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七年十二月二十日下午,李登輝與施明德這兩條平行線有了交會。多年來並無私交,甚至未必存在公誼的兩位先生,在這一天懇談了七個小時,內容從台灣在國際格局中的定位直到台灣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崩解與重建。
一位曾是主導台灣政治發展十餘年,任內作為對兩岸關係及國內政治的影響至為深遠,卸任後仍動見觀瞻的前總統與執政黨主席,一位則是曾以肉身對抗獨裁體制,飽受迫害,離開牢獄後卻以大和解做為政治思考主軸的前在野黨領袖。當前者在歷經政治監控、審查後,受蔣經國提攜而步入政壇時,後者正因台獨政治案件遭判終身監禁,在黑牢中養成他的囚犯哲學。
兩位政壇的重量級人物,何以願意並選在這個時間點會面,兩人談了什麼,又是否會牽動未來政局發展,引起了政媒圈一陣討論。
總統大選前後 李系動作頻仍
(圖片提供/新新聞)
李施會消息見報後,媒體所呈現的輿論,似乎樂見者少,而猜測、譏嘲與質疑者多,甚至直指李登輝是藉此影響可能的司法偵辦。事情,還是得話說從頭,才能有助於我們釐清李施為何而談,又希望產生什麼影響。
二○○五年初,李登輝對李登輝學校學員發表了題為〈新時代台灣人的涵義〉的講話,正式提出了他的「新時代台灣人」論述。當時外界多半從自己的定見出發,祇注意到「一邊一國」、「臺灣主體意識」、「正名制憲」等內容,看來這祇是又一篇沒有多少新意的獨派論述。
其實對李登輝來說,他思考的是一個「時代性」的問題。首先,面對國內的藍綠對立、族群矛盾,以及外在的中國崛起,應該要突破那種基於地緣、血緣分類的台灣民族主義論述,不是拿台灣民族論對抗中華民族主義,而要以民主主義理念形成共同體意識,用「民主台灣」對應「封建中國」,也化解台灣內部日漸升高的對立,這是他強調「新時代台灣人」以及「心靈革命」的原因與涵義。
另一方面,在民主政治落實後,必須面對公平正義新社會的問題,他認為這不是一個單純社會福利或經濟利益的問題,而是要避免資本主義寡頭壟斷、金權政治的流弊,所以他重提了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在政治民主之外,提出了經濟民主的主張,這也是李登輝後來推動台聯路線轉變,走向中間偏左的最初淵源。
李登輝的新思維新論述,淹沒在台灣惡質政治的洪流之中。第二年起,扁家弊案逐漸曝光,貪腐藍綠統獨糾纏在一起,台灣政治發生更嚴重的對立。去年國會與總統兩場大選前後,面對政局變動,李登輝當然不會停止他的思考與交談,各路親李人士,從黃昆輝領導的台聯、張燦鍙和彭百顯籌組的國家發展論壇、城仲模接掌的李友會等,都有許多發想、計畫與行動。在其中,「新政黨」、「第三勢力」的構想不斷從許多人口中流出,甚至進入了組黨的準備階段,卻面臨嚴重的整合困難,至於李登輝,既沒有也不會積極的主導干涉「誰與誰整合」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