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WHY》為什麼胎兒超音波檢查是現今孕婦產檢的一項重要檢查?
胎兒超音波的發展和應用是21世紀才有的,醫界將它視為產科近50年來最大的一項進步,並有「產科醫師第3隻眼」的美譽,超音波有以下2功能。
功能1.非侵入性,可窺得胎兒狀態
曾任馬偕紀念醫院超音波室主任的婦產部主治醫師徐金源表示:「過去女人懷孕必須等到生產才知寶寶性別、4肢健全與否。但現今只要透過超音波掃描和探索,就可得知胎兒當下的各種生長狀況及指數,等於是提早掌握寶寶出生的可能資訊,加上它是一種適合孕婦的非侵入性檢查,在安全上較無顧慮,當醫師斷定有必要觀看胎兒狀況時,就可安排超音波檢查,並非每次產檢都需要。」
功能2.篩檢異常,為優生保健把關
當孕媽咪妊娠週數到了18~22週時,健保局會給付一次「胎兒生長評估篩檢」,醫師就是以超音波來評估胎兒重要器官的生長。「檢查結果若有重大異常需終止妊娠,必須在24週以前,這是國內優生保健的一項重要措施。」徐金源醫師強調。
數字Talk
雖然超音波可篩檢胎兒是否異常,但也非100%。據統計:目前透過超音波篩檢查出胎兒構造異常者,約佔所有胎兒器官疾病的60~80%。
大夫Talk
1.超音波篩檢只是一種探測方法,以疾病來說它並非最終診斷憑據,就像它無法取代羊膜穿刺,診斷有無唐氏症或其他染色體異常。
2.檢查的敏感度及專一性都有其先天限制,準父母一定要知道:並非所有的胎兒問題均可透過超音波檢查出來。
2WHY:為什麼大部份醫師建議在妊娠初、中、後期,各做一次超音波檢查?究竟要檢查什麼?
胎兒器官成長是進行中的事,每次的超音波檢查只能判讀為:當下檢查時的結果,無法預知或保證下一刻的狀況,以下3次重點檢查,能更提早發現胎兒的異常狀況。
初期
【建議週數】12週前後。
【檢查重點】主要是觀察生命跡象(胎兒心臟),同時確認胎兒是否在媽咪子宮內著床(排除子宮外孕)。徐金源醫師指出:「台灣有些女性在懷孕前,未曾求診過婦科,這類女性應同步檢查子宮、卵巢等生殖器官,若有不良狀況也需評估對妊娠的影響。」
中期
【建議週數】18~22週之間。
【檢查重點】重點在於評估胎兒主要器官是否有重大異常,屬於孕期常規篩檢,通常進行的是健保給付的「胎兒生長評估篩檢」。若檢查結果醫師懷疑有問題,才會再與孕婦討論,是否進行其他檢查(例如羊膜穿刺或更進一步的高層次超音波檢查)。
後期
【建議週數】34週之後、生產前。
【檢查重點】視為生產準備。「後期檢查的重點不一,要看每位孕媽咪的懷孕狀況,但通常都得評估羊水量、胎位、胎兒大小等。」徐金源醫師補充說。
數字Talk
據統計:人類懷孕有15%的流產機率(含先天、人為等因素),因此妊娠期間,媽咪要按部就班做產檢,並適度照顧自己及寶寶的安全與健康。
3WHY:為什麼超音波有2D、3D、4D之分?孕媽咪如何選擇?
