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檔案:孕期睡眠障礙 
 
 
 賀爾蒙變化:孕程中胎盤分泌動情激素、黃體素與泌乳激素等賀爾蒙,使女性在懷孕初期易現睡眠困擾。
 
 
 
 孕期與生理反應:
 
 
 
 (a)懷孕前段(1~3個月):嗜睡、易累,睡眠時間明顯增加。
 
 
 
 (b)懷孕中段(4~6個月):嗜睡情形趨緩,身體最感舒適。
 
 
 
 (c)懷孕後段(7~9個月):賀爾蒙影響不大,主因胎兒壓迫造成不適。
 
 
 
 停經期睡眠障礙
 
 
 
 在近年與女性更年期有關的研究報告中多指出,「睡眠障礙」是婦女主邁向更年期的一大觀察症狀。楊曉萍醫師指出,當女性接近自然的停經期時,卵巢會逐漸減少分泌女性荷爾蒙。
 
 
 
 雌激素黃體素齊降 潮紅、盜汗、心悸好困擾
 
 
 
 黃尚本醫師強調,這個年齡層婦女,雖然在精神與體力的消耗量不大,但因體力大不如前,加上黃體賀爾蒙(黃體素)與女性荷爾蒙(雌激素)同時大幅下滑,除了膚質變差、自信不足外,還會出現與更年期最相關症狀的臉部潮紅、夜間盜汗與心悸等問題。
 
 
 
 停經期的失眠,主訴多是睡眠常中斷,無法一覺到天亮,晚上入睡困難的問題並不明顯;夜間的重覆性覺醒,會伴隨臉部潮紅或夜間盜汗現象,並合併有停經症候群等其他症狀。
 
 
 
 睡眠呼吸中止 熟女睡眠大麻煩
 
 
 
 有睡眠問題的熟女們,除了會因賀爾蒙變化,造成體溫升高,影響睡眠品質;另外一個不可不提防的健康殺手,就是「睡眠呼吸中止」問題。黃尚本醫師提到,臨床上停經後婦女,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比例顯著高於其他年齡層,這是處理更年期婦女睡眠障礙中,最需留意的危險因子。
 
 
 
 小檔案:更年期睡眠障礙小檔案
 
 
 
 賀爾蒙變化:黃體賀爾蒙(黃體素)與女性荷爾蒙(雌激素)同時驟降,造成睡眠品質不良。
 
 
 
 生理反應:不易入睡、易醒;同時合併出現臉部潮紅、夜間盜汗與心悸等問題。
 
 
 
 問題4‧特殊疾病要提防
 
 
 
 依照典型工商社會的作息安排,每個人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會花在「睡覺」這項活動上。理想且具效率的優質睡眠,能有助於體能修補與復原;但若有入眠困難、早醒、多夢等問題,可得小心自己也許正面臨睡眠障礙。
 
 
 
 如前所述,儘管睡眠問題百百種,但若某些疾病引起嚴重生活困擾或被不當誤解,而未及時對症下藥,無端臆測,只是會庸人自擾。
 
 
 
 以下整理出2項常遭誤解的特殊睡眠疾病,有病不亂猜,尋求專業診療,才是王道!
 
 
 
 (一)鬼壓床難動彈─睡眠癱瘓症(sleep paralysis)
 
 
 
 案例介紹
 
 
 
 周旋於工作與家務上班族媽咪,每天蠟燭兩頭燒,工作壓力、繁重家務,讓她睡眠品質不佳。午夜夢迴時,常感到有一股莫名力量強壓全身,明明確定自己已清醒,可以查覺週遭環境變化,但身體彷彿被邪靈操控,動彈不得……。
 
 
 
 疾病定義
 
 
 
 黃尚本醫師解釋,有「鬼壓床」之稱的睡眠癱瘓症,在睡眠神經醫學的定義上,是屬於一種睡眠障礙疾病。患者在短暫睡眠過後,雖然意識清醒,但全身肌肉張力降至最低,會出現類似「癱瘓」的狀態,才會被戲稱為「鬼壓床」。
 
