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回歸部份舊有的策略就夠了嗎?GAP重啟90年代舊廣告策略

文/錢大慧    

GAP這個90年代行銷教科書的傑出案例,在21世紀被美國本土的走年輕化性感路線競爭者如Abercrombie & Fitch 與 American Eagle打擊,被外來的如H&M與ZARA等快速製造流行的模式所打敗,一是敗於路線,一是敗於速度。





今年9月,GAP的新一季的廣告出現,它的主題是,經典再定義(Classics Redefined ),廣告走向以當年著名的「個人的風格(Individuals of Style)」廣告活動相同的調性與模式,這算是一個對所有的競爭者的一個回應,告訴市場、告訴消費者─「GAP回來了!」





從兩個層次來分析,一個是商品的角度,一個是廣告的角度,再由外而內。先從廣告講起。





當年著名的「個人的風格(Individuals of Style)」廣告活動。其實從廣告策略的角度來看,只是一個平凡的策略,並無傲人之處;但所指定拍攝的都是大師級的攝影師,包括蕾波維絲(Annie Leibovitz,美國運通「名人推薦廣告」的攝影師)、利茲(Herb Ritt)、羅司敦 (Matthew Rolston)、麥索(Steven Meisel)等,都是大師級的攝影師。





而廣告中所用的名人,有許許多多並非我們一般定義的名人,而是在各領域傑出的人士,比如藝術家、運動員…等,除了該領域之外,旁人可能一無所知,知名度其實不高的所謂「名人」,而這些知名度其實不高的所謂「名人」穿上平凡無奇的休閒服、日常服裝如T恤、牛仔褲…等,由上述的攝影師,融合了商業與藝術的作品,透過絕佳的攝影技術,用黑白相片的表現做最佳的詮釋,將平凡無奇的休閒服、日常服裝如T恤、牛仔褲…等推向廣告美學的高峰,而我認為知名度其實不高的model再加上日常服飾恰恰代表「個人的風格(Individuals of Style)」的中心思想─「風格不等於高價位」。

早在1990年時,《美國攝影(American Photo)》雜誌就點出了當年GAP成功的道理。說來其實非常簡單,GAP的成功主要不是在廣告所挑選的名人,而是在GAP所聘請的攝影師。這些攝影師成功地運用他們精湛的攝影技巧,在廣告上營造了一種個人性格的幻象,告訴消費者:「就算你穿得和別人一樣,仍然可以穿得像你自己。」也許這句話不怎麼合乎邏輯,但是GAP的廣告使得每一個在廣告中穿GAP T恤的人都表現出與眾不同的氣質。然而這次除了攝影師不同,在攝影的技術上神似過往,目前看來並無法超越當年的水準。





《Ad Age》在2007年1月初做了個訪問,請一群業界專家們發表意見,談談 GAP應如何改變?《花錢有理(Why we buy)》一書的作者安得希爾 ( Paco Underhill)表示,GAP應該把焦點鎖定在一般美國人工作與玩樂的週一到五,而非週末,GAP該關注的市場是一般週一到五的服飾,而非週末參加派對穿的華麗服飾,GAP不應與Abercrombie & Fitch和American Eagle競爭,而應把焦點放在戰後嬰兒潮世代與X世代(Gen Xers and boomers)。





安得希爾其實點出了一個GAP的一個品牌發展上的一個關鍵,因為GAP創立於60年代,嬰兒潮世代他們是GAP的第一批顧客。GAP同他們一起成長,提供他們所需求的;而當他們有了孩子,GAP就為他們的下一代提供服裝,並於1986年和1990年分別推出Gap Kids和Baby Gap系列。到了90年代末,隨著嬰兒潮世代進入美國各大公司的董事會,Internet開始起步,X世代又因緣際會的開始闖入社會,「商業休閒服(business casual)」取代了西裝領帶,GAP的發展似乎勢如破竹。

而「個人的風格(Individuals of Style)」與安得希爾認為GAP應該把焦點鎖定在一般美國人工作與玩樂的週一到五的觀點,兩者是十分相符的,因為焦點就是在日常生活──這群人可不會星期一到五天天想當大明星的,所以在行銷與傳播上,如何能這個依循這個想法,以及在作法上緊緊扣住這個想法,不可以只是在廣告策略上部份改變,那是不夠的。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3712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健康休閒類我最優惠!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廣告(一年) 2400 200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