基本分為兩種名詞解釋,端看孕媽咪的需求。
圖解超音波
懷孕初期(12~13週以前)‧陰道超音波。
懷孕中、後期‧腹部超音波。
1.傳統超音波
或稱一般超音波,俗稱2D,是所有超音波的基礎。一般想知道胎兒數目、大小、胎位、胎盤位置、羊水量、預產期估算,以及較明顯易見的大畸形,都可在此種超音波檢查中得知,是產科醫師掌握胎兒生長狀況的基礎。
2.高層次超音波
又稱立體超音波,3D、4D屬於此類。對於有特殊病史的產婦,或使用2D超音波檢查後有疑問者,則可進行此種超音波檢查。
【3D】利用電腦影像處理,將每張相鄰並排的平面影像,重新組合後加上光影變化,產生立體影像。簡單說就是將胎兒的形象從二度空間轉換成三度空間,立體成像。
【4D】原理相同於3D,但更精進的將3D立體靜態影像,再轉換成類似錄影的動態畫面,檢查時父母可即時看到子宮內胎兒的容貌及一舉一動,如果胎兒有外表的缺損,比較顯而易見。
大夫Talk
站在醫學的角度,立體超音波並不能取代傳統超音波,它屬輔助角色,可讓我們在一些特殊疾病上做較確定的診斷。但2D切面影像父母看不懂,當醫師有需要借助畫面(例如外觀缺陷)與父母溝通時,就得選擇高層次的立體超音波。
另外,對於想保存胎兒時期照片的父母來說,提供4D服務的通常可拍攝檢查全程並燒錄成VCD,不失為一種選擇。
4WHY:為什麼醫師說我的超音波檢查結果:「無法確定!需擇期再檢!」
徐金元醫師強調:「超音波是很好的產前診斷輔助工具,但絕非萬能,尚有諸多限制及操作死角,甚至操作者的技術和經驗都可能影響父母解讀到的訊息」。3限制與1影響,就是須擇期再檢的原因。
超音波3限制
【物理限制】
超音波是一種人類耳朵聽不到的聲音,需要水及軟組織做為傳導介質,而且它無法穿過骨頭或空氣阻隔(例如:媽咪腹部脂肪組織太厚、胎兒姿勢或骨頭阻擋),皆會造成許多器官無法判讀。另外,羊水過多會導致胎兒距探頭過遠而影像不清,羊水過少則導致4肢骨骼重疊、阻礙聲波進入,2者均會減低檢查的準確性。
【解析度限制】
不論哪一種超音波,它的解析度目前都還無法辨識出較微小的胎兒缺陷。例如較小的心室中隔缺損、動脈弓狹窄神經管缺損、尾脊皮膚的小破洞等。
【檢查週數限制】
很多疾病是妊娠末期,甚至出生後才開始發生或出現,但妊娠週數越大(超過28週)超音波篩檢敏感度越差,因為胎兒在子宮無法完全伸展,骨骼肢體重疊而阻擋超音波進入探索。
操作的人為影響
除了以上限制,值得一提的是,無論做2D、3D、4D哪一種超音波,或者檢查的次數多寡,它的結果和準確性是無法畫上等號。徐金元醫師認為:「除了機器設備要有一定的水平外,操作者的專業性和經驗值更是重要關鍵」。
老外Talk
美國超音波醫學會對於產前胎兒超音波的描述是:用來測量胎兒的頭徑、腹圍等生長測量,以及胎盤和羊水的描述。所謂高層次超音波的使用目的在對胎兒的器官做一系統性的掃瞄,它並非使用的機器不同或者對胎兒曝露能量較高,其限制和傳統超音波相同,準確性最高約80%左右。
大夫Talk
從情感交流的層面來看,透過胎兒超音波檢查,父母多少因為預見胎兒容貌,而增強所謂的母胎心理連結,對於無法直接感受胎動的父親,更是最佳親情體驗。
但從探測胎兒健康狀況來說,胎兒在媽咪肚子裡是千變萬化的,無法透過任何一次的超音波檢查就斷定是否異常,父母要注意的是:如果醫師說這次無法得知想要的答案,不妨詢問需不需要安排下一次,或者如果有疑問,是否要進行其他的檢查,和醫師充分溝通,才可為新生命的健康做到人力所及的最大把關。
小編碎碎唸
到底要不要自費做高層次超音波?許多孕媽咪可能看到醫院宣傳:「本院擁有最先進的高層次超音波儀器,可即時呈現胎兒…」而心動不已,為避免成為冤大頭,媽咪可以先評估是否有確切需要(和醫師及家人討論),然後勘查一下為妳操作此檢查的人員是否受過專業超音波訓練,或者為中華民國醫用超音波醫學會的會員、指導醫師等。
徐金源 醫師
現職: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經歷:日本超音波醫學會研究醫師
日本國立循環器病中心週產期部門研究員
學歷:高雄醫學院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