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信念 用實力爭研發主導
台灣安麗行銷處長江季蓬觀察,在她印象當中,中國安麗在建立品牌上開始比較具體的動作,應該是在顏志榮接管行銷部門之後。
究竟顏志榮如何掌控幾乎是安麗東半球2∕3地區的行銷策略?
顏志榮笑著說,找到一個比他還會管理生產部門的主管,全權交給他,再到行銷部門建立一個團隊,多聽,就可以對市場相當瞭解。
相較於顏志榮的輕描淡寫,江季蓬反倒認為,英文名字叫Gan、被員工膩稱為阿甘的顏志榮,肯定下過一番苦功。
她記得,第一次和顏志榮開會,主題是關於女性化妝品,她本來以為男性會對化妝品興致缺缺,沒想到顏志榮卻侃侃而談,還提醒一群女性主管,消費者對包裝、香味及質地的要求。
身處產銷合一的中國市場,顏志榮的生產背景,也有助於中國安麗在產品開發的源頭,就與消費者需求緊密結合。
舉例來說,三、四年前,顏志榮觀察中國一胎化的結果,大人相當願意花錢在小孩身上,再加上暢銷商品高蛋白粉的靈感,於是向總部提議,開發兒童專屬的高蛋白粉。
一開始,美國總部相當質疑,可是顏志榮不放棄,動用各種調查資源說服總部,果然大受歡迎,去年兒童高蛋白粉的業績,就占了中國安麗營收的5%。
早在2003年之前,顏志榮就深知中國人與老外不同的需求,積極爭取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
一向把研發視為最高機密的美國總部,當然不肯放手,顏志榮就先研發一、兩項產品,證明中國人的能力,終於獲得首肯,讓研發中心在上海落戶,成為美國之外的第一個研發基地。
目前,上海研發中心已為中國消費者量身訂作超過140種商品,「美國總部甚至還想引用中國獨創的技術,製成商品推廣到全世界,」顏志榮得意地說。
一次又一次,就如同電影《阿甘正傳》般堅定信念,中國安麗的阿甘也在他不熟悉的領域,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不一樣的視野
不怕下屬強 但比下屬看更遠
顏志榮也是一個非常具有前瞻性想法的人。
本以為對顏志榮來說,1988年頒布直銷禁令時,應是他進入中國安麗15年最具挑戰的時光。沒想到顏志榮回答,「應該是2004年。」
攤開中國安麗的歷年營收一看,2004年的營收,從10億美元倍數成長為20億美元,心想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業績好不一定是好,」顏志榮分析,一方面他要擔心基礎建設、人力培育跟不上業績;同時也擔心太快成長是否是泡沫的開始。
當時顏志榮的首要之務是建立團隊。重視人才的鄭李錦芬,對高階主管的評價,並非本身的表現,而是直屬員工對業務的熟練度。
受到鄭李錦芬的影響,顏志榮拚了命地吸引好人才,不怕找的人好過自己。他的想法是,一個高階主管不能天天救火,「必須有人協助執行平日的業務,你才有餘力思考五年、十年後的大方向。」
顏志榮謙虛地說,自己看未來、不看現在的遠見,也是源自安麗企業文化的感染。
他回想,頒布直銷禁令後一年,安麗美國創辦人之一理查.狄維士(Rich Devos)到廣州參觀工廠,當時中國安麗的業績從2億美元驟降到8000萬美元,生產線已經停擺,工人準備辭退,整個工廠迷漫著一股低氣壓。
跟著顏志榮走出工廠的狄維士,看著對面家樂氏的空地,平心靜氣地告訴顏志榮,「那塊地以後會是我們的。」
顏志榮不諱言,當時他直覺創辦人一定在開玩笑,怎麼可能在如此低迷的時刻,還想著要擴建?
沒想到,後來中國安麗擴張的程度出乎意料,當生產線不敷使用,顏志榮第一個想法,就是買下對面家樂氏那塊地,「現在真的屬於我們的了」。
大三通 為成熟台灣掀新波瀾
剛接下中港台業務的顏志榮,其實對台灣並不陌生。20年前,他就曾因為工作之故,在中壢住過三年,就連現在一口標準的國語,也是在台灣練就的功夫。
隨著兩岸大三通,未來雙方互動勢必更為密切,不過顏志榮也坦承,中國為華人量身開發的產品,仍然無法支援台灣的產品線,因為生產線光應付中國業務的成長,就已經供不應求,而且礙於法令,即使台灣直銷商躍躍欲試,還是無法正式到中國進行直銷事業。
因此初期兩岸之間還是以員工的交流為主,像是1月中旬,中國安麗就已經派總監以上的高階管理團隊,到台灣進行交流,「台灣安麗總部對於直銷商的瞭解和服務,相當值得中國學習,」顏志榮說。
顏志榮目前最想做的事,就是把中國獨創的創新平台帶到香港和台灣。
去年7月開始,顏志榮在中國安麗內部網站一手建立了一個創新平台,任何員工都可以上網,針對市場觀察、產品開發、行銷方式,甚至如何可以更容易接觸到消費者,發表他們的創意想法。
「這個創新平台最主要目的,就是讓每個員工習慣往創新的文化靠攏,回到平常的工作環境,也會更有創意,」顏志榮認為,創新不能只有單一,必須有更多地方一起參與,而和中國同文同種的台灣和香港,再恰當不過。
這位創意無限、勇敢冒險的阿甘,已經準備把中國安麗的創新模式延燒到台灣。究竟能為超過20年的成熟台灣直銷市場,掀起什麼新波瀾?大家都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