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來臨,短短數月之內,金融業告急、訂單減少、企業關閉家數暴增、消費急速萎縮、失業潮擴大,種種經濟衰退的跡象一一浮現。有點政治經濟學概念的人都知道,失業潮之後會發生各種讓社會不安的事件,而社會的不安將使得所有刺激經濟景氣的作為統統失效。
因此,馬總統提出要「把能動用的資源都拿出來搶救失業」,行政院也立即配合端出幾個搶救失業方案。讓人奇怪的是,行政院先前提出一堆振興經濟的方案,怎麼沒見到其中有關創造就業機會的規畫和內容?難道振興經濟與就業無關?
這祇是一個簡單的邏輯問題,或者說,祇是一個執政者的心態問題。
官員們或許認為,祇要經濟成長率上去了,失業問題「自然」解決。姑且不論經濟成長與失業之間並非絕對的正相關,重要的是,現在台灣面對金融風暴的最大危機,不是經濟成長率增多一個或兩個百分點,而是眾多中產階級因失業淪為貧困階層後所帶來的政治社會問題。換句話說,現在台灣多數家庭所面對的,不是能多賺多少錢的問題,而是如何保有最低基本生活需求的問題。
對抗經濟衰退,要增加公共投資、擴大內需等等做法,自有許多學有專精的經濟學家為政府獻策。在經濟衰退大潮中,這些做法有多大效用,仍存在許多變數,經濟學家們也不敢太過樂觀。所以,執政者更應該認清現實,把解決失業問題列為最優先項目,萬一經濟振興效果有限,民眾也不致於陷入生活困境。
本期封面故事就以「增加就業」做為指標來檢視幾項振興經濟方案,同時也深入分析數種已提出的擴大就業方案,到底是祇玩數字遊戲,還是真的能緩解失業危機。
特偵組偵辦扁家弊案已準備就案情比較清楚的部分進行起訴,如果連帶其他案件,法界人士認為最高刑期可長達三十年。如果出現這樣的結果,足夠讓台灣與國際社會震驚,未來處理扁的牢獄問題,不知又要再花費多少社會成本。
外間也傳出扁要組黨的話題,但一般政界人士都認為可能性太低。民進黨派系政治的文化,從來祇有「出走」,而沒有「分裂」。不過,扁身繫囹圄,扁系在困局中要突圍自保,當然不會放棄各種可能選項。組黨的話題隨著蔡英文不同的領導風格與扁案的進展而逐漸擴散,雖然明知可能性極小,但卻已經在泛綠陣營內有各種議論。本期報導藉著民進黨內人士的分析,能讓讀者對扁案與民進黨政治生態的互動有清楚的瞭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