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東3年暴賺20倍 小散戶半年慘賠7成
二○○九年一月十二日,新日光在證交所掛牌,成為這個年度第一檔上市的股票。強烈冷氣團來襲,溫度只有十度,而景氣就像戶外的空氣那麼寒冷;但是新日光還是頂著太陽能概念股之姿,要用陽光對抗寒流。
太陽能電池高毛利時代告終,危機過後市場將回歸基本面。【攝影/劉咸昌】
新日光是由台積電出身的團隊領軍,技術班底來自工研院,○五年成立後,一路穩定成長,興櫃股價曾高達一三○元。
當新日光重新選在○九年一月掛牌,掛牌價僅剩二十元;所幸在低本益比的效應下,新日光掛牌首日大漲一○五%,收在四十一元,這樣的表現,多少讓經營團隊稍感安慰。
但,同樣是大陽能股,掛牌的時間不同,命運也大不同。同樣在○五年成立,卻趕在○七年就上市的太陽能電池廠昱晶,命運和新日光相比,有如天壤之別。昱晶不僅以超過二百元的高價掛牌,中間更一度成為太陽能股王。
能夠寫下這樣的紀錄,並非偶然。昱晶選在太陽能開始「缺料」以及「需求暴增」的時機點切入,結合各路人馬,一手四處募資、另一手大膽簽下長期合約以搶原料創造利多,讓每月營收節節攀升;加上油價不斷上漲的外在因素,終於把股價一路推上頂峰,在資本市場中成功寫出一部完美的劇本。
第一幕》以堅強的股東陣容創造氣勢
昱晶的原始股東陣容,包括前中油董事長郭進財、台塑化經理郭俊雄、熟悉媒體生態的前非凡電視台新聞總監洪玟琴、LED大廠億光董事長葉寅夫、台苯董事長張鍾潛等,現任中油董事長潘文炎家族,也是監察人兼大股東。
實力雄厚的股東群,不單讓昱晶甫成立就備受矚目,對於募資也非常有幫助。
憑著雄厚的股東陣容,昱晶在資本市場上募資幾乎是無往不利,截至○七年底,才成立兩年的昱晶就已經進行了兩次私募、三次現金增資,並由第一銀行等銀行先後參與了三次聯貸案,目前還計畫發行GDR。
第二幕》缺料時大膽簽長約保料營造利多
○五年成立的昱晶,恰好碰上太陽能大缺料,當時誰能搶到料源生產太陽能電池,誰就能賺錢,堪稱「有料最美、獲利相隨」。
○六年十月,昱晶與美國多晶矽原料大廠MEMC簽訂一紙金額高達新台幣一千億元、時間長達十年的供料合約;簽約時,昱晶的股本還不到十億元,對照一千億元的合約,是很懸殊的比率。
另外,合約中還明定,昱晶除必須提供一○%的股權給MEMC認購,更要付給MEMC類似「押金」性質的「保證金」,以確保昱晶會確實履行合約。
簽下這麼「大膽」的合約,震撼業界,但「搶料」結果奏效,有了穩定的料源,昱晶幾乎每個月都創下月營收新高的紀錄,於是在成立一年後登錄興櫃,股價一度衝上四○二元。
就在上市掛牌前半個月的○七年十一月,昱晶又放出消息,再度與MEMC簽訂新台幣二五○億元的供料增修合約。
第三幕》尋求法人支持 力保股價活絡
在昱晶上市前後,關於該公司積極尋求法人支持,力保漂亮股價的傳言就沒有停過。先是發生投信換單事件,還有市場老手指出,有人在昱晶上市前打著公司名義,和國內某中小型保險公司接觸,打算釋出一千多張籌碼,但要求保險公司在昱晶上市半年內不得出脫。
熟悉昱晶股東結構的法人指出,昱晶的原始股東持股成本不到十元,技術團隊認股成本約三十元,市場金主則在五十元,對法人增資則有一百元至兩百元。
市場傳言,昱晶的主要投資者抓住掛牌後的熱潮,在集中市場大舉拋售持股;以昱晶上市後股價多次維持在三百元以上計算,成本較低的股東,獲利保守估計至少有二十倍以上。
觀察昱晶的股價走勢圖可以發現,在○八年五月第二波高點發生時,恰好是昱晶開放融資的時候。
一齣戲 兩樣情》投資太陽能 有贏家也有輸家
換句話說,當時有不少散戶是在昱晶股價高點時融資進場;當太陽能產業在○八年第四季大幅回檔,昱晶股價最低一度來到五十三元,散戶手中的股票價值僅剩當初投資時的七分之一。
