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天的代表,」「茶人」周渝說,「一方風水一方茶。」因為茶葉會吸收外在的氣息,當你喝下龍井,彷彿看到江南的湖泊風光;若喝凍頂,就像站在山頭被周邊雲霧繚繞般沁涼。「不同的茶會暗示不同的風景」,葉子所蘊含的大自然潛力,即是茶的獨特魅力。
周渝最初對茶的享受來自「視覺」。小時候周渝對外在事物充滿好奇,喜歡盯著螞蟻、看著大玻璃杯裏茶葉沈浮的姿態,「觀賞的樂趣遠大於喝的經驗」。長大後因為爬山,經過茶山、認識茶農,漸漸知道茶。直到開了「紫藤廬」,接觸茶的範圍變大,程度才更高。
他認為「人都會品味茶」,但「不要太過執著」。周渝說「喝茶是種生活藝術」,茶給人的印象從養生、遊戲、休閒到專屬於東方文化,有著不同的層次。其實茶「有很大的想像空間、很高的意境」,同樣的茶葉,會帶來不同的想像與創造。
喝茶,在許多人眼中是種隆重的儀式;像講究茶道的日本,行茶方式與禮儀皆有嚴格規範。周渝引用莊子的話:「道,由技入藝,遊刃有餘。」日本人喜歡規則,「連插花都嚴謹、很潔癖,不小心碰到就崩潰。可是插得好是意境;插不好便匠氣。」有時太講究,反而讓茶與人產生了距離。
「茶是平易近人的」。有一次,他臨時決定爬山而忘了帶水。途中又飢又渴;飢餓可以忍受,但口渴難耐。好不容易看到農家,向穿著粗樸的茶農要了一杯茶。這杯隨意用鋁罐裝的茶,茶湯裏還飄著茶梗,器皿隨便、茶葉粗糙。但喝的當下卻是無比暢快,反倒成為他對茶的深刻記憶之一。
「歷史上,每個農家都喝茶,但誰去學過茶道呢?」周渝說,喝茶時若擔心茶器不好看、茶葉不好,不敢拿出來分享,「這就是我所反對的。沒有學過茶道才能喝茶這回事。」周渝認為,喝茶的茶器可以儉樸,空間也不需要太精緻,以免拘謹。喝茶要放鬆,所謂「真正的空間,是我們腦袋裏的空間;是人與人之間相處不緊張的寬闊空間」。
「茶人將一切存在的物,都看成有意義、有生命的存在」。空間裏的一盆花、一張桌子,都是茶人交談的對象,形成「茶世界的天」。而茶壺、茶杯、水盂「就像是獨具性情的友人」,茶人如何對待,便可能有何回應,布局成「茶世界的地」。
天與地的「典範」大過技藝的「規範」,隨著人的天賦或心態會有不同的表現,對「重視隨機靈感的漢文化」來說,「道」應是無所不在。
「茶有茶氣,可以讓我們擁有更多想像的可能」。所以,茶器材質只須用得簡單。即使在家裏,稍微注意周邊的小空間,至少有個乾淨的桌面,就能自在喝茶。
怎樣算好茶?他慧黠的眼裏先漾出了笑意,卻淡淡地說:「喝了喜歡就是好茶,就像情人眼裏出西施一般。」直到多喝了幾杯,情緒完全放鬆,才說出自己評斷的方法,「真正的好茶第一要回潤生津,吞津是種養生,美感上覺得澀是堵塞,潤是種流暢。這感覺要慢慢釋放,高潮絕對在中間,讓人愈喝愈舒服。」若釋放得太高、太快,便不自然。此外,自然的茶應該「很耐泡、韻很長」。一泡好茶,會使人「全身舒暢、精神解放、靈感豐富」。
品茶會聞香,而嗆鼻香與幽香都是香氣。強烈的香,是強迫人感受,「但美感並非霸占,你還是很自由,」周渝說,「聞香是種氣質,茶香會在喉嚨裏轉化,當你在放鬆的情形下,自然能感受這種美感。」正如「君子,人不知而不遇」,是種含蓄的體驗。就算看了它,腦袋還要有點創造,才能無限想像。
「茶是舞台上千變萬化的配角」,不管開會、聊天、一個人沈思,或甚至種田,旁邊都可以有茶為伴。「你很難想像,這東西在什麼戲碼都可以當配角,真是太偉大了」。但是茶會變化,「你注意到的滋味,就會變成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