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賀新禧,五福臨門。
家裡的玻璃門上刻了這個組合,老中朋友看了就會心一笑,知道這是我嬉玩「雅俗共賞」的把戲。老外初見時,則必然驚訝如此不避醜怪。中國人的處世彈性可真大,就只為了蝠、福同音,這些夜行怪獸的身影圖案,在我們家居中幾乎是無所不在。
大家都預言今年的日子不好過,解決無門時只好多祈福,但祈福前總該先了解這福獸吧!〈蝙蝠展翼之謎〉和〈暗夜精靈——蝙蝠的神奇生存本領〉是這期《科學人》的賀歲文章。
2009年是達爾文200歲紀念年,世界各地都有活動緬懷這位科學偉人。偉人也有煩惱,最著名的是:眼睛的起源、第一朵花和蝙蝠的演化。蝙蝠是第三波飛上天的脊椎動物,兩億多年前翼龍以一根手指撐開細毛薄翅升天,一億多年前鳥類用整隻手臂配上飛羽凌空,而蝙蝠竟是用四根手指展翼於暗夜。50年前發現蝙蝠能回聲定位,這是當時的科學大驚奇,於是主流想法之一是:有一種陸棲哺乳動物先能在夜間用回聲定位飛蟲,接著發展出有利捕蟲的指間蹼,最後就振翼成了蝙蝠。2008年2月《自然》雜誌的封面故事有了很不一樣的答案,作者是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的席蒙斯,她研究已知最古老的蝙蝠化石,結論是牠能飛,但沒有回聲定位的能力!席蒙斯為《科學人》細述了這重要發現的情節,也是送給達爾文的生日賀禮。
英國廣播公司(BBC)的艾坦勃勞(David Attenborough)是我的偶像。他曾搭熱氣球黑夜升空,來追蹤蝙蝠群湧捕食高空遷徙蛾;也曾深入酷寒洞穴,用紅外線觀察突然甦醒的公蝙蝠強暴冬眠母蝙蝠的過程。當蝙蝠學者可能不容易,日子得常顛倒過,研究經費也不會多,但是成為愛好者並不難。台灣有個華人世界唯一的蝙蝠學會,成員約100位,有個精采網站,常辦活動,又教大家釘個能邀福獸入厝的蝙蝠屋。理事長鄭錫奇是位發現新種蝙蝠的高手,〈暗夜精靈〉就是他研究台灣多樣蝙蝠的實錄。
過年了,要多沾點蝠氣,今年大家都需要很多福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