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半生的堅持

撰文/鄧明儀    

詠藜園的四川擔擔麵是如此地獨特,如果你能慢慢體會、細細品嘗,會感覺到一份傳統的人情味。這間昔日位於香港鑽石山寮屋區的小麵店,經過幾許風雨,近年能在國際上聲名鵲起,其大當家王小玲功不可沒。

王小玲一直是詠藜園幕後的推手,行事低調的她,不愛接受訪問及拍照,她說這是她在香港唯一的一次,「我要告別過去,展開人生新的一頁。」(攝影/卓珩)



她擁有中國傳統女性的美德,這些年來一直肩負沉重的擔子。



母親:做人要從一而終



王小玲生長於富裕家庭,年輕時熱愛「追星」,為了目睹影星林鳳的風采,經常放學後跑到鑽石山的一間小麵店果腹。有次,她與同學相約追星,無奈對方爽約,她叫了麵,吃後才發覺忘了帶錢,在店內賴了四小時,被楊老闆──即後來的公公發現。老闆笑着跟她說:「小妹妹,夜深了,回家吧!」她吃了「霸王麵」又羞又愧,發誓不再光顧。



然而,可能是上天刻意的安排,有次她跟父母出席餐宴,楊老闆竟是座上客,而且還跟父親相識。她更因而認識了麵店少東,譜出一段富家小姐與窮小子的姻緣。「原本父母已打算送我到美國讀書,但反叛期的我愛情至上,不理會雙親的反對,而與楊家少東拍拖,後來更未婚懷孕。母親當時說:『你習慣吃好住好,怎捱得住簡樸生活?你嫁給他將來一定會後悔。』然而,母親後來又教我,既然嫁了,便要從一而終!」



這位新媳婦得到婆婆無微不至的呵護。夏天怕她熱,特別為她添置冷氣,還替她洗燙衣服。王小玲每天睡至中午起床,婆婆會立刻替她準備飯菜。從這位偉大的婆婆身上,王小玲看到了自己的不濟。「從前的我既刁蠻又任性,嫁到楊家是『大懶蟲』,不懂做家務,很討人厭。



「有次,我起床後,吃光了奶奶(即婆婆)為老爺(即公公)煮的一道麻婆豆腐,遭老爺責備:『吃完連碟也不洗,沒家教!』我生氣說:『很了不起嗎?最多賠給你。』老爺立即反駁:『你怎樣賠?你會煮嗎?』於是,我下定決心跟奶奶學煮麻婆豆腐;我反覆煮了又煮,奶奶從旁耐心教導,最後連老爺也以為是奶奶煮的,吃得津津有味。我從此愛上煮菜,所以說,奶奶是我的啟蒙老師。」



婆婆:幫我守着詠藜園



婆婆的胸襟、氣度及修養,一直影響着王小玲。多年來,只要一提到婆婆,她總是熱淚盈眶。「奶奶當年患上子宮下垂,我提議她入醫院動手術,事後竟出現併發症。她臨終前對我千叮萬囑:『幫我守着詠藜園。』我很傷心,把自己關在房裏整整三天,深切地反思,為什麼我以前對奶奶這麼不好?我想對她好的時候已經沒機會了。」她認為婆婆過世,自己要負很大責任,一直懷有深深的歉疚感。最後她決定,無論如何也要完成婆婆的遺願,把詠藜園發揚光大,用剩下的日子償還對她的虧欠。



詠藜園裏發生的故事不勝枚舉,其中對食品的要求更是一絲不苟。每碗端出來的擔擔麵,麵條就如梳理過似的,整齊有致。其中「雲吞雞」的故事,更讓人津津樂道。



對顧客員工信守承諾



王小玲憶述,有天一位客人打電話來預留一碗雲吞雞,誰料到掛上電話後,她卻忘得一乾二淨。晚上客人來了,吃不到雲吞雞,就大發雷霆。王小玲在吵罵聲中向客人許下承諾:「下次你來,一定還你雲吞雞。」可是客人離開後,她才發現忘了記下客人的名字,以及問他何時再來。為了堅守信用,她每晚都會預留一碗雲吞雞,以備那位客人隨時出現,直至關門前十五分鐘才賣掉;如是者大半年後,這位客人終於出現。「公司信譽很重要,如果連對客人小小的承諾都做不到,又如何統御員工為你賣命呢?」