而從目前籌碼結構來看,融資使用率已經高達六成,約二萬張股票,分別比三大法人的一萬九千張和董監的一萬六千張持股數還多;也就是說,籌碼多半已落到散戶手上,大股東安全下車,散戶套牢。短短三年,昱晶主演的太陽能狂熱戲碼,堪稱一齣超完美劇本。
回顧台灣發展太陽能的歷史,一九九九年茂迪首先投入,隨後益通也在二○○二年加入,他們先後寫下股價一千元上下的股王傳奇。
風光不到一個月》進入市場時間不同 命運也相異
○八年七月,太極和MEMC簽下和昱晶如出一轍的合約,八月位在中壢的新廠風光啟用、九月開始供料後馬上生產;沒想到,十月就發生金融風暴。
太極能源董事長謝清福說,「這個產業的技術門檻不高,利潤又好;我們當時算一算,廣運只需要七億元就可以投入,我們身邊還有錢啊,而且看好產業至少還可以賺個三年。」
沒想到,太極的營收只衝了一個多月,金融風暴讓需求急凍、出貨量銳減。最糟的是,矽原料從原本的供不應求,變成供過於求;太極和MEMC在缺料時簽約的價格,比目前現貨市場還高。
龐大的成本壓力逼得太極不得不出面和MEMC重新協商,否則這紙合約的效期長達十年,未來十年如果都照原先的合約價格進貨,太極根本無法承受。
狂飆後終歸平靜 太陽能產業將面臨第一次泡沫
美國《商業周刊》在○九年一月的報導中指出,當太陽能創造了極大的獲利,「市場就開始發揮效應了。」高利潤就像一塊吸力極大的磁鐵,吸引越來越多人投入「分一杯羹」,全球有超過五十家的新公司在短短二年內加入戰局,產能不斷成長,泡沫越吹越大。
未料,突如其來的金融風暴,使得銀行緊縮放款,下游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廠,被銀行要求,自有資金的比率要提高到四○%;才願意放款,這對過去幾乎都是以借錢蓋廠的系統廠來說,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
別了 高毛利時代》危機 讓市場回歸基本面
受到金融風暴的影響,USB(瑞銀)的報告指出,○七年成長超過五○%、○八年也成長四○%的太陽能產業,○九年的成長率可能只剩下一五%。
受到外資報告和大環境不佳的衝擊,本來相對大盤比較抗跌的太陽能族群,從○八年第四季開始賣壓瘋狂出籠,法人幾乎不計代價拋售手中持股。
事實上,太陽能電池原本就應該是一件商品,「普遍化、低價化」是必然的發展,金融風暴只是提前讓這個結果發生,也迫使企業必須回歸基本面。
在金融風暴襲擊下,過度擴張反而讓中國現在的情況比台灣更糟糕,「台灣應該趁此機會重新起跑。」危機就是轉機,替代能源是不變的長線趨勢,只要撐過風暴,在短暫的日蝕後,太陽依舊會重現。
不過,只要市場再吹起新的泡沫,相信未來仍會不斷上演類似昱晶的超完美劇本,投資大眾還是得睜大眼睛,千萬不要被神話所迷惑!...
《今周刊》630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大股東三年賺20倍 小散戶半年虧七成/太陽能超完美搶錢劇本
◎特別企畫:雙A競賽差距拉大 華碩得急起直追宏碁/施崇棠應該向宏碁學些什麼?
◎話題人物:獨家專訪台大法律系畢業的牧師王陽明/《窮得只剩下錢》作者:救人心比拚經濟重要
◎個人理財:觀念篇》面對收入減少、報酬率降低、財富縮水/三錦囊妙計 化解○九年理財變數
◎焦點新聞:務實與浪漫對談 第三勢力醞釀成形/李登輝、施明德七小時密會全記錄
◎金融圈:通過「四大財經法案」拚經濟/馬政府釋紅利 盤面激勵效果有限
◎焦點新聞:歐美億萬富豪相繼自殺/不只賠光財產 輸得連生命都不剩
◎特別企畫:九大外資券商齊降評等/外資喊賣 華碩股價恐跌破30元
◎美商周精選:迎戰不景氣 領導力是關鍵!/2008年最佳經理人出列!
◎征服股海:能熬過寒冬者將是下一波景氣贏家/存貨跌價六百億 鋼鐵業還有未爆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