 
 
 典型症狀
 
 
 
 意識清晰,但四肢卻無法動彈,明顯感覺外力壓迫身體。
 
 
 
 好發族群
 
 
 
 青少年、上班族等。
 
 
 
 病因來由
 
 
 
 睡眠癱瘓症主要發生在睡眠週期中的快速動眼期(做夢期),當工作、課業壓力過大,或是過度焦慮、疲累、失眠、睡眠不足等,會讓睡眠週期跳過深眠階段,提早進入快速動眼期(做夢期)。
 
 
 
 在正常的快速動眼階段,肢體是處於休息狀態,與大腦連結暫時中斷。但當發生睡眠癱瘓症時,大腦在還來不及與身體重新連結的狀態下,從睡眠中甦醒恢復,才會讓人在半夢半醒間,出現大腦與肢體不協調的現象。
 
 
 
 (二)入眠前易嘴饞─睡吃症(sleep related eating disorder)
 
 
 
 案例介紹
 
 
 
 二十多歲的妙齡女子,每晚睡前總會嘴饞,但只要忍住不吃宵夜,就會整晚徹夜難眠;而在入睡後,有時也會自己半夜爬起來找東西吃,但一覺醒來,望著凌亂的冰箱,卻渾然不知自己到底前晚做了什麼好事……。
 
 
 
 疾病定義
 
 
 
 黃尚本醫師表示,罹患睡吃症的患者,進食的慾望,會在睡前與睡夢中發生。他指出,睡吃症屬於睡眠中斷的一種;因未確實進入深度睡眠,容易出現睡到一半自己爬起來找東西吃。而有別於夢遊是處在半夢半醒間,黃尚本醫師提到,類似夢遊的睡吃症,有部分患者意識,其實在進食的當下,是屬於清醒狀態的。
 
 
 
 典型症狀
 
 
 
 喜歡在睡前進食,或是睡到一半醒來找東西吃。
 
 
 
 好發族群
 
 
 
 無特定族群,但以年輕女性比例居多。
 
 
 
 病因來由
 
 
 
 在睡眠障礙定義中,睡吃症被歸類為睡眠中斷的一種,被視為是一種疾病;此外,服用少部分安眠藥、鎮靜劑等中樞神經類藥物,也會出現因藥物副作用,產生類似夢遊、失憶的情形。
 
 
 
 2妙招,擺脫困境
 
 
 
 睡眠障礙是現代人普遍面臨的問題,楊曉萍醫師指出,由於夜間出現入睡困難,容易造成白天嗜睡。長期精神不佳,除了會增加工作失誤機會外,也會降低學習效率;此外,長期愛打瞌睡或注意力不集中,也會讓身體出現下列5項危機:
 
 
 
 1、免疫力下降,易生病。
 
 
 
 2、血壓容易升高,有肥胖危機。
 
 
 
 3、心理長期紊亂(憂慮、焦慮、易怒),身心症候群發生機會高。
 
 
 
 4、慢性失眠者因交感神經活動過度旺盛,增加心血管負擔,長期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
 
 
 
 5、長期倦怠,容易出現注意力下降、警覺性下降、短期記憶混亂等認知功能障礙。
 
 
 
 女人,妳的名字不該叫失眠!
 
 
 
 儘管女性受到月經週期、懷孕、停經等生理變化與心理因素,失眠的比例始終高於男性,針對婦女朋友的「原發性失眠問題」,楊曉萍醫師提供幾項改變生活習慣的自我療法,不靠藥物,也能有效改善女性「夜不成眠」的困擾喔!
 
