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理論篇 theory
What is this!何謂藝術治療?
藝術治療最早可溯源到史前人類的岩洞壁畫(ave drawings),這些繪畫表現了原始人類與當時世界的關係和其對生命的探討。
藝術治療發展史
近代藝術治療的成長則起因於1930~1940年代的Freud和Jung兩位心理分析大師的影響。
About~藝術治療
杏語心靈診所表達藝術治療中心主任蘇湘婷表示,目前坊間常見的藝術治療有許多不同的定義和詮釋,但基本上卻可分為兩派不同的看法︰一為「Art in Therapy」,另一為「Art in Psychotherapy」。
Art as Therapy亦即藝術本身就具有治療的能量,它是一種自我發現與外在世界溝通的管道,而藝術創作的過程就是治療的過程。後者Art Psychotherapy的派別,其說法是藝術創作(art making)被運用成為一種治療的方法,是病人與治療師之間象徵性和非語言的溝通媒介;它強調,藝術作品是一個有用的診斷工具來輔助病人和治療師之間言語上的溝通,進而解決問題、化解衝突,形成新的認知來促進個體的成長和正向的改變。
聯合心理諮商所心理師徐巧玲認為,藝術治療在這裡要強調的是「視覺藝術」(例如:不同的顏色、形狀,線條與圖象等)。這樣的方式,常常可幫助我們說出文字語言所無法表達的東西,但「圖畫診斷分析」的部份只是對於病患本身的心理狀態做出解釋,並非為藝術治療。
因為治療要有效果,常常取決於病人與治療師之間的互動和關係的建立,而藝術治療師會帶領及引導病人從事畫圖、剪貼與雕塑等藝術創作過程,只是要藉著非語言的、間接的且較不具威脅性的方法來了解彼此,因而建立互信關係,同時藉著作品找出盲點;關係一旦建立,溝通管道變得更為疏通順暢,治療才能真正開始。
PART2.種類篇 variety
3大藝術治療 報你知!
兒童治療的項目現在越來越多樣化,蘇湘婷治療師指出,基本上分成5類:繪畫、音樂、戲劇、肢體與詩歌;但詩歌的藝術治療要較大的孩子才可以進行,因其關係到注音符號和字詞文意,故以小小孩而言,比較適用前面3種,而本期即以這3種來做分析和探討。
第1類.塗鴉療法
兒童的圖畫其實是他成長的紀錄和符號,口語表達尚未發展成熟的他們,透過繪畫的表達,將會發現他們的內心世界也很多采多姿。一個小孩各階段的心理、生命發展與智慧想法都可以透過他的圖畫獲得了解。
常見一般家庭的爸比媽咪們,對於孩子的繪圖都保持著一種「亂畫」的觀賞態度,甚少仔細的去觀察。但其實,畫中隱藏的符號、顏色配置與構圖方式,在在都顯示了孩子內心的世界。如何透過「繪畫塗鴉」的方式來了解孩子,甚至導正孩子某些受創,就是藝術治療重要的一環。
Case1
明明第一次參加繪圖的藝術治療課程,在治療師說可以「盡情揮灑」理想家庭的條件下,他畫出了一個很大的男人,左右各牽著兩個女生,而女生的體態則是小小的,感覺就是需要被保護的感覺。
現實中的明明很安靜,總是默默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在家照顧弟妹、也會整理家務,在家裏儼然就是個小大人。身為單親家庭的一份子,長子的明明也是家中唯一的男性,家中成員只有小他兩歲的妹妹、辛苦工作要養活全家的媽媽。
而媽咪常常跟他說:「你是家裏唯一的男生,所以你要保護我和妹妹。男生就是要有肩膀、要懂事,你要幫媽媽多多分擔我的辛苦,因為你是男生!」所以,在他心裡亦認為身為哥哥,應該是要去照顧他人,是成熟的要角,不可以出現無厘頭或幼稚的舉動。
專家解說
蘇湘婷治療師分析,明明的情況其實很明顯的可以在圖中看出,因為媽媽對他的耳提面命,所以他的潛意識裡,不敢出現小孩子的幼稚行為,他覺得他必須要成熟的分擔媽媽的辛苦。
