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爆發後,愈來愈多企業陷入經營困境,很多人都會問,接下來CSR該怎麼做?
看來這個問題不只台灣人會問,連國際級知名媒體也十分關心。
《財星》(FORTUNE)雜誌最新就有一篇報導,指出當企業都在節省成本的此刻,企業社會責任的預算好像應該是最容易被刪除的。但是經過調查,許多大公司卻沒有刪減CSR預算。
例如英特爾(Intel),2008年股價下跌42%,去年第四季獲利比前年同期衰退90%。卻沒有刪除CSR預算,最近仍然通過一筆30萬美元的專案,協助落後國家如阿富汗、海地、烏干達等地的兒童教育。事實上在英特爾2009年預算書中,仍有一筆1億美元的全球教育補助經費、以及2000萬美元綠色能源補助經費等。
「你不能靠節省成本走出經濟蕭條,你必須靠投資走出不景氣,」英特爾總裁貝瑞特(Craig Barrett)告訴《財星》記者,「CSR不能只在好時光才做,景氣差時就不做,然後還期待做CSR會給公司帶來好結果。」不只英特爾,包括GE、沃爾瑪、以及星巴克等,即使面對營收衰退,也未降低CSR投資。
例如星巴克(Starbucks)去年股價攔腰斬,執行長舒茲(Howard Schultz)訂下2009年營運成本必須下降4億美元的目標,但只有一個領域預算沒有被砍,那就是CSR。比如星巴克最新發表的RED計畫,希望幫助非洲愛滋病患者,同時也承諾要成為全世界公平交易咖啡的最大採購者。
《財星》分析,「CSR已經是一種跟景氣無關的企業承諾,」「只有那些認為CSR在勞工、環保、財務等面向的投資,跟企業核心競爭力無關的企業,才會大砍CSR經費。」
過去捐財力 現在捐人力腦力
不過,儘管一些國際知名大企業未砍CSR預算,整體而言許多企業仍然會面臨預算縮減而刪減CSR預算。
台灣愛普生總經理李隆安覺得,短期來看,景氣低潮對CSR的發展會有衝擊,「因為企業主這時候不但分身乏術,可用的資源也會變少。」
「今年會是CSR的考驗期!」社會事業發展協會祕書長陳淑蘭提醒,面對預算縮減的不利條件,企業須審慎地運用每一分資源,設計更多小而美、不花大錢也能獲得等值效益的創意方案。
例如,企業可把過去捐錢,轉為以貢獻人力、或是專業知識方式進行社會參與。
這幾年包括IBM、拜耳、花旗銀行、中華電信等許多企業,都在內部推動「企業志工」服務,號召員工進入社區或下鄉服務,響應公司的CSR活動。在不景氣時,或許這就是很好的作為。但必須注意的是,企業動員志工不是派公差或出人力就好,必須經過正確的行前教育與服務訓練,並提供符合對方需求的服務,才能發揮正向作用。
若把志工視為號召基層動員,或強迫推銷自家產品的廣宣活動,反而是對企業品牌的扣分。
中華電信董事長呂學錦舉例,近年很多公司都贈送物資到偏遠地區,但儀式過後,企業的CSR活動也跟著停擺,「這樣反而是種資源浪費,」這兩年,中華電信已有600多位同仁參與志工活動,公司甚至訂有《志工憲法》,讓大家建立正確認知及態度。
利群會社祕書長王敏祥也認同道,做志工服務也會對凝聚員工向心力與內部士氣,帶來很大幫助。
回歸自省 盤點後再建獨特性
過去景氣大好時,企業可能捨棄基本面,反而採取一些比較譁眾取寵的方式進行CSR,例如辦很多社會看的見的活動等。做很多公關行銷、爭取取得環保獎章、或砸下很多捐款等。
但是金融海嘯後,不少專家呼籲,可以回歸基本面,例如先回過頭盤點內部的勞資關係、盤點自己跟社會利益關係人的溝通是否透明、財務是否透明健全、是否有專業獨立的獨立董事等,不必花多少預算的CSR面向。
甚至,愈是不景氣,CSR可能還可以逆轉成為商機。
三年前毅然放棄投顧公司總經理高薪的致理技術學院財金系助理教授蔡淵輝慶幸地說,金融海嘯雖然推翻了許多過去的典範,但現在正是企業運用CSR創造獨特性的好機會,「因為CSR不但是企業未來的競爭力,更是預防下次海嘯的良方!」
看來,即便不景氣,CSR仍是不會退潮的思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