 
 
 ★睡眠衛生改善篇
 
 
 
 (1)每天適度約半小時規律的運動(如:快走、游泳、舞蹈等)。
 
 
 
 (2)睡前兩小時,不做劇烈運動或沖澡。
 
 
 
 (3)訂定規則的就寢與起床時間(包括:周末)。
 
 
 
 (4)改善飲食習慣:
 
 
 
 〈a〉少咖啡因、酒精、抽煙:咖啡因需半天才能排出體外, 所以中午過後,避免飲用咖啡。
 
 
 
 〈b〉睡前1小時不進食。
 
 
 
 (5)改善睡眠的房間環境:室內維持幽暗安靜,入睡的家居服飾力求清潔舒爽。
 
 
 
 (6)減少過多賴床時間。
 
 
 
 ★習慣自我控制篇
 
 
 
 (1)一旦有睡意就不要掙扎做事,趕緊去睡。
 
 
 
 (2)避免在沙發睡著後,再回臥房入睡,大多人常會失去睡意。
 
 
 
 (3)只有想睡覺時,才可上床睡覺。
 
 
 
 (4)只在進行睡覺或性行為時才上床。
 
 
 
 (5)睡不著時就起床離開臥房,或在床頭準備無聊的書冊或畫冊,以供翻閱到自然入睡。
 
 
 
 (6)儘可能熬到想睡時才回到床上。
 
 
 
 (7)中午午睡不要過長,至多只睡半小時。
 
 
 
 BOX:飲食療法:色胺酸食物攝取 包妳夜夜好眠
 
 
 
 楊曉萍醫師表示,人體保持好心情睡眠的「血清素」、以及抗衰老的「褪黑激素」,其原料都來自蛋白質中的「色胺酸」。舉凡火雞肉、小米、芡實、喬麥仁、葵瓜子、南瓜子、腰果、開心果等,都含有高含量的「色胺酸」。
 
 
 
 不過她強調,要讓色胺酸在身體順利轉成血清素與褪黑激素,還必須補充足夠的維生素B3、B6、微量元素鋅、鎂,也就是白天記得最少補充一顆含微量元素的綜合維他命,並加上運動,才能幫助體內有效轉換色胺酸。而楊曉萍醫師也表示,飲食扮演的角色有限,市售的色胺酸往往不能幫助睡眠,想增加體內色胺酸,勤加運動還是根本之道。
 
 
 
 如果還是無法改善…
 
 
 
 楊曉萍醫師指出,慢性失眠治療雖以藥物為主,但長期使用這些安眠藥物,容易有耐藥性、依賴性、反彈性失眠等問題,所以配合非藥物治療,才能真正提供失眠者長久療效。
 
 
 
 楊曉萍醫師表示,「睡眠治療團體」是有效改善慢性失眠的非藥物治療。
 
 
 
 完整的項目有以下5種:
 
 
 
 【1】認知行為治療。
 
 
 
 【2】包括刺激因子的控制。
 
 
 
 【3】放鬆治療。
 
 
 
 【4】睡眠限制治療。
 
 
 
 【5】睡眠衛生教育。
 
 
 
 其中最有效的非藥物治療是「認知行為治療」,透過合宜治療,可有效協助入睡、不但能睡得比較久、也較不會睡到一半醒來,白天精神改善,甚至降低安眠藥使用的劑量。研究還發現,多管齊下會比單一療法效果更好;而透過長期追蹤,其效果改善更是顯著。
 
 
 
 不過醫師也提醒,如果引發失眠的原因與心理壓力有關,單用上述的非藥物治療並不能真正改善,還是要進一步尋求精神科醫師的幫助,才能對症下藥,有效根治。
 
 
 
 諮詢/黃尚本
 
 現職:臺安醫院腦神經內科主任醫師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醫學人文、基礎醫學雙碩士
 
 經歷:台灣神經醫學會會員、萬芳醫學中心神經內科兼任主治醫師、台灣睡眠障礙協會理事
 
 
 
 諮詢/楊曉萍
 
 現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畢業、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博士班、英國皇家愛丁堡醫學院睡眠中心進修
 
 經歷: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北醫附設醫院睡眠中心品質管理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