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像,帶著兩歲孩子登上海拔三千多公尺的百岳,而且露營過夜好幾天嗎?
熱愛登山的爸爸黃義良,一有空就帶著全家攀登台灣大小山。小名阿寶的兒子黃淨熙兩歲多就登上百岳,目前還沒滿八歲,已經攀過二十七座百岳,他的妹妹寶兒(淨嘉)才四歲,也登過九座百岳。
透過親子登山的活動,凝聚了全家人的情感、激發兄妹間相互幫助的成長。黃爸爸如何帶領黃家小隊,在潛移默化中,讓親子登山成為他的私房教養?
其實會帶著孩子一起登山,一開始是誤打誤撞。我和太太都喜歡登山,本來只有我們兩個同行,後來孩子吵著要跟,那時我們也不曉得小朋友適不適合登山,因為當時阿寶才兩歲十個月。後來我們帶他從合歡群峰開始,發現他沒有高山症狀,體力上也能應付。第一座百岳他全程獨力走完,沒有吵著要抱。於是,登山便成為我們全家的親子活動。
登山過程 增進情感交流
登山前,我們會和孩子一起討論,爬哪座山、爬幾天、可能會遇到什麼樣的地形和狀況,以及裝備的採買、用具和食物怎麼分攤,誰帶瓦斯、誰負責炊煮,這都需要不斷的溝通,而且每個人都要分擔一些任務。通常阿寶的睡袋和衣物他都自己背,寶兒也有小背包,裝著山上才解禁的巧克力零食。炊煮的時候,阿寶會幫忙準備爐具,搭帳篷時,四個人一人拉一角,很快就能搭起來。
在山上,全家相處時間長,溝通機會也比較多,因為登山過程中,很多路都不是康莊大道,大家要互相通報,哪邊有坑洞、哪邊的箭竹會甩到人。不斷的互相提醒和叮嚀,無形中促進了情感交流。
阿寶和寶兒這對兄妹平常很愛拌嘴,到了山上也不免會吵吵鬧鬧。但哥哥比較有登山經驗,遇到峭壁,他會先爬上去,再幫妹妹扣安全繩,指引妹妹腳要踩哪裡比較好爬。有時候還會牽妹妹,幫她度過難走的碎石坡。
上上下下的山路和崎嶇難走的路程,其實很消磨意志力。寶兒年紀小,有幾次爬累了會耍賴,嚷嚷說,「以後再也不要爬山了!以後不要登記我的名字!」阿寶也會不停地問,「到底還有多久才會到?」但最後他們都靠著自己的力量走完。
一到山頂,看到美麗的風景或突然出現的彩虹,就又開心得有說有笑,下次有爬山活動,照樣全家都要跟。我想,這就是山的魔力吧。而他們在每次的登山過程中,應該也多少獲得某些精神上的鍛練和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