經過一段時間的繪圖治療後,也是幫助明明可以慢慢的重拾身為小孩子的行為舉止。因為他現在的確還是個小孩子,過度地壓抑他身為小孩的情感和應該出現的舉止,會傷害他成長的正常軌跡,長大後,也就易出現偏差或偏執的行為。所以,利用繪圖的藝術治療方式,可幫助他找回身為小孩應獲得的樂趣和可出現的行為。
What’s this?認識「塗鴉治療」
徐巧玲心理師指出,無論治療的對象是誰,對於繪畫藝術治療的解釋都必須相當慎重。過度的解釋只會增加患者對於治療的抗拒,不但無法增加洞察,甚至因此導致患者的混亂狀況。
藝術治療可以當成診斷的工具(像是:問題顯示和情境解讀),也可幫助個人表達抽象感覺和想法,兩種作用的結合有助於促進與連結治療師和個案之間的溝通;除此之外,藝術治療還有助於減輕壓力達到身體、精神和心理上的鬆弛和健康,啟發個人的創造力以及訓練手眼協調和肢體運動神經的整合。
透過塗鴉可達到增進自我意識和了解自我,抒解精神疾病症狀與調適創傷性經驗(如:親人死亡、重大意外、災難…)的功效;此外,藉著適當的冒險嘗試(創作本身是一種嘗試冒險的過程)產生成就感以加強正向的自我概念-自尊(Self-esteem),並由圖畫中觀察出孩子的問題,化解出衝突和內心的擔憂,以增進自我發展和自我成長,最後當然也別忘了享受藝術創作所帶來充實生命的樂趣。
必備!5情境
對於進行兒童繪畫冶療活動時,蘇湘婷治療師認為治療的環境也很重要,必須提供以下5種情境。
1.各種繪畫的材料
參加塗鴉治療的孩子需要各種各類的材料,藉以成功地、很盡性地圖畫,並塑造和建構他們心中的意象和情感。因為各式各樣的顏料將提供孩子可能發現和發展他們自己唯一的風格、喜愛與表達模式,如此一來就可以比較容易地打開他們的心房,慢慢地對治療師坦承表露內心的想法。
2.充裕的繪畫時間
孩子有足夠的時間,他才會開始保持興趣,然後慢慢地發展越來越仔細的繪圖表現,甚至出現創作;孩子感興趣,可能會與輔導員或治療師感性的氣質及和善的態度有關,如非干擾的觀察、誠摯的傾聽和溫馨的關懷,這些都可以引起孩子的興趣,而誘導其在治療過程中進行創造表現。
3.舒適的空間
有個安排得當且井然有序的空間,可以使他們一開始就被環境而感到舒服。同時孩子可被允許弄髒弄亂此空間,不因成人的不准而感到害怕,而在活動進行中感到礙手礙腳;孩子的需要是一個令其滿意、沒有干擾的獨處空間。
而好的治療環境會具備:置放材料、時間安排上是有組織的、清楚且一致性的空間。對孩子而言,這種內在的秩序感也是有益於其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身體上的保護,均是同等重要;孩子的感覺就如其身體和作品,需要被給予關愛和尊重。
4.安全感&尊重感
不管是奇異的或寫實的、退步的或進步的、消極否定的或積極肯定的藝術表達活動,都需被給予接納;所謂的安全是防止其產生塗抹或破壞他人物品等行為,畢竟保護孩子面對任何來自外在或心理上的危險,在活動進行中都是很重要的。
所謂的「尊重感」,是在治療的過程中,允許孩子有自由的選擇其所能接受或不愛的活動、材料和主題、獨處或合作的自由;且對待孩子的繪畫應令其如藝術家般自由發揮,並協助他完成目標,尊重其任何類型作品的呈現。
5.充滿快樂喜悅&支持力
每個孩子對於自我的表達和作品都認為是很有價值的一種感覺,會真正地熱愛自己的作品和繪畫的活動,均為一種快樂和喜悅。
時時刻刻給予孩子被支持感,讓孩子心神領會爸比媽咪對他的支持態度,並了解孩子透過藝術活動的任何創作和掙扎,適時地給予溝通更可以加強其表達能力上的發展。
第2類.音樂療法
有沒有聽說過「莫札特的音樂,對腸胃病很有幫助」、「貝多芬的音樂,對憂鬱症有療效」、「長期失眠導致身體不適時,聽催眠曲可以酣然入夢」等,這些說法都是曾經接觸過音樂的人,認為音樂帶來的神奇力量。藝術治療的範疇多樣,當然也有音樂治療這一塊,姑且讓小編帶著爸比媽咪一同來認識兒童的音樂治療藝術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