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騰多時的CECA爭議,馬英九總統「親上火線」定調正名,以「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ECFA)作為兩岸經貿談判時我方的提議。但是,調雖定而戰火未熄,名雖正而爭議仍多,圍繞著ECFA的衝突恐怕祇會逐漸升高。
反對聲浪掀高 身陷信任危機
(圖片提供/新新聞)
像ECFA這樣重大的政治經濟議題,既影響國家發展方向,又牽動不同社會群體間的利益衝突,勢必會引起爭論,美國推動NAFTA以及韓美簽定FTA時無不如此。事實上,也應該透過深刻的政策辯論和公民的廣泛討論參與,使不同群體的利益得以折衝協調,讓決策過程能夠更透明、更民主。
不過,政策辯論、民主參與和無謂而盲目的朝野對立畢竟有重大區別,如今ECFA的爭議似乎不斷往壞的方向發展。即將召開的第三次江陳會雖然不會正式討論ECFA,但可以想見隨著兩岸經貿談判的進展,藍綠衝突將節節升高,圍陳之戰時的街頭喋血難保不會重演。
毋庸諱言,局勢演變至此,反映馬英九陷入極大的信任危機,而整個執政團隊得負起主要的責任。
二○○五年連胡會新聞公報中的「建立穩定的經濟合作機制,並促進恢復兩岸協商後優先討論兩岸共同市場問題」,是ECFA主張的最初雛型。眾所周知,蕭萬長向來主張兩岸共同市場,國民黨也將之納入十七大政綱之中,而CECA也好、ECFA也好,都是「有兩岸特色」的FTA,也是共同市場的前期工程之一。總統大選時,馬蕭經濟政策中納入「在WTO架構下推動與各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或『全面經濟合作協定』(CECA)」,或許出於政治考慮沒有明列中國大陸,但勝選的第二天,內定接任國安會秘書長的蘇起接受媒體訪問時,就明確提出將與大陸「協商綜合經貿合作協議 (CEC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