懷孕初期與後期,因為生理的改變,而加重了心理層面的負擔,因此,憂鬱症也就在此時發生了。
張家銘醫師強調,孕媽咪在懷孕初期,生理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像是:孕吐的現象、嗜睡或者食慾不振等個人化的生理改變,有時懷孕初期的狀態如果和孕前差別太多,孕媽咪可能會無法適應,進而產生憂鬱的情緒,他們的表現可能會注意力無法集中、對很多事物都不再感興趣或是一直發脾氣等,此時,準爸比與家人們對孕媽咪的包容與關心就格外的重要,張家銘醫師提醒,在懷孕的階段,孕媽咪並不適合服用任何治療憂鬱的藥物,所以,藉由家人的力量,幫助孕媽咪重燃對生命的熱情,是很重要的。
而在懷孕末期,張家銘醫師認為,孕媽咪會面臨到更多妊娠合併症、胎兒健康與否和生產等問題,再加上新角色的轉換,憂鬱的情緒與徵狀可能會加劇,因此,準爸比的支持、長輩的經驗分享和自己情緒的宣洩,都是使孕媽咪走出憂鬱困擾的溫暖因子。
產後憂鬱‧跟「體質」有關
張家銘醫師指出,媽咪在產後情緒低潮甚至憂鬱發生的機率約10%~20%,發生的時間約在產後3天~3個月內。一般來說,會有產後憂鬱的媽咪們,可能與自己先天的體質有很大的關聯性。張家銘醫師表示,在青少年就曾有憂鬱的傾向或症狀,產後會有憂鬱的機率比一般人高。
張家銘醫師建議,有產後憂鬱的媽咪,一定要儘快到醫院就診,因為一旦憂鬱的症狀與日俱增,就會影響到母職的角色,嚴重者會危害的新生兒的安全,因此,產後憂鬱的媽咪們,除了藉由家人的力量,重新肯定自我外,藉由醫療的介入,是幫助自己快速恢復的好方法。
HOW‧如何跟憂鬱說BYE BYE
張家銘醫師表示,憂鬱的治療方式有很多種,除了需要前述親人的支持外,另有以下3種治療方式。
1.藥物
張家銘醫師指出,治療產後憂鬱,藥物是其中一種治療方式,此種藥品能讓腦部細胞恢復功能,除了大家較熟知的百憂解外,另有其他幾種心理醫師較常開立的藥品,醫師會針對以下3種情況,給予媽咪不同的藥物服用。
(1)曾有服藥的經驗
若媽咪在青少年時曾罹患過憂鬱症,曾服過某種藥物,且能治癒,醫師就會開立相同的藥物給媽咪服用。
(2)配合身心狀態開立處方籤
醫師開立處方之前,會先詢問媽咪是否有其他疾病,例如:心臟病、高血壓等,並針對媽咪的年齡與對藥物過敏與否,提供適合媽咪服用的抗憂鬱症藥物。
(3)其他精神疾病
假使媽咪有其他合併的精神疾病,像是:躁鬱症或強迫症等,會配合其他疾病治療方式,開立藥物。
2.個別心理治療
憂鬱症的個別心理治療,重點在給予情緒支持並改變負面的認知。憂鬱症患者容易對自己負面、對現在負面、對未來負面,而覺得無望或無助。憂鬱症患者可以學習如何調整負面的認知進而改善情緒。
3.團體心理治療
團體心理治療是藉由一群有相同病徵的朋友,聚集在一起,共同分享與憂鬱抗戰的心路歷程,以彼此激勵互助方式,來達到改善憂鬱的方式之一。
不過,張家銘醫師也強調,其實治療憂鬱症的方法還有很多,包括:藝術治療、遊戲治療等,不論是孕期或產後,媽咪們只要有憂鬱的傾向,都可透過以下協會,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