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花了1.43兆台幣學來的寶貴教訓 152家企業的下市啟示錄(上)

文/遠見雜誌    

值此近百年來景氣最萎靡不振的時刻,《遠見》雜誌特別與台灣經濟新報(TEJ)合作,從龐大的資料庫當中,整理出27年來下市下櫃企業詳細的財報資料,製作此次價值超過〈一兆台幣的一堂課〉專題。



從1982年至今,台灣總共有259家公司下市、下櫃。1980年代,台灣只有4家企業下市;1990年代增加到18家。尤其從2000年到2009年2月,已經有237家企業下市,占了九成比例之高。





下市的高峰潮是從2000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開始衰退之後開始。這八年多來,景氣指標一直在低檔徘徊,下市家數也愈來愈多。





企業的營運與經濟大環境息息相關



景氣好,下市家數少,景氣差,爆發財務危機的下市家數就快速攀升。企業的營運確實與經濟大環境息息相關。





「2000年可說是台灣轉折的關鍵年代,」元大投顧協理鄭宗祺指出,千禧年網路泡沫化,外銷市場大幅萎縮,電子業一路躺平,又遇上第一次政黨輪替、核四停建等,政策搖擺不定,加速台商信心不足而外移,造成內需市場不振,「內外夾攻,撐不過的就在千禧年後陸續倒閉。」





這些下市企業不僅沒有幫股東賺到一毛錢,還讓股東與投資大眾血本無歸,堪稱是「最對不起」股東的企業。





但是在德信證券投信總經理儲祥生的眼裡,「上市門檻高,經過層層嚴格把關,公司要搞到下市還真不太容易」。那麼,這些企業到底犯了什麼致命的錯誤?





尤其現在又來到景氣谷底,情勢比過去八年都還要險峻。



是否會再爆發一波下市、下櫃潮、許多指標型企業是否會撐不過這一次的考驗,都值得關注。





152家危機下市企業,總資產1.43兆



檢視從1982年至今的259家下市櫃公司,共有152家是因為財務危機、與經營不善而下市,其餘107家為非危機下市,包括被合併的公司。



152家財務危機下市企業中,下市公司74家、下櫃公司78家。產業別以電子業居多,有45家、建材營造業23家,紡織、食品、鋼鐵則各有15、14、13家。





總計這些公司下市前一年的總資產為1.43兆台幣、資本額近5000億台幣,所牽連的投資人數規模龐大。





這一堂彙整152家危機企業而成的「下市失敗學」價值超過1.4兆台幣,堪稱是目前亂世中,台灣最昂貴的一門EMBA課程。





中小企業下市多,承受風險能力低



分析起來,在台灣要上市必須經過嚴格審查,至少得花兩年以上的準備時間。但遺憾的是,台灣上市櫃企業的壽命普遍不長。





以這些下市櫃公司為例,平均上市到下市的時間不到12年,低於12年平均數的家數更有92家,占總家數的60.5%,五年之內就下市的家數也有35家,達23%。





實在很難想像,營建業的昆泰上市九個月時間就火速消失,正利1年6個月、商合行只維持2年的時間、南方2年2個月、洪氏英科技2年3個月,正義食品也只有2年4個月的蜜月期。





為什麼這些上市公司的壽命如此短暫?這與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產業型態有關。由於規模小,承受風險能力較低,只要大環境逆轉,企業應變能力稍有不足,或是管理者心術不正,公司很容易發生財務危機而下市。





《投資情報》雙周刊執行長楊兆景觀察,「如果掛牌到下市時間低於五年,比較有存心不良的因素,例如做假帳、內線交易、淘空資產。」以上市2年3個月的洪氏英為例,2004年底辦理現金增資10億元,但資金流向卻交待不清,事跡敗露後,董事長洪登順坦承,用了太多錢進場護盤,導致財務危機,他最後以涉嫌操縱洪氏英股價被起訴。





整體分析,這堂1.43兆的課程,能帶給社會大眾什麼啟示?《遠見》綜合許多學者專家與產業人士、證券分析師等意見,得出以下九大啟示:





