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撥暗撩亮──Ryder與Van Gogh梵谷 (下)

文/張菱舲    

相對於Ryder,梵谷(Van Gogh),這位長著火翼(Van)的藝魂,畫面在表象上就呈現了多采多姿的景象。他生於一八五三年,三十七歲自殺時,是一八九○年,正是Ryder的畫漸受重現之際。Ryder大梵谷六歲,生於一八四七年,逝於一九一七年,活到七十歲。



兩位畫家畫靈,均終身未婚。Ryder,因為他對女性與愛情的理想化。梵谷,「失」婚於他肉慾的渴望與行為的怪異。兩者的氣質亦一冷一熱。「酷酷」的藝術家,在對現世的「Cool Cool」觀照之中,「酷」冷「酷」熱的均遁於他們自己創作的世界,他們入世而又出世,像是繪畫的音樂家詩人,饗世人以多情深情的畫之樂音樂韻詩情!



梵谷終生忙於豪飲他灼熱的陽光,未曾傳道任何學生。Ryder也沒有,但他後來收了一位女弟子,僅此一個,也是後來他年老病倒時,照顧他直到生命終結的人。這位女弟子,從未真正創作過她自己的風格,她只一心一意表現Ryder的風格,偶然她也會繪一點自己的意想。這位女弟子在Ryder逝世之後,曾自動將Ryder未完成的畫續完。但是,我們可以想像也可以清楚的看到,她事實上是無能為力的。在Ryder生前,他已不太放心她的代筆,但他的畫,也就在那時開始賣錢,總之,他已可以真正靠畫維生時,已病倒無法執筆了,他就靠這位女弟子代筆,他將構圖構想告訴她,但畫好後,自然是相去理想太遠,無法面世,只得束之高閣,標上未完成。其中那幅莎士比亞「暴風雨」的畫,由X光透視到,Ryder畫的老王女兒,非常美麗飄逸,真正是喊出:「呵,多麼美麗的新世界呵!」的純真少女。但在X光之上,那位女弟子的代筆,卻是一個衣著笨拙的普通婦人。在Ryder畫的少女,原是輕紗長裙,在風裡輕逸的飄起,裙褶細紋精緻,而女弟子「完成」的代筆中,則是一片厚重毫無韻致的袍裾,且混在老父王的袍裾之中。Ryder畫筆下飄逸暴風雨中的輕紗羅裙,美麗的裙褶飄帶,還有少女美麗的長頸與長髮,她美妙的背影,均掩蓋在這位女弟子的代筆下了。這位一生只開過一次畫展的女弟子代筆,證明她一生一定不曾細心的揣摩老師的技巧!或者,為了補償她最後照顧老師的代價,急急「完成」其畫,可以賣一好價錢,或者,她一片好心,卻心有餘而力不足。她一直聲明她盡了大力「忠」於老師的原作原思。



總之,Ryder就如美國另一位天才,曾影響很深的畫家Grant Wood一樣,看來有如圖案般簡單的畫面,實有深邃無法仿作的內涵,只有畫家自己才能創作出來。



Ryder逝去時,無論是女弟子,或其他畫家,均無法代庖。今天電腦可複製出一模一樣的原畫,但能「創作」嗎?複製可現「原貌」,但能複製「心靈」嗎?貝多芬在電腦裡「復活」後,其數據化了的也只不過是「悲多憤」罷了!



Van Gogh梵谷與Ryder的大地與海洋,均不屬於真實世界,但是又是可見於真實的自然景象。Ryder的海洋與田園,是真真實實美國東岸的風景。秋天或冬日麻州與紐約州,沿哈德遜河谷而上,他童年的印象,深印於他後來畫家的心靈中。在他的時代,他是一位曾經嚮往法國印象主義的美國畫家。但是,遠離當時「印象」主義的氣氛,他又不盡屬那熱鬧的一群。他更為東方的色彩,與更為古典典雅的氣質,都更近「恬淡」的古典中國詩情,而表現於純西方的深邃與美中。



在Ryder童稚時期,他木匠爸爸住的一幢木造屋前,有兩棵伸臂環抱的大樹,我們可以想像,那兩棵老樹伸臂枝椏,在夏天的午後,或冬日的黃昏,掌燈之前,它們的陰影,曾如何投影到屋內窗前,投影到一個小男孩敏感的心上。在十九世紀中葉家居的氣氛裡,那棵老樹枝椏的陰影,我們可以想像得到,也許曾投影為後來藝術家充滿魅影的月夜。即使月光也無法亮出的陰霾夜空,與深沉的海洋。那樣的陰影與鬼魅,成為Ryder一生經常出現的畫中主題。他文學的趣味,也總是環繞於柯律治的夢境,愛倫坡的神祕,與莎士比亞的戲情,或華格納魅影幢幢的鬼船,如死的月亮。他童年時,屋前老樹的陰影,我想一定曾經投影在他心上。在十九世紀中葉的黃昏,掌燈之前,小男孩靜靜坐在窗前,作他的夢。從新英格蘭的海岸,到紐約大城的海岸,他擁有整座大西洋的藍瞳黑瞳,睜望於他小小的卻無限遠的畫幅中。



我們童年時,曾唱過家居意味的兒歌:「記得當時年紀小,我愛聊天你愛笑,有一回我們坐在大樹下,風在林梢鳥在叫……」



Ryder一生,深切的聆聽並感受風聲,在他詩作〈晚風之聲〉(Voice of the Night Wind)裡,說他是風的化身:



風呵,風呵,那風

就是我,是我

無形的徘徊

誰會追隨,誰會瞭解?

像一頭美洲虎豹輕柔的足音

當他為捕食而潛行

我就飛越過甜蜜的玫瑰花壇

與紫羅蘭的欄干……



從人生漫漫夢魅境界裡醒來,仍然是人間的境界,一切就像風一樣逝去。梵谷瘋狂之時,就是從死亡中復活之際。像柯律治的古舟子,航至人生的彼岸。夢就從死亡之中醒來,燦亮的畫境,或魅影幢幢的夢境,均將像風一樣逝去,或永恆!



                      一九九六‧十‧二十五 初稿



                    一九九九‧九‧十九 再稿於紐約



作者簡介

張菱舲,一九三六年生於南京,祖籍雲南昆明,淡江英專肄業。曾任中華日報藝術文教記者及副刊編輯(1959-1970),一九七○年八月二十日赴美,任中華日報駐紐約特約記者(1970-1974)。一九六八年獲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社會優秀青年的「青年作家獎」。著有散文、短篇小說合集《紫浪》(1963),散文集《聽,聽,那寂靜》(1970)、《琴夜》(1971)。一九七○年赴美後,曾一度停筆,一九八七年東山再起,二○○三年仙逝於紐約。出版的遺作有:詩集《天繭》、《風弦》,短篇散文集《朔望》,長篇散文集《外太空的狩獵》。詩集《跣足舞者──綸音》即將出版,其他遺作尚待整理中。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4996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聯合文學一年12期 2160 180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