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簡媜,精神奕奕的信步走來,一如溫暖的春陽。涼亭下,鳥鳴間,言談亦師亦友,簡媜,一如她的文字,充滿人情的美好與真誠。
特別在這個景氣蕭條的年代,格外需要重建內心的秩序,作家簡媜本身,就具有這股安定人心的神奇力量。
讀過她的作品、知悉她的坎坷身世,面對眼前這位亦剛亦柔的率性作家,更不禁好奇她面對困境、自我癒療的本事從何而來?
簡媜說,在清貧環境中長大,有時反而是一種特殊歷練。「生命充滿奇遇,撐住了,一葉扁舟也會抵達風平浪靜、草長蔭濃的岸。」
成長於宜蘭鄉下,13歲時簡媜從事魚販的父親意外車禍身故,身為長女的她被迫提前告別童年。爾後不論是「習於饑餓、頂戴暴雨」的度過苦悶青春,或是考上大學如願進入「稿紙國度」,努力卸除年少哀傷,「在清苦之中全神貫注航向夢土。」面對困境,她都不曾放棄自己。
該切割時就當機立斷,何須眷戀
哲學家歌德的一句話,是她的座右銘──「我有敢於入世的膽量,下界的苦我要一概承擔。」
這份膽識,帶著她走過一段段不一樣的人生風景。
年輕時的簡媜,曾經在職場上被一個老闆羞辱、還被另一個老闆開除過。兩段不愉快的經驗,她學會快速處理自己的情緒,讓心智壯大,並且看清楚自己的人生選擇。
第一次是她初出茅蘆時,老闆聽信其他同事對她的惡意中傷而當面辱罵她。身為長女,當時又要負擔家裡經濟,為保住工作,她只好吞、只好忍,滿腹委屈的衝到廁所,哭了一頓後,還是理智的回到工作崗位。
第二次則是由於她要結婚生子,老闆同時也是創業夥伴,認為她無法再像單身時一樣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召集董事會後便做出開除她的決定。這回她羽翼已豐,決心當專職作家,便毫不眷戀的離開,與創業夥伴的友誼也隨之畫下句點。
「我個性有一部份是帶刀的,我覺得我要切割、要砍的時候,當機立斷。刀一切,就沒有原不原諒、在不在意的問題,它已經不佔你任何容量了。」
這種帶刀的性格,使她面對問題時決策果斷,不把時間浪費在抱怨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