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巴赫作品豈能身世不詳? 雙馬會裡的音樂機鋒

文/楊忠衡    

一句「世界到底有幾國?」把雙馬對談炒成政治秀。真正的主角 --音樂,卻到一旁坐冷板凳。



當然,我絕不是要為冷板凳上的巴赫講話,他老人家已經享盡崇榮,涼一下無妨。重要的是,馬友友一番音樂觀點的機鋒,若祇被當成耍嘴皮子,或是音樂善人的理想主義,春風一吹,便化為無形。



來台被稱為「大師」的音樂家裡,馬友友是很特別的一位。他近年堅持推行一個叫做「絲路之旅」的計畫。這個計畫,等於是為他下半生的音樂探索方向,畫了一張藍圖。



大部分古典音樂家說不客氣,都是吃老本。但是像馬友友等少數有頭腦的音樂家,會在走爛的經典曲目之外,投一點眺望的視野。馬友友提出「絲路之旅」已經超過十年,二○○七年在芝加哥舉行為期一年活動,與芝加哥交響樂團、美術館、文化局合作,推出兩百五十場演出、展覽、演講、研討會......,堪稱此計畫的高峰。



「絲路之旅」致力探索與推廣世界各地、各民族的音樂文化,尤其主流古典音樂系統外的音樂。此時的馬友友,角色更接近一位「世界音樂家」(World Music),而他最近許多演出,即使是古典曲目(例如這次的巴赫組曲),也調整成演奏世界音樂的心態,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以下這段奧妙的言論。



據自由時報報導,馬友友首先解釋「薩拉邦德」是一種三拍舞曲,源自十五世紀的北非,十六世紀流行到西班牙,再流傳為法國皇室舞曲,巴赫再拿這種舞曲型式譜寫成大提琴組曲。於是馬友友問:「這首曲子該說是德國的?還是西班牙或是北非的?」丟出這個問題後,馬友友又說:「巴赫作這首樂曲時,還沒有德國這個國家,這首音樂是為沒有疆界的世界而寫。」



馬友友這番話無非宣揚其音樂無國界的理念,但邏輯是可議的。實際上,音樂創作是認作者的。這部大提琴組曲並不是鄉野俚曲,是巴赫的作品。現在人們演奏它,並不是因為它是一首薩拉邦德,而是因為它是巴赫的作品。古今巴赫祇有一個,他生於德國地區,人們把他的作品歸為德國作品,這是明確、沒得模糊的。好比全世界都有爵士樂,我們不能因為爵士樂源於美國,就把世界各地創作的爵士樂都稱為美國音樂。圓舞曲源於奧地利,我們也不會問柴科夫斯基寫的圓舞曲是哪國音樂?那當然是俄羅斯音樂呀。



今天我們說巴赫、貝多芬是德國音樂家,並不是說當時已經有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而是一種方便形容的用語。我們今天如果不這麼訴諸方便,很多事情根本無法溝通說明。好比明代和清帝國的文學,我們統稱為「中國」文學,是一樣的道理。



音樂無國界的迷思,在於人們追求「世界性」時,會發現「世界性」是不存在的。那些愈被世界欣賞的音樂(包括巴赫的作品),往往是因為它具有更強烈的地域性和獨特性。這也就是近年一句口號:「民族性就是世界性」的起因。短短幾個字,道盡音樂「未來學」裡重要的假設議題之一。



音樂無國界如果詮釋不清,很容易變成馬馬虎虎的犬儒主義,在這個華人音樂立地重生的關鍵時刻,對於觀念的辯證,有必要仔細。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2540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健康休閒類我最優惠! 流行時尚雜誌最優惠活動!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新新聞一年52期 (此方案12/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6656 4950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新新聞一年52期續訂(請提供續訂編號) (此方案12/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6656 450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