啟示1》 產業衰退又轉型不順是致命關鍵



在危機下市的企業中,有不少是屬於步入衰退期的產業。





這種產業別的企業如果無法順利轉型、誤判情事,或找不到下一個利基商品,只有慢慢步上死亡一途。





根據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系副教授吳啟銘的研究指出,檢視財務危機下市的企業會發現,他們在下市前幾個年度,就已經出現危險訊號。因此管理人必須隨時注意所處的產業環境,儘早應變,才能對付外在的險惡環境。





以食品業嘉食化為例,早期以麵粉起家,後來陸續增建油脂、飼料工廠、化學纖維廠,還二度更名,力圖轉型,但擴充的領域都屬於高度成熟產業,雖然晚期已決定撤出飼料領域,並將麵粉事業委外代工,也布局大陸保健食品市場,但轉型速度已經趕不上市場的變化。





加上大股東人為操控,於2007年4月結束為期32年的上市歲月。





再以系統整合業為例,2000年時,雖然造就了股價高達550、307元的股王敦陽、衛道,但是在元富證券投顧總經理劉坤錫眼裡,系統整合業根本不能視為一種產業,只是將電腦組裝起來,再灌入軟體程式,市場只會萎縮不會成長。





「如果無法提升附加價值,很難有競爭力,系統整合商艾群就是實例,」劉坤錫說,艾群營收從2004年的14.63億元降到2007年的5.35億元,2008年10月21日就正式下市。





景氣循環股如同雲霄飛車般,可以順勢一飛沖天,但如果誤判情勢,也會一敗塗地。當石化產業翻紅時,化纖業深受其惠,大明化纖在下市前,還可以配發到8元的股利股息,當時幾乎每一檔化纖股都是高獲利企業。





由於產業長期處於榮景,管理者開慣順風車,競相添購機器設備,「等到能源危機一爆發,立即衝擊產業生存,大明化纖也下台一鞠躬,」證券分析師郭海培說明企業沒有危機意識,以及未正視景氣循環的慘烈後果。





其實,銅合金生產廠商新泰伸也發生同樣的問題,當十倍速時代已然來臨時,它卻忽視外在環境的巨變,仍然固守本業,加上主要以國內市場為主,前景受限。劉坤錫直指其致命傷就是停留在簡單的加工業,沒有新的利基商品。





啟示2》 董監事持股低、質押高是經營警訊



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經營者為獲取更多營運資金,會選擇上市上櫃以取得營運資金,但是這也將導致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開。當股權過於分散,甚至管理者持有極少數股份卻掌控經營權時,很容易做出對企業無效率,或是增加個人財富、權力的徇私決策。





這時候應該有適當的監督機制,否則企業負責人的道德風險就會升高。





例如,在發生財務危機而下市的公司中,總計董監事持股低於10%的,就有65家,占四成六。





其中耀文電子在下市前的第二個年度,董監事持股還有8.9%,下市前一年度已經完全出清,持股比降為0;羅馬磁磚董監事下市前也只有0.11%的股權;友力1.53%;龍田1.59%。





這些問題公司下市前三個年度的董監事持股都呈向下降的趨勢。其中又以昆泰最嚴重,持股從66.81%降到4.27%,中強從10.02%降到0.52%,雅新也從10.56%降到3.55%。





另外,在下市櫃公司中,質押率達六成以上的有29家,五成的有37家,質押過半的家數比例高達四成八之高。





其中大業電子的股票質押百分之百,營建業宏總也高達99.03%。



「董監事持股低、高質押都不是好現象,尤其是持股低又質押高達七成以上的企業更容易發生問題,」政大財務管理系副教授吳啟銘說。



例如台鳳董監事質押達97.19%、但持股數只有8.78%;峰安質押94.6%、持股8.62%;紐新質押98.98%、持股卻不到5%。





有這種現象的公司很容易發生人謀不臧的事情。尤其在股市大幅震盪時,董監事質押股票很容易被銀行斷頭,進而影響企業營運而倒閉。「152家下市企業中,有五成以上都有這個通病,」楊兆景說。





從這些下市企業的通病來看,未來要防止企業倒閉潮,對於董監事持股比例以及董監事的股票質押比例,應該要有更嚴格的監控機制。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332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流行時尚雜誌最優惠活動!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健康休閒類我最優惠!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遠見一年期掛號郵資 240 240  
遠見雜誌一年12期新訂 (此方案08/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0 2080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遠見雜誌一年12期續訂(請提供續訂編號) (此方案08/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0 208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