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在秋蟬聲中談詩 (下)

文/張錦忠    

張:我看了你尚未出版的詩稿《護照詩》(Passport Poems: Travels from Other Lives)。這本詩集和之前的作品有何不同?集中提到的地點大多確有其地。不過,裡頭也有不少不確定的指涉──例如,「無處」(no place)是何處?「自他處」(From Abroad)又是何處?



林:我以前的詩集,如《跨越半島》(Crossing the Peninsula and Other Poems),指的就是走出馬來西亞,跨越就是外移,因此集中後半卷的詩作終於美國。第二本詩集《無人林》(No Man's Grove)則是無人之林,無人之地。詩人處於海水與陸地之間。《現代祕密》(Modern Secrets)裡的身分是隱藏的、隱匿的,反映了現代處境。我們不知道現代人來自何處,他們也不想讓我們知道其來歷。這卷《護照詩》聚焦於「護照」一詞。我們持護照從此地渡到彼地。集中每一首詩都呈現在地化情境,詩中的觀察、象喻,詩的源頭那個感官世界,都有其特殊性。不過詩中說話的主體則是一個自由浮動、充滿焦慮、無法在地化的二十世紀主體。此主體是個不斷旅行、遊蕩的人,不斷往外看,當然,往外看即向內觀。此主體絕無定性。因此在「在地」與「無處」之間,在「當地」與「全球」之間,不是矛盾,而是辯證。



張:談談其他人的詩吧。既然這個夏天妳在高雄教一門亞美詩歌的課,請談談妳對當代亞美詩歌的看法。



林:我們上課念的多半是華裔美國詩人的作品。今天亞裔美國詩最令人振奮的是其實驗性,早期的亞裔詩則多採敘事形式。實驗形式的詩富有新意,批評家也較有話說。我認為李立揚(Li-Young Lee)是當代最好的亞美詩人之一。目前冒現的亞美詩人中有人來自韓國與中國,他們的語言經驗十分獨特。例如中國移民詩人的母語是中文,而中文是象形文字,語言形式和英文殊異。這些新一代的詩人善用他們的雙語背景,在寫詩時創造了另一種跨文化、跨國的詩學。這些二十一世紀的亞美詩學產生了和二十世紀的亞美詩的風貌不同的作品。



張:那當代美國詩壇呢?



林:當代美國詩壇相當分歧。例如「言=吾=口=言」派(L=A=N=G=U=A=G=E)詩人就相當鄙視較重傳統形式的詩學。這是不對的。不少詩人,例如史丹利‧庫尼茲(Stanley Kunitz)、墨爾溫(W﹒S﹒Merwin),他們寫下許多美麗動人的作品。排斥這些作品對美國詩歌的傳承與播散毫無助益。另一方面,不喜歡「言=吾=口=言」詩派的詩人則全然漠視它,完全不讀不談它,視之為貧瘠的智力活動。不過,這種分歧的局面並不表示沒有好詩。例如,贏得普立茲詩獎的非裔詩人麗妲‧多芙(Rita Dove)的《湯瑪斯與應許地》(Thomas and Beulah)就是一冊充滿絕妙好詩的集子。另一位非裔美國詩人尤瑟夫‧柯慕尼亞卡(Yusef Komunyakaa)寫了許多不朽之作。他們是非裔詩人,書寫非裔美國人的經驗,但是作品卻超越了族裔認同。任何人讀,例如,柯慕尼亞卡的〈面對〉("Facing It")一詩,都會為之動容。誠如西諺所說,「藝術須能改變生命」。好詩要能改變人心。我想多芙與柯慕尼亞卡寫了改變讀者生命的詩。他們只是湊巧生為非裔美國人。



張:那妳如何歸類這兩位詩人及他們的作品?



林:我想他們就是「詩人」,就是「美國詩人」。這些詩是十分動人的作品,作者為非裔美國人。如此而已。



張:那麼我們可以說當代美國詩壇沒有當道或宰制詩派嗎?



林:我不同意這說法。是的,沒有當道或宰制詩派,但是不同詩派各家爭鳴。美國文壇本來就是「百花齊放」的民主局面。



張:最後一個問題,請問詩在這個新千禧年的時代的功能何在?詩人在這個時代的職責為何?



林:你知道我不寫網路詩,因此我的詩無關這個時代頗受科技影響的感性。不過,我想詩,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的詩,作為一文類其獨特功能永遠不變。詩乃感情、內省、想像、表達的語言。不管是在二十世紀還是二十一、二十二世紀寫詩,詩人作為語言創作者有其永恆的任務──即對藝術形式的奉獻投入。詩是藝術,是藝術形式。詩人是藝術家。詩人之所以為詩人,乃因其對藝術形式的投入,不管詩人來自希臘、新加坡、台灣或美國,活在十八世紀或處於二十一世紀。此外,我不認為詩人會受到強烈政治使命感影響。詩就是詩(a poem stands alone),不是嗎?葉慈是否為女兒誕生而寫下那首詩又有什麼關係呢?(林玉玲指的是〈給女兒的禱告辭〉)我們甚至不知道她的名字,不知道她長得怎樣。我們根本不在乎。我們在乎的是那首詩本身,我們在乎那首詩因為詩人如此在乎那首詩。



受訪作家簡介

林玉玲,一九四四年生於當時還是英國海峽殖民地的馬六甲,為國際知名亞裔美籍詩人、小說家與學者。她畢業自馬來亞大學英文系,一九六九年離開馬來西亞赴美國深造,獲得布蘭岱思大學英美文學博士學位。目前定居美國,為聖塔芭芭拉加州大學英文與婦女研究教授。林玉玲詩文多發表於東南亞、澳洲與美國的文學雜誌,並收入多種詩文選集。她的詩風現代,形式嚴謹,反映了詩人在不同時空的離散生活經驗與思索。她出版詩集七種,包括近作《聽歌手唱歌》(Listening to the Singer)。她也是三本短篇集和一本回憶錄的作者。回憶錄《月白的臉》(Among the White Moon Faces)出版後迴響熱烈,並有中譯本通行。長篇小說《馨香和金箔》(Joss and Gold)在二○○一年出版,五年後推出《鞦韆妹妹》(Sister Swing),皆備受佳評。除了編輯/合編多本亞美或女性詩文選集和期刊專號外,她也著有《民族主義與文學》(Nationalism and Literature)與《用英文書寫東南亞洲》(Writing Southeast/Asia in English: Against the Grain)兩本論述集。林玉玲得過許多文學獎項:早在一九八○年,首部詩集《跨越半島》(Crossing the Peninsula and Other Poems)即獲得大英國協詩歌獎;分別以所合編選集《打籽繡:亞美女性詩文選集》(The Forbidden Stitch: An Asian American Women's Anthology)和回憶錄《月白的臉》獲得兩次美國書卷獎;短篇〈唐先生的女兒〉("Mr. Tang's Girls")則獲得亞洲周刊短篇小說獎。林玉玲去年出版了青少年小說《披巾公主》(Princess Shawl),中譯本今年中將由書林推出。



作者簡介

張錦忠,台灣大學外國文學博士,現為中山大學外文系副教授。著有《南洋論述:馬華文學與文化屬性》,編有《重寫馬華文學史論文集》、《重寫台灣文學史》(與黃錦樹合編)等論文集。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11205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流行時尚雜誌最優惠活動!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聯合文學一年12期 2160 180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