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科學的進步,醫師開始能夠針對患者的個人情況,專門為患者設計治療方法。
可惜這種個人化醫療的做法,進展緩慢且不平均,因為「嘗試錯誤」的治療模式,依然主宰醫療保健體系的發展、管理、給付和治療方法。
基因酵素遺傳公司總裁艾斯賓諾,和哈佛商學院改善醫療保健組織領導效能計畫主持人海默梅希,在本文中討論個人化醫療遭遇的障礙,同時提出克服之道。
兩位作者指出,大部分大型製藥公司開發藥物時,依然採用暢銷藥的商業模式。不過,這種模式來日無多了。
業者必須改採新的商業模式,也就是開發一組標的性藥物,對症下藥,因此療效更好,獲利更高,而不是像暢銷藥模式那樣,開發數量有限的一體適用型藥物。
目前的法規管理環境,過度強調泛用型治療方法的大規模臨床檢驗。
相反地,重點應該是根據診斷檢驗的結果,來挑選接受試驗的次群體患者,讓他們試用標的性藥物來治療,然後在當局核准這一藥物上市後,監控和評估它的效果。
付款體系機能不良,結果獲得給付的是完成治療程序的醫師,而不是能夠準確診斷和有效預防疾病的醫師。兩位作者呼籲協調法規管理和給付制度的做法,提供誘因給能夠產生正確結果的人。
最後,作者敦促,應該教導醫師有關基因體學、診斷檢驗和標靶療法等方面的知識,以改變醫師的習慣。他們表示,醫學院和醫師組織必須努力倡導個人化醫療,才能協助病患和醫療業享有個人化醫療的所有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