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國際觀點,創造本土絢爛
可是千萬別以為能設計出這樣作品的設計師,一定是堅持走本土路線。其實,為了擴大自己的國際觀和生活體驗,姚政仲曾多次遠赴紐約與米蘭等都會,學習最新的設計風格,可是在走過了大半個地球後,他才深刻體驗到,台灣仍是他最想念的一塊土地。因此在這次展覽中,他找到了這個既傳統又現代的表現方式,希望能帶給台灣民眾,有別於傳統印象中的時尚美感。姚政仲笑著說:「老祖宗把日光當成能源來看,所以我們策劃這樣的題目。就是想透過真實生活去建構價值與意義,宣導那種美感,像在風中輕輕飄散的麵條、用稻草製成的椅子,視覺上的絢爛加上味道,那種美,連國外來的藝術家都會動容,進而讓台灣民眾對自己的工作或生活有自信。」這就是姚政仲心中將理想與創意化為實際的成果。
『一』的美學態度,從生活中感受
姚政仲走到庭院中隨風搖曳的枝葉下說,做為一個設計師,每天的工作就是在面對「美學」這件事,對他而言,這早已成為一種反射動作。可是他除了關心工作室、家具、燈具的設計外,他更在乎如何與生活環境、工作或同事,建立一套大家互動的美學。他認為這部分很重要。
身為室內設計師的姚政仲認為,在他們設計案子的過程中,也總會透過文化或藝術層面去談論,「如果只是單純講室內設計,那就太機械與技術了,一定要把文化與藝術放進來看才行,除了思考上的激盪之外,還能不斷讓自己去想,設計究竟是什麼呢?自己能用專業帶給這個環境與社會的影響為何?」這是他不斷反問自己的問題,透過激盪出來的答案,也促使他在創作上的成長。姚政仲凝視著眼前數件模型作品說,重新去尋找或發覺台灣的美學,是設計工作者的責任,但更需要政府有計畫的配合,像民間常會去推動某些設計或藝術活動,政府應該利用每次舉辦活動所帶動的人潮與效益,想想還能夠為人民多做些什麼呢?進而帶領人民去重新認識台灣的生活美學,這是他最大的期待。他也深信當人民越來越去關注這個議題,所有周邊的人事物都將會起改變,那就能滾動出來更大的能量,對於台灣的美學的推動,姚政仲隨時準備好要投注一己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