王小玲不但對客人信守承諾,對老伙計更是從不離棄,處處為他們着想。「做人要飲水思源,我們能有今天的成績,是因為有一羣盡心盡力的老伙計和很賣力的員工。我很尊重他們,因此就算他們被高薪挖角也不肯離去。」此外,她也義賣食品,捐助老弱孤寡,以及聘請智障人士及失婚婦人。



六十年前賣五毛錢(港幣,下同)一碗的擔擔麵,現在每碗賣十八元。而為了保持擔擔麵的身價及品質,每天限售一千八百碗,每人限嘗一碗,不少人為了品嘗該店的鎮店之寶,不惜苦候數小時。王小玲說:「雖然我們的裝修及地點改了,但那碗麵卻沒變。很多人說我們的麵賣得太便宜,但我說,做人要講良心,我們能開新店都是因為客人,是擔擔麵養活了楊家三代。有時看到老顧客帶着兒孫來光顧,那份開心,是再多的錢也換不來的。」



現在,詠藜園三店每年的營業額高達五千萬元。年輕時曾任電影公司公關經理及地產公司董事的王小玲,把在商界長袖善舞的本事放在新店上,昔日美麗動人的白領換上圍裙,既出點子,又掌大旗,事事親力親為。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我明白『本地薑 』不夠辣,於是主攻日本做宣傳,要詠藜園從日本走紅,再衣錦還鄉。當時,多份日本報章雜誌與電視台都來採訪,香港傳媒隨後也跟着報導。」



以為千帆過盡,誰料換來的竟是四十年的婚姻黯然告終。這位傳統的女人再不捨、再不甘心,也得放手,為一段充滿遺憾的感情劃上句點。



王小玲坦言,去年初已把香港的生意交給三個子女打理,自己將會離開香港,到廣州、日本、美國及杜拜四地,以另一個名字開拓她全新的飲食業王國。「當初為了對奶奶的責任,我不能走,但現在卻不得不離開。我在這個時候把已經上軌道的詠藜園交還給楊家,對自己、對奶奶,總算有了交代。我不求回報,也無愧於心!」



香港人奮鬥史



詠藜園是香港人奮鬥史的一頁。故事主人翁楊殿湖的先祖,曾是清朝御廚。楊殿湖於一九四七年從家鄉浙江南下香港謀生,遇上孤身來港的打麵師傅譚雙良,於是兩人在鑽石山大磡村開了一間小麵店。良叔最初根據祖傳方法炮製擔擔麵,但傳統的擔擔麵質地較粗,良叔遂予以改良,獨創以高筋麵粉加低筋麵粉、鹼水及雞蛋的新配方,再配以人手打麵技藝,成功製造出爽口滑潤的擔擔麵。



當年麵店附近有多間電影製片廠,吸引不少明星如林鳳等光顧,甚至香港影視大亨邵逸夫也曾是座上客。一九五○年,寮屋區大火將麵店燒毀,需二千元重建,楊殿湖無力支付,打算結束營業,幸得當時著名導演李翰祥及影星李麗華等資助,麵店才得以重新恢復營業,李翰祥更為小店取名為詠藜園,寓意客人「永遠來不完」。



一九八八年,香港政府擬拆除鑽石山寮屋區,王小玲帶領六萬多個家庭爭取權益,成為當時各大報的頭條。許多居民都接受了政府的安置遷離,詠藜園食客大減,最差的時候每天只有三百元(港幣)生意。年邁的楊殿湖早已把麵店交由長子負責,麵店面臨倒閉,王小玲想了很多辦法,例如吃麵送橙、租小巴免費接送等,苦苦經營。



直至二○○○年,寮屋區最終難逃拆除命運,加上一羣老師傅已屆退休之齡,楊家打算結束營業,反而是王小玲積極為麵店四處奔走,上街做問卷、覓新舖、誠聘舊師傅回巢。最後,她成功把詠藜園搬到黃埔區美輪美奐的新店,繼續經營。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19657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健康休閒類我最優惠!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讀者文摘英文版一年12期 2160 1680  
讀者文摘中文版一年12期(不含特刊) 1788 1380  
讀者文摘中文版三年 